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91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6 毫秒
71.
基于2018年1—11月骆马湖水质和底栖动物逐月监测数据,利用Goodnight指数(GBI)、生物学污染指数(BPI)、Shannon-Wiener指数(H′)等生物学指数对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骆马湖ρ(总氮)年均值为2.31 mg/L,ρ(总氮)和ρ(溶解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ρ(总磷)年均值为0.05 mg/L,先上升于8月达到峰值(0.15 mg/L)后下降;高锰酸盐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ρ(氟离子)呈逐渐下降趋势,水温和电导率存在明显季节变化,pH值呈逐渐升高趋势。共鉴定出底栖动物27种,其中软体动物5种,环节动物7种,节肢动物15种。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多巴小摇蚊(Microchironomus tabarui)和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是现阶段优势种。全湖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174.5个/m 2,年均生物量为24.93 g/m 2,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骆马湖水环境处于中污染状态。结合近年来研究结果,骆马湖底质荒漠化现象趋于好转,但富营养化趋势正在加深。  相似文献   
72.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确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沉积特征,采集了白洋淀的沉积柱样品,利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热解性有机碳(THOC)、酸解性有机碳(HHOC)、碱解性有机碳(AHOC)和不溶性有机碳(WISOC)的含量变化规律、光谱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有机碳组分垂直方向上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20 cm左右的沉积物中有机碳组分含量普遍较高,含量特征呈WISOC>AHOC>HHOC>THOC>WSOC.用紫外光谱的特征参数SUVA254、SUVA280来分析溶解性有机碳的腐殖程度和分子量大小变化规律,发现腐殖程度与分子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WSOC和HHOC随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THOC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AHOC在0~21 cm阶段随深度逐渐下降,在21~69 cm范围随深度逐渐上升.用A300/A400表征 有机碳分子构成,发现THOC、HHOC主要由富里酸构成,WSOC、AHOC主要成分为胡敏酸.用A253/A203表征芳环取代基的种类,发现WSOC、THOC、HHOC苯环上的脂肪链发生聚合反应转化为羰基、羧基等;AHOC的芳香分子上的取代基被微生物代谢分解或转化为脂肪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各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组分在沉积过程中受到类似的矿化分解作用,且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C/N值、pH值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白洋淀区域沉积环境中有机碳组分的分布及部分转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明确浅水 湖泊的碳源-汇的转换关系结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3.
长江流域平原区水网密布、渔业发达,养殖池塘造成的氮磷污染问题突出,是河湖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从大空间尺度,精细化 估算养殖池塘的氮磷污染负荷,对水污染的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平台,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养殖池塘识别模型,精细化识别了长江流域养殖池塘的分布与类型;梳理养殖坑塘的氮磷污染研究案例,针对长江流域养殖坑塘的特征,构建氮磷污染负荷的估算方法,评估氮磷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长江流域养殖池塘总面积为14567 km2,包括鱼塘5820 km2、虾蟹塘8747 km2、氮磷排放量分别为95059、16224 t;中部地区的氮磷污染负荷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本研究是遥感大数据在大尺度污染负荷定量分析的尝试应用,方法适用于其它类型污染负荷的估算.  相似文献   
74.
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对藻型湖区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2010年7月底至8月初对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沿岸带水域不同风速条件下水下光场的原位连续高频观测,通过对水下辐照度、光束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相关理化参数及气象水文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揭示了该区域水体的生物光学特性变化及其与水动力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系数ap(440)、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d(440)、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440)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aCDOM(440)在小风(30 min内平均风速<3 m.s-1)、中风(3 m.s-1<风速<5 m.s-1)和大风(风速>5 m.s-1)作用下分别为3.97、3.97、6.58 m-1;1.69、2.17、4.20 m-1;2.28、1.80、1.33 m-1;1.05、1.04、1.08 m-1,其中变幅最大的为非色素颗粒物,CDOM吸收系数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差别不大.水体各组分在PAR波段积分值的贡献率的变化规律为:小风速下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最大(达42.5%),随着风速的增大,CDOM、浮游植物、纯水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均有降低的趋势,而非色素颗粒物的贡献率则显著增大,分别为33.0%、41.7%、52.0%.PAR漫射衰减系数与10min平均风速呈显著线性相关,风速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对PAR漫射衰减系数的影响显著,从小风到大风,PAR漫射衰减系数增加了80.0%,对应真光层深度降低了42.2%.PAR漫射衰减系数、750 nm波长处的光束衰减系数、总悬浮物浓度与风速、波高、波切应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又以PAR漫射衰减系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高频观测结果揭示了浅水湖泊藻型湖区水动力过程通过引起沉积物再悬浮、浮游植物的混合及迁移显著改变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短期变化.  相似文献   
75.
正我的家乡在庐江县杭埠河的河埂上,因为环巢湖生态修复二期工程的建设,老屋在去年八月就被拆了,原本沿着河埂而建的房屋和一切附属物都被夷为平地。还在当地生活的人有的住自建的简易房,有的在外村租房,他们希望能早日住上安置房。在老屋没有拆掉之前,在外地工作的父母都会在腊月初的时候回到老家,准备年货过个好年,这  相似文献   
76.
