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74篇
安全科学   22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588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61.
植被过滤带是有效削减面源污染的生态管理措施,其削减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该文通过植被过滤带试验,探讨不同坡度和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植被过滤带削减地表径流、泥沙和磷的影响,结合VFSMOD-W模型和简单磷运移经验模型评估污染物在植被过滤带的传输。结果表明,植被过滤带对地表径流、泥沙和TP的削减效率范围分别为25%~72%、43%~82%和39%~80%。在同一浅层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当过滤带坡度分别为2%、5%和15%时,坡度越缓,植被过滤带削减效率越高。在同一坡度条件下,当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别为0.08、0.22和0.36 m时,浅层地下水埋深越深,植被过滤带的削减效率越高。VFSMOD-W模型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地表径流和泥沙在植被过滤带的传输。VFSMOD-W模型结合简单磷运移经验模型对削减效果进行模拟评估,发现整体拟合效果较好(Ceff>0.85)。VFSMOD-W能较好地用于预测地表径流、泥沙和磷在植被过滤带的传输。  相似文献   
162.
生物炭输入对不同滨岸带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常被用于改良土壤和污染修复,生物炭输入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态会产生明显影响.本文基于太湖滨岸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耕地和荒地),对比研究生物炭施加对不同类型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能够明显影响滨岸带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但对碳氮磷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别.添加生物炭之后,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有效氮轻微增加,有效磷则明显增加.林地、草地、耕地和荒地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33. 3%、27. 4%、29. 5%和51. 4%;有效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0. 8%、18. 2%、16. 4%和15. 2%;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40. 0%、50. 2%、34. 0%和43. 6%.对比控制组(CK)和添加组(BC)的变化,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在两组之间差别不大,而有效氮的含量变化差距较大,且在4种利用类型土壤中,生物炭施加后对不同营养元素有效态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3.
瞿晴  徐红伟  吴旋  孟敏  王国梁  薛萐 《环境科学》2019,40(6):2904-2911
为研究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人工刺槐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化学计量及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 2 mm和0. 25~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机械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E_(MWD))和机械团聚体的几何平均直径(E_(GMD))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而0. 053~0. 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和可蚀性因子K呈现相反的变化特点;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3个植被带整体表现为森林带显著高于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而全磷含量在各植被带间无明显变化规律;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草原带以0. 053 mm和0. 25~2 mm粒径占绝对优势,在森林草原带以0. 053~0. 25 mm和0. 25~2 mm粒径为主,而森林带各粒径间均无显著差异;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0. 053 mm粒径全磷含量最高,而森林带全磷含量在各粒径间无显著差异;0. 053 mm和0. 053~0. 25 mm粒径团聚体C∶N值以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高于森林带,而0. 25~2 mm和 2 mm粒径在3个植被带间无显著差异;各粒径C∶P和N∶P值以森林带显著高于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综上可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化学计量在3个植被带间存在较大差异,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整体表现为森林带显著高于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  相似文献   
164.
以5,10,15,20-四苯基铜卟啉(CuTPP)和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铜卟啉(CuAPTPP)为敏化剂,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铜卟啉敏化In2TiO5复合光催化剂.利用紫外、FT-IR、XRD、SEM、UV-vis DRS和N2吸附脱附曲线对所得铜卟啉及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铜卟啉负载于In2TiO5纳米带表面,复合光催化剂的禁带宽度及比表面积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小,但未改变In2TiO5的晶型及形貌.其中,CuTPP敏化In2TiO5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强,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120 min时罗丹明B(RhB)的降解率高达98.9%,而In2TiO5纳米带对RhB的降解率仅为33.5%,且循环使用5次后其光催化降解率仍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65.
为深入研究极近距离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两带”的动态发育规律,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袁店一矿824工作面覆岩“两带”的裂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岩层层向拉伸率角度,研究上覆岩层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垮落程度,考虑角度影响推导出岩层弯曲下沉边缘段变形前后的长度计算公式,根据覆岩的碎胀特征计算各岩层的最大下沉量,预测垮落带和裂隙带的范围分别为30.2~41.2 m和70.7~78.2 m;采用3DEC数值模拟分析该矿824工作面开挖后上覆岩层垮落的基本形态和裂隙分布规律,结合其应力、位移云图和监测线位移曲线的分布特征,得出垮落带和裂隙带的高度分别为32.50 m和77.25 m;采用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系统,监测工作面前方80 m处上部顶板的受力情况,得出受采动影响的光纤应变呈起伏变化,且应变分布与地层岩性存在对应关系,得出垮落带高度约30.4 m,裂隙带高度约74.8 m,验证采用层向拉伸率和覆岩碎胀性2个方面来预测工作面覆岩“两带”高度的合理性,可为类似方面的研究与施工提供相应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6.
为揭示深部采煤覆岩移动和地表沉降规律,以兖矿集团东滩煤矿6采区63上04、63上05、63上06工作面采矿条件为背景,基于微震及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利用UDEC对深部采煤覆岩移动和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沿工作面回采方向(z1方向)的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工作面开采宽度的增加,覆岩的破坏形式由大块整体垮落转变...  相似文献   
167.
刘亮 《劳动保护》2001,(5):35-36
带压堵漏和降压、泄压堵漏是许多行业普遍采用的一门技术。有些特殊情况 ,带压堵漏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或剧毒等工况 ,若方法不当 ,措施不良、技术不佳或责任心不强 ,不但堵不了漏 ,反而会扩大泄漏 ,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一、堵漏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1.避免燃烧常见的可燃物有氢气、一氧化碳、氨、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乙炔、石油气、天然气、水煤气、煤气、汽油、煤油、石油醚、柴油、溶剂油、工业润滑油、二硫化碳、乙醚、丙酮、苯、甲笨、乙苯、甲醇、乙醇、石脑油等。在堵漏时如果这些物质是介质或与…  相似文献   
168.
上海滨岸潮滩生物多样性及其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滨岸潮滩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地理景观,具有多种环境功能和生态价值,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滨岸潮滩又是一个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区,极易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滨岸潮滩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通过对上海滨岸潮滩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了目前人类活动对滨岸潮滩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严重威胁,污水的排放使滨岸潮滩 质和底质严重污染,对滨岸潮滩珠围垦改变 了潮 滩珠自然本底状态,造成潮滩物生长发育和栖息的环境受到破坏,影响滨岸潮滩物多样性。指出滨岸潮滩等方面的社会与环境价值,并探讨了上海滨岸带开发与滨岸潮滩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9.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重金属铬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小江支流消落带土壤重金属铬含量背景值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目前土壤未被重金属铬污染。  相似文献   
170.
为探索采空区冒落带内破碎岩体中地下水的渗流特征,建立采空区冒落带内破碎岩体渗透系数与空隙率的相关关系,确定采空区冒落带内破碎岩体的渗透系数值,并基于采空区冒落带内破碎岩体的空隙分布特征与大孔隙非均质多孔介质的水流特征,设计了一套一维渗流柱,采用常水头稳态渗透法对采空区冒落带内破碎岩体的渗透性能以及不同空隙率破碎岩体的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