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99篇
安全科学   296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73篇
综合类   1306篇
基础理论   189篇
污染及防治   188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91.
麦秸与奶牛场废水高固体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麦秸和奶牛场废水为原料,设计麦秸与奶牛场废水质量比1∶4(T1)、1∶3(T2)和1∶2(T3)以及对照(麦秸与水质量比1∶4(T4))4个处理,研究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甲烷含量、发酵前后麦秸理化特性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奶牛场废水与麦秸在中温、高固体条件下,厌氧发酵可以正常进行,且产气期延长2周以上,对甲烷含量的影响不大;厌氧发酵初始TS浓度对系统产气的影响较大,麦秸产气量随T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T1的产气效果最好,麦秸TS产气量为0.41 L.g-1,较T4提高了17.14%,平均甲烷含量为48.78%;厌氧发酵后,麦秸半纤维素含量大幅降低,纤维素含量少许降低,降低幅度均为T1>T2>T4>T3,木质素含量稍有增加,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FTIR和XRD的结果表明,厌氧发酵后,麦秸纤维素结晶区的相对含量增加,混合发酵可以促进厌氧微生物对麦秸纤维素结晶区的破坏.将麦秸与奶牛场废水(质量比)1∶4混合发酵产沼气是可行的,且促进了厌氧微生物对麦秸有机物的分解破坏,提高了麦秸产气量.  相似文献   
892.
矿井风流温度预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矿井热害问题日益突显,高温环境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严重危害着工作人员的健康。为了更好地降低高温矿井开采时期巷道风流温度,确定合理的巷道布置方案和矿井通风系统,提出矿井巷道风流温度预测方法。以矿井通风和热力学为基础,结合网络解算,对矿井风流温度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各种类型巷道风流温度的计算方法,提出多点风流混合温度计算模型。结合具体矿井进行实际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中显示风流温度可能超限的巷道,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93.
在安防行业中,人才短缺是相对的,存在结构上的差异,但其中中高层管理人才的短缺是绝对的,是一个行业性、系统性问题。鉴于中高层管理人才在企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储备、培养与管理这些高素质人才,做到"为我所用、为我所有"是安防企业领导者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就中高层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中高层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及管理难度、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储备与培养进行逐一分析,希望能够对安防企业领导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94.
为了驯化耐镉硫酸盐还原活性污泥,在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中分别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铅锌尾矿砂污染土壤(分别记为1#、2#反应器),考察驯化过程中进出水COD、SO2-4、S2-和Cd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两个阶段驯化,驯化结束时(第108天),1#和2#反应器对...  相似文献   
895.
腈氯纶吸附纤维对亚甲基蓝和铅离子的共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无机活性炭与丙烯腈-偏氯乙烯共聚体共混,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纺制了腈氯纶吸附纤维,并用水合肼控制预交联过程,通过碱性水解制得羧酸钠型离子交换吸附纤维,着重考察了该纤维在染料亚甲基蓝和重金属Pb2 混合共存条件下对2种物质的共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混合条件下,该纤维对亚甲基蓝和Pb2 的吸附量可分别达到9.5 mg·g-1和487.8 mg·g-1;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物理吸附与改性纤维对Pb2 的离子交换过程同时发生,离子交换的发生对物理吸附的影响较大;Langmuir模式比Freundlich模式更适于描述Pb2 的等温吸附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的物理吸附能力增强,而对Pb2 的离子交换性能变化不大;pH为中性条件时,纤维对Pb2 和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96.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陶瓷电容器回收金属的方法 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利用陶瓷电容器回收金属的方法,先将废旧陶瓷电容器破碎成0.01~0.1mm粒径的颗粒,在上述颗粒中加入碱和水混合均匀,进行焙烧,将焙烧后的物料用热水洗涤,然后进行过滤,滤液回收锡和铅,然后将滤渣用硫酸溶液溶解,过滤得到含有钛、镍、铜、铁的溶液,再经电解得到铜,得到的残液回调酸碱度至pH值3.5~4.5,沉淀铁和钛,得到含有镍的溶液,浓缩结晶后得到硫酸镍晶体。  相似文献   
897.
基于车载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混合动力轿车进行典型城市道路行驶工况下的排放测试,对比分析实验车辆速度、加速度和比功率区间下的排放特性。混合动力轿车在车速低于50 km/h时,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无排放,温度也下降,会降低NOx排放。主干道上NOx排放最少,快速路上NOx排放较高,高速公路上NOx排放最多。车速超过50km/h时发动机再起动,产生CO和HC排放峰值。主干道上CO和HC排放峰值最频繁,总平均排放因子最高;快速路上排放峰值稀少,总平均排放因子居中;高速公路上没有很大的排放峰值,总平均排放因子最低。  相似文献   
898.
分别采用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生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黄菖蒲、狭叶香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在质量浓度大于10 g/L时对初始密度为1.0×107 ind/mL的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黄菖蒲质量浓度为10、20和40 g/L时,第15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30.1%、51.8%和84.0%;狭叶香蒲在质量浓度大于20 g/L时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狭叶香蒲质量浓度为20 g/L和40 g/L时,第15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34.2%和77.7%,实验过程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而藻密度、SOD活性及MDA含量先增加后逐渐降低,表明经过一段时间持续地化感胁迫,黄菖蒲和狭叶香蒲可以诱导铜绿微囊藻产生氧化胁迫,导致细胞结构严重损伤和叶绿素大量分解,从而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899.
在(35±0.2)℃温度下,以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为原料,设置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比例(VS)分别为1∶0、2∶1、1∶1、1∶2和0∶1,研究其单独消化与混合消化的系统性能、产甲烷潜力及脱氢酶活性和F420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混合消化提高了系统稳定性,与餐厨垃圾单独消化相比,添加剩余污泥能调节pH、氨氮浓度和VFA浓度,缩短产气周期;与剩余污泥单独消化相比,添加餐厨垃圾能显著提高沼气产量。混合比例为1∶1组混合消化产甲烷潜力最佳,消化作用的协同效应最为明显,沼气和甲烷产量分别达358.2 mL/g VS和224.1 mL/g VS,较餐厨垃圾和污泥单独消化估计值分别提高了23.09%和36.80%。1∶1混合消化组脱氢酶活性最高达437.33 TFμg/(mL·h),比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单独消化分别提高93.60%和40.69%,辅酶F420浓度最高为1.718μmol/L,分别提高17.3%和100.7%。  相似文献   
900.
以湖北洪湖分离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为材料,考察了它们的内源质粒在培养过程及共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的质粒在培养条件下比较稳定,传代50次后没有明显变异。对其中2个菌株与4种不同的大豆宿主共生过程中质粒的稳定性研究,发现HA12-1-12的共生质粒和隐性质粒高度稳定,HA7-2-2的质粒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质粒检测的结果及RFLP分析表明,HA7-2-2共生质粒的稳定性高于隐性质粒,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