Variations of phosphorus (P) and its species in surface sediment of Baiyangdian Lake, a eutrophic shallow lake located in North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combination of field survey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P fractionation was performed by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scheme, categorized as loosely bound P (NH4Cl-P), reductant soluble P (BD-P), metallic oxide bound P (NaOH-P), calcium bound P (HCl-P) and organic P (Org-P). P concentrations exhibited regional similarities and a total of four sub-areas were identified in which the same rank was HCl-P 〉 Org-P 〉 BD-P ,=NaOH-P 〉NH4Cl-E NH4Cl-P, BD-P and Org-P were found to contribute to P enrichment in overlying water column. Specifically, labile Org-P acted as a potential pool with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aerobic layer compared to anaerobic layer. A hysteresis (lag = 4 months) existed when labile Org-P concentr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erobic layer thickness. In view of magnitude of identified P contributors in sub-areas, higher potential of P release was present in Fuhe River and Tang River estuary areas. On the basis of calibration and verificati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parameter settings applied in this study was improved to serve as a tool for limnology management and eutrophic control.  相似文献   
77.
湖南大通湖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水质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检验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渔业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于2011年4-9月(河蟹主要生长时期)对湖南大通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进行调查监测.大通湖水源区常年肥水养鱼,TN、TP、CODMn等均超标,水体呈富营养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TP等超标.9月底,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CODMn、TN、NH4+-N、NO2--N相对于水源区分别降低了56.5%、72.9%、66.6%、79.5%;而TP的质量浓度有所上升,增幅为83.3%.TP的上升与水源区水质、后期饲料投喂量增大和伊乐藻的衰亡有一定关系.总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且池塘中大量水生植物对N、P的吸收效果显著,池塘水质显著优于水源区.  相似文献   
78.
以我国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研究区域,采用国内外常用的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结合拉丁超立方取样(LHS)方法,研究湖泊水动力模型中4个重要的外部输入条件,即3个边界输入条件(出入湖流量、风速、风向)和1个初始输入条件(初始水位),对模型水动力模拟结果(水位、水龄以及流场)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初始水位的设定对模拟全湖水位和水龄产生决定性影响,不确定性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5.73%和66.125%,对垂向平均流速影响的贡献率只有3%;风速对表面流速模拟结果影响较大,贡献率达到58.70%,而对水位和水龄的贡献率分别为5.25%和3.00%.在垂向上,各层流速受外部输入条件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相似,贡献率排序为风速(55%~60%)>风向(10%~15%)>初始水位≈出入湖流量(1%~5%).因此在模拟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出目标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外部输入条件的准确度,为提高模型精确度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79.
湖泊富营养化与有机污染物的交互作用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为了建立富营养化湖泊中多环芳烃(PAHs)生态效应与底栖藻类群落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白洋淀为研究区,选取8个国控样点作为采样点,依据人为干扰程度不同将8个采样点划分为3种生境:生境1(S1和S2)主要遭受上游府河废水排放影响;生境2(S3、S6和S8)主要遭受水产养殖和生活污水的影响;生境3(S4、S5和S7)遭受人为干扰较小。分别在2009年4月、8月和11月收集了底栖藻类样品,并测定了白洋淀中15种PAHs。运用RQ_((NC))和RQ_((MPC))等改进风险熵值(RQ)方法计算PAHs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底栖藻类群落指标AD、Chl a、Chl b/a、CHL、CYA、APA、GLU、LEU、PSC和AFDW的值在11月最高,其次是8月和4月;就空间分布而言,这些指标值在生境1中最高,其次是生境2和生境3;而Chl c/a和BAC值在8月最高,其次是11月和4月,从空间分布特征而言,这些指标值在生境3最高;(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hl a、Chl b/a、CHL、CYA、APA、GLU、LEU、PSC和AFDW的指标与PAHs污染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Chl c/a和BAC指标与污染物PAHs浓度呈显著负相关;(3)就空间分异特征而言,生境1中的ΣPAHs浓度最高,就季节变化而言,PAHs的浓度从4月到8月逐渐增加,而从8月到11月逐渐下降。各类PAHs表现出与ΣPAHs相同的时空变化特征;(4)IBR与RQ_(ΣPAHs(NCs))呈正相关关系(r=0.827,P0.01);除RQAcy(NCs)外,其他种类PAHs生态风险均与IBR呈相正相关关系(r=0.699~0.899),其中RQ_(BaP(NCs))与IBR显著正相关(r=0.899,P0.01)。此外,除沉积物TP外,IBR与TSI、水中TN、水中TP和沉积物TN也呈显著正相关(r=0.722~0.862)。因此,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应考虑运用底栖藻类IBR生态监测PAHs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80.
文艳  单保庆  张文强 《环境科学》2021,42(6):2839-2847
本文以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浅水湖泊白洋淀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低温期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分析沉积物孔隙水中无机氮扩散通量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白洋淀表层水总氮(TN)平均浓度范围为4.83~8.23 mg·L-1,氨氮(NH4+-N)平均浓度维持在0.21~0.34 mg·L-1之间,硝氮(NO3--N)平均浓度在0.01~2.75 mg·L-1之间.TN污染较严重,超过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在681~4365 mg·kg-1之间,其中有机氮(TON)为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总氮比例61.6%~93.1%.NH4+-N为无机氮(TIN)的主要存在形式,平均含量范围为28.9~116.3 mg·kg-1,NO3--N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值范围为5.2~23.7mg·kg-1.低温期白洋淀0~30 cm沉积物孔隙水中NH4+-N浓度是上覆水中的3~16倍,呈现逐渐累积趋势.沉积物-水界面NH4+-N、NO3--N和NO2--N扩散通量范围分别为-0.55~4.09、-1.44~3.67和-0.88~0.04 mg·(m2·d)-1,冬季低温期仍具有潜在释放风险.低温期沉积物中积累大量的NH4+-N,可能会在温度升高后影响白洋淀上覆水体水质.因此研究低温期白洋淀沉积物-水界面氮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内源释放风险对于改善白洋淀水质和认识浅水湖泊内源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