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91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江苏省扬中市开展池塘养殖试验,以草鱼为主养鱼种,比较研究美国80:20生态水产养殖模式(养殖占80%渔获量的单种主养鱼和20%的滤食性鱼类)与传统混养2种模式对池塘水质和底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池塘鱼类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优于传统混养.生态养殖池塘COD、TP、TN、NH3-N和NO2--N等重要水质指标全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1、0.12、2.06、0.340、0.021 mg·L-1,明显优于传统混养模式的25、0.15、2.56、0.706、0.113 mg·L-1;BOD5、P043--P、NO3-N和叶绿素a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生态养殖池塘底泥厚度比传统混养池塘减少了12.5%,底泥中有机质含量较传统混养池塘高11.2%,TP和TN含量分别降低13.5%和5.1%.80:20生态养殖模式较传统混养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2.
城市小型人工湖围隔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浅水湖泊围隔研究了水华形成过程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围隔内添加磷能促进藻类快速增殖并形成水华.随时间推移,围隔内藻的生物量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表层水氮和磷的浓度逐渐下降,其中磷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垂直分布上,叶绿素a、总磷、总氮、硝态氮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溶解性总磷、氨氮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水华期藻类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种主要为蓝藻、绿藻和甲藻,外源磷的添加会使藻类多样性指数提高,但二者并非线性关系.水华期并不是1种藻占绝对优势,有时是2种以上的藻同时爆发.  相似文献   
83.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非线性浅水长波方程,建立了海啸波产生和传播的二维数值模型;对太平洋地震引起的夏威夷群岛海啸波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和测站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谱分析,得到整个计算区域的能量谱分布,并给出了发生能量聚集的位置及相应的谱峰周期。讨论了海啸波传播到近岸时可能产生的共振响应现象,发现海啸波和近岸的共振响应不仅与近岸复杂地形有关,还与海啸波传播到近岸时的波浪入射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84.
环境因子对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林立 《环境科技》2006,19(Z1):90-92
介绍了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和释放机理,并对影响沉积物中磷的释放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温度,pH值,溶解氧,沉积物的组成,光照和水动力的影响,认为影响释放的主导因素因地而异;认为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三界面的磷的释放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相似文献   
85.
本文总结了国外在公共池塘资源方面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公共池塘资源的制度分析理论框架和影响公共池塘资源持续利用制度的成功的四组因素集,并介绍了新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在公共池塘资源领域研究中的一些研究实例,为国内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和可持续利用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几个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磷吸附等温线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同时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据Langmuir模型计算,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为0.122~0.893 mg/g,且吸附容量与Al2O3,TFe2O3和有机磷(O-P)的含量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存在吸附/解吸平衡点,不同沉积物在该点质量浓度为0.02~0.45 mg/L,有较大差异.该值与沉积物中总磷及无机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与铁/铝磷及有机磷和有机质含量也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钙磷及氧化钙只有较弱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还表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趋势.  相似文献   
87.
太湖水温分层现象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温是湖泊环境研究中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湖泊中水温的状况及其分层现象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湖库水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深水型湖泊的温度成层现象为众多学者所公认,也是研究热点之一,而浅水型湖泊的温度成层温差小、持续时间短,因此鲜有此方面的研究。本文以典型浅水湖泊--太湖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近3个月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太湖的水温结构,证明了太湖水温日成层现象的存在,并对太湖日成层现象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8.
洪泽湖作为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泊,是江苏北部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之一,研究其湖滨带表层沉积物氮、磷、有机质的污染情况对维持洪泽湖水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20年8月于洪泽湖湖滨带采集的43个表层(0~1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洪泽湖湖滨带表层沉积物TN、TP、OM含量范围分别为232~2 152 ,123~439,0.91~18.65 mg/kg,均值分别为985,276,10.93 mg/kg;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东部大堤、成子湖和西部区域的TN、TP、OM含量高于过水通道;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沉积物中ω(OM)与ω(TN)(r=0.705,P<0.01)、ω(TN)与ω(TP)(r=0.504,P<0.01)呈显著正相关;洪泽湖湖滨带表层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45~1.88,平均值为0.93,有机污染指数范围为0.001~0.221,平均值为0.067,2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洪泽湖湖滨带表层沉积物中TN、TP、OM整体处于清洁—轻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89.
胡静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167-168,170
以东太湖吴江市第一水厂取水口为例,鉴于近期水厂取水口水质屡屡受到台风、蓝藻等各类因子影响的情况。通过对各项影响因子的探究与甄别,得出湖区污染底泥的掀起和营养物质的释放是水源地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底泥掀起及释放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得出风是东太湖底泥掀起的重要影响因子,浅水湖泊水源地存在风掀起底泥,加速底泥掀起及释放的污染模式,为进一步制定水源地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浅水湖泊区域水质的保护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
亚热带浅水池塘水-气界面甲烷通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研究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池塘水-气界面CH_4释放通量特征,以宜昌地区5个浅水池塘为对象,利用静态通量箱法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气界面CH_4通量监测.结果表明,这5个池塘CH_4的年释放量分别为4.495、12.702、6.827、8.920、17.560 mg·(m~2·h)~(-1).其中扩散通量分别为0.075、0.087、0.118、0.086、0.151 mg·(m~2·h)~(-1),冒泡通量分别为4.420、12.616、6.709、8.834、17.409 mg·(m~2·h)~(-1),CH_4冒泡量占CH_4释放总量的98%以上,并且CH_4释放量明显高于其他水域生态系统(湖泊、水库).可见在富营养化浅水水域中,CH_4释放量较大,且冒泡排放是CH_4的主要排放方式,而只关注扩散排放而忽略冒泡排放则会大大低估CH_4释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