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459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61.
2010年12月、2011年2月和4月,分别对海南澄迈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1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4门36属。运用改进的Levins公式和Petraitis指数,分析澄迈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种间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澄迈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23~0.86,生态位较宽的有斜纹藻,菱形海线藻和舟形藻,生态位宽度大于0.7,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研究得出同一种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月份不同水层差异较大,各月份优势种的优势度与其生态位宽度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62.
2011年5月份和8月份利用"海洋2号"科学考察船在东山湾海域3个站位进行现场试验和调查,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异养细菌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对比国内其他海区,该调查海域是高生长率、高周转率的海区,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当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远高于浮游植物生长率时,微型浮游动物摄食作用对能量的转换效率较高;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微型浮游动物对异养细菌的摄食受到温度和营养盐的双重影响,微型浮游动物对异养细菌的摄食作用能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在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异氧细菌生产力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比值由春季的1.26%增加到夏季的2.77%,但均很小,说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完全可以满足细菌生产的需要;调查海域主要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异养浮游细菌的生产力较低,其能量沿食物链向上传递的效率夏季高于春季,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向上营养级传递的效率却是春季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663.
排海通量最优化法是近年来常用于计算海域污染物环境容量的方法。对于石油烃这种非保守物质,本文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排海通量最优化法(简称非线性规划法)。首先,验证了石油烃点源的线性叠加性;其次,分别选用基于线性规划的排海通量最优化法(简称线性规划法)及非线性规划法,对莱州湾石油烃的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I/II类海水水质标准下,线性与非线性规划法计算出的年环境容量分别为6 101.8 t和4 576.1 t。按照线性规划法进行点源的石油烃最优排放规划时,将高估湾内石油烃的自净能力,从而对海域内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非线性规划法则不会出现水质点浓度超标的情况,可对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64.
本研究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以研究城市居民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关系为目标,结合深圳地区的实际状况设计问卷,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将本次的研究结果对照国内其他的类似研究,阐明文化程度是影响城市居民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并对城市居民的环境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65.
烟台四十里湾柱状沉积物氮形态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玉玮  高学鲁  李培苗 《环境科学》2012,33(10):3449-3456
采用连续浸取法首次对烟台四十里湾柱状沉积物不同形态的氮进行分离,并对其垂直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可转化态氮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浸取态氮(WAEF-N)、强碱浸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浸取态氮(SOEF-N).结果表明,在沉积物表层(0~10 cm)可转化态氮占总氮的26.14%,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含量降低.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比例平均大小顺序为SOEF-N(89.7%)>IEF-N(7.97%)>WAEF-N(1.19%)>SAEF-N(1.14%),说明SOEF-N是可转化态氮中的绝对优势态.不同形态氮与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沉积物含水率、总有机碳、pH值、氧化还原电位、粒度组成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形态氮含量,但各站位柱状样因其沉积物特征不同受各参数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666.
对丹江口水库上游汉江支流及库湾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效应阈值标准(NYSDEC)和Lars 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环境风险。研究表明,库湾沉积物与支流沉积物中Ni、Pb含量较为接近;库湾沉积物中Cd、Cr、Cu、Zn含量分别高达186、2712、9991、4783 mg/kg,均超过支流沉积物中相应重金属含量2倍以上。各采样点表层(0~10 cm)沉积物中Pb含量均低于LEL值(最低效应阈值),Cd、Ni含量均介于LEL值和SEL值(最高效应阈值)之间,而Cr、Cu、Zn含量均有超过SEL值的现象发生。考察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发现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Ni和Pb均未发生富集,而Cd、Cr、Cu和Zn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其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712、180、163和284。根据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可知Ni和Pb主要来自于天然地球化学来源,而Cd、Cr、Cu和Zn则主要受人为源影响。以丹江口库区土壤(黄棕壤)中重金属背景值为参比,发现表层沉积物总体处于高生态风险,且以Cd生态风险为主;参与评价的5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Cd>Cu>Cr>Zn>Pb  相似文献   
667.
于2013年10月和2014年3月采集泉州湾表层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泉州湾海水、沉积物及生物体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的含量分布、化学组成及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研究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中,表层海水、悬浮颗粒物(SPM)、表层沉积物以及牡蛎样品中均检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泉州湾表层海水中邻苯二甲酸酯溶解态总含量(PAEs)在1059.78~5893.17 ng/L之间,平均值为2996.82 ng/L,悬浮颗粒态总含量在11.09~270.39 g/g之间,平均值为110.47 g/g,表层沉积物中PAEs在206.6~464.2 g/kg之间,平均值为348.2 g/kg,生物体牡蛎中PAEs在179.29~254.24 g/kg之间,平均值为216.77 g/kg;DiBP、DBP和DEHP为PAEs的主要成分。与其他地区比较,泉州湾海洋环境中PAEs总体污染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668.
在2011~2012年对青堆子湾的近岸海域与养殖池塘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浮游植物调查。青堆子湾的近岸海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1种,分属于2门16科21属,养殖池塘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3种,分属于3门16科20属,硅藻是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imus)和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在夏、秋、冬3个季节均作为优势种出现,近岸海域的优势度均高于养殖池塘,夏、秋两季近岸海域的优势度达到90%以上。近岸海域的浮游植物生物量高于养殖池塘,秋季相差近683倍。通过对群落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分析,近岸海域比养殖池塘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高,春季浮游植物的群落多样性相对比其他季节稍高,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669.
本文阐述了深圳近岸海域(大鹏湾北部和东部沿岸、大亚湾西部沿岸、深圳湾西北部沿岸及珠江口东南部沿岸)四个海区氮磷营养盐近30 a变化趋势,统计了各海区历年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总面积,并对氮磷营养盐含量和赤潮发生次数、累计总面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圳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污染状况为东优西劣的趋势,东部海域水体均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而西部海域水体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部分年份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赤潮发生次数以大鹏湾最高,深圳湾次之,累计总面积以深圳湾最大,珠江口次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IN、PO4-P与四个海区赤潮发生次数、累计总面积均无显著相关性,而NH4-N、NO3-N分别与大鹏湾和珠江口海域赤潮暴发次数、累计总面积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0.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平衡特征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室内模拟研究了太湖梅梁湾4个季节沉积物在低磷湖水中的吸附/解吸特征,推测沉积物在各季节的"源"、"汇"转化过程,找出沉积物"源"、"汇"转化过程中最活跃的磷形态;同时通过对冬季沉积物进行不同温度的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探讨了温度对沉积物吸附/解吸磷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梅梁湾4个季节沉积物总磷及各组分磷含量大小关系为春<夏<冬<秋;夏季和秋季沉积物以释放为主,春季和冬季则以吸附为主;铁/铝磷是沉积物"源"、"汇"转化过程中较活跃的磷组分;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效率和平衡吸附量为春季最小,秋季最大;温度和沉积物磷含量对DIP吸附/解吸平衡浓度都有影响,吸附/解吸平衡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沉积物磷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