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93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421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介绍了绍兴新民热电有限公司用煤和垃圾混烧循环流化床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经活性炭吸附、半干法和布袋除尘器净化工艺处理后,烟气中二噁英接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42.
针对固硫渣(CFBA)的产生过程和物化特性,通过对其进行机械磨细和掺加促安剂HAZ进行改性,进而使脱硫渣复合胶凝材料在脱硫渣掺量在40%~70%时的安定性合格,并且在改性前后,促安剂掺量从0.5%增至2%时各个龄期抗压试件强度增加幅度最大为15%,膨胀度减幅最多为47.8%,最后根据经济效益比,将促安剂最佳掺量控制为1%.  相似文献   
43.
肖鸿  杨平  郭勇 《四川环境》2005,24(2):4-7,10
本实验采用新型厌氧—好氧一体化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研究了系统的启动与运行性能,并对系统的NH3 N去除效果作了初步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16℃~24℃的自然温度下,采用递增负荷、厌氧和好氧分期启动的方式,系统可在38天内达到较好的启动效果;在系统负荷运行期内,当系统总进水COD浓度平均值为3601 8mg/L,总出水COD浓度平均值为384 0mg/L,系统容积负荷平均值为2 54kgCOD/(m3·d),系统总HRT平均值为35 1h时,系统总COD去除率平均值达90 6%。实验还发现:当进水NH3 N浓度为280 3~350 7mg/L,整个系统的NH3 N去除率在68 5%~91 7%,平均为81 0%。由此说明,本反应器具有很好的COD去除性能和NH3 N去除效果,适合于处理COD浓度高且含有中等NH3 N浓度的有机废水。  相似文献   
44.
燃煤电厂产生和排放的PM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认识我国燃煤电厂一次PM2.5排放特征,并定量评估大规模开展烟气脱硫与脱硝对其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国内一个煤粉炉电厂和一个循环流化床电厂,对其产生和排放的PM2.5进行现场测试,并进行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的这两个电厂中,循环流化床电厂产生的PM2.5的质量浓度高于煤粉炉电厂产生的PM2.5的质量浓度,但是这两个电厂排放的PM2.5的质量浓度相当.产生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循环流化床电厂配备的电袋复合除尘器比煤粉炉电厂的普通电除尘器对PM2.5去除效率更高.煤粉炉电厂产生PM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低于循环流化床电厂,但是煤粉炉电厂排放PM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却远远高于循环流化床电厂,表明煤粉炉电厂排放的PM2.5受脱硫和脱硝设施的影响较大.煤粉炉烟气脱硝过程中可能形成硫酸雾,烟气中的部分硫酸雾和过剩的NH3反应生成NH4HSO4进入颗粒相,同时降低了PM2.5的p H值;而脱硫过程中脱硫液的夹带也会导致NH+4和SO2-4进入PM2.5.所以,虽然两个电厂产生的PM2.5中水溶性离子均以Ca2+和SO2-4为主,但煤粉炉排放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则以NH+4和SO2-4为主.  相似文献   
45.
采用小型流化床研究了在O2/CO2气氛下添加SiO2对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的控制,试验在1123 K、O2/CO2气氛下进行,并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采集和分析燃烧后的PM2.5.结果表明,添加SiO2是燃烧过程中影响PM2.5生成的重要因素.添加SiO2后,生成PM1的质量浓度均降低,而PM1-2.5的质量浓度均略有增加;PM2.5质量粒径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0.2 μm和2.0μm左右.随着SiO2添加量的增加,PM2.5中的S、K、Na、Cu和Pb元素的含量呈减少的趋势;随着颗粒粒径减小,S、K、Na、Cu和Pb元素的含量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6.
流化床焚烧含盐苯胺废液的NOx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化床焚烧实验装置上进行含盐苯胺(C6H5NH2)废液的焚烧实验研究,用IMR-IMR2800P废气分析仪对焚烧尾气成分进行了在线监测,考察了焚烧工艺条件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采用分级燃烧工艺和提高焚烧温度,可以降低NOx浓度;增大进料速率却导致NOx排放浓度的增加.当过剩空气系数(α)低于1.0时,NOx排放浓度随着α的增大急剧上升;大于1.1时,NOx排放浓度随α增加而减小.苯胺废液高温焚烧时添加氯化钠能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47.
采用低氮燃烧+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进行脱硝处理.烟气NOx初始浓度为280 mg/Nm3时,排放浓度低于100 mg/Nm3,去除率达65%以上.达到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限值要求.工艺稳定运行后年处理费用为202.40万元.  相似文献   
48.
以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流化床污泥干燥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流化床污泥干燥器流化情况的好坏分析,在确定其它变量(流化风量、给料分配器转速、料层压差、运行负荷等)不变的情况下,对床料颗粒度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实验,总结颗粒度的工艺参数对流化情况的运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了流化床污泥干燥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9.
采用内循环活性炭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某农药厂生产废水,通过试验研究了该反应器在室温条件下处理农药生产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当进水pH值控制在7.0~7.5、水力停留时间为6h、曝气量控制在使活性炭处于流化状态时,CODcr的去除率为50%,总氮的去除率为32.33%,同时可生化性明显提高,生物毒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0.
基于CFD的内构件强化内循环流化床流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流化床内部流体结构的复杂性和缺乏有效放大设计理论的问题,以漏斗型导流内构件强化的内循环流化床的气液运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构建了能描述其复杂流动的CFD数学模型,通过宏观流场、气含率分布、液体速度分布解析内构件对气液混合传质的作用原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流体模型能较好地揭示流化床内气液流场结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