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2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49篇
安全科学   1219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156篇
综合类   1362篇
基础理论   210篇
污染及防治   165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中国华能集团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实验室A楼气体专业工程,实验室区域供气系统共分十种气体,分别为可燃气体:氢气、乙炔、甲烷、一氧化碳、氧气;惰性气体: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真空、压缩气体;除真空、压缩气体在六层机房总控制,其他供气系统分别设置在首层可燃气瓶间、惰性气瓶间。对其供气系统分别设置了气体侦测泄漏装置及自动切换装置,为将来实验人员做好安全性、功能性双重保障使用,以下为气体侦测系统联动及自动切换装置诠释。  相似文献   
972.
973.
974.
地下油罐泄漏隐蔽性大,不易被及时发现,而且泄漏出的烃类化合物毒性强,对地下水会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对某一地下油罐污染源位置和强度进行准确识别,本研究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建立了该地下油罐泄漏区的石油污染物反应运移模型.在基本确定污染源泄漏区范围的前提下,进一步建立地下油罐泄漏区污染源的识别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泄漏区污染源的位置和泄漏强度进行了自动识别,进而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来评价和比较不同参数对污染物运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移模型中与地下水流场变化相关的特征参数(如开采量、水力坡度、渗透系数等)对污染物运移结果的影响相对比较明显.对于污染源来说,研究不同污染组分在含水层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75.
选择常用的混凝剂和助凝剂,对顾桥矿矿井水的净化进行实验,确定最佳混凝剂和絮凝剂投加量以及PH、反应时间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合理、经济的投加方案,达到提高矿井水出水水质,降低处理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按照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确定,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第八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  相似文献   
977.
研究了采自新疆的风沙土对不同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与解吸情况。结果表明,风沙土对137Cs的吸附一解吸滞后作用明显,而对帅Sr的吸附一解吸滞后作用极微;风沙土对239Pu和238U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2.54cpm/mg和19.27cpm/mg,粒径为45μm的风沙土能牢固地吸附239Pu和238U。  相似文献   
978.
郭磊  贾永刚  付腾飞  刘晓磊  赵战坤 《环境科学》2012,33(12):4352-4360
地下污水管线的泄漏将会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一套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的地下污水管线泄漏原位自动监测装置,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验证该装置在不同地下水水位条件下对地下污水管线泄漏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泄漏管线位于包气带中时,能够迅速监测到管线发生的小流量泄漏;当管线位于地下水水位附近,也能迅速监测到管线发生的小流量泄漏,而且通过管线以上土层电阻率的梯度变化,还可推测污染物泄漏的程度;当管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由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迅速的混合并扩散,只有当泄漏达到一定浓度,使电阻率产生能够观测到的变化,才能监测到泄漏发生.本研究所使用的装置能够对位于不同地下水位和埋深条件下的污水管线泄漏进行实时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979.
黄静文  刘磊  颜晓元  遆超普 《环境科学》2023,44(6):3321-3328
过量的氮沉降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并导致生物多样性损失,因此评估当前生态系统氮沉降临界负荷对区域氮管理及其污染控制至关重要.利用稳态质量平衡法估算了当前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氮沉降临界负荷,并与氮沉降数据对比,获取了我国超过氮沉降临界负荷的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的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大于56 kg·(hm2·a)-1,67%的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在14~56 kg·(hm2·a)-1之间,27%的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小于14 kg·(hm2·a)-1.氮沉降临界负荷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内蒙古东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部、西北地区和东南部分地区.氮沉降超过临界负荷的区域约占我国的21%,主要分布在东南和东北部分地区.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超临界负荷值普遍低于14 kg·(hm2·a)-1.因此,未来这些超过氮沉降临界负荷地区的氮素管理和控制更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80.
为解决高海拔排土场边坡及周边山体地质灾害的安全稳定性监测困难等问题,以西藏山南桑日县石灰石矿区及其周边山体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西藏山南桑日县2015—2021年每年月降雨量,选取研究区域每年汛期两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基线估算、差分干涉处理、相位解缠等计算,得到每年汛期研究区域某排土场边坡的地表形变信息,并基于排土场滑坡单一预警准则识别研究区域的潜在滑移区域及滑移量,进而判断该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状态以及对下游铁路、居民的影响。结果表明:排土场边坡处于安全稳定状态;2020年汛期研究区域的潜在滑移量为5 284.106 m3;研究区域内潜在滑移区域Ⅰ、Ⅱ区对下游铁路、居民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需要对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潜在滑移区域Ⅲ、Ⅳ区对下游铁路、居民无影响,但对排土场边坡本体稳定性构成一定的威胁,需要对其坡脚等位置进行安全防护;D-InSAR技术能够应用于高海拔排土场边坡潜在滑移点与滑移量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