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08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01.
真空脱氯法回收淡盐水中的游离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过程中,精制饱和盐水进入电解槽后,盐水中的NaCl约有50%被妥,出槽的淡盐水中NaCl的质量浓度一般在200g/L左右。正常生产条件下,淡盐水中游离氯的质量浓度在400mg/L以下。淡盐水在进入重饱和工序之前,必须经过脱氯工序,以除去其中的游离氯,主要作用是:防止盐水精制过程中螯合树脂和炭素发生氯中毒,减少对设备和管道的 腐蚀,节约重精制处理的费用,回收部分氯气,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102.
在NH3-N平均容积负荷为0.3 kg/(m3·d),DO为0.7~1.1 mg/L,污泥质量浓度为3.3~3.9 g/L,没有对pH进行调节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亚硝酸氮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一定条件时,亚硝酸氮的积累不再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游离亚硝酸的抑制作用.针对"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特定的水质特点,建议将温度设在25~30℃为宜.  相似文献   
103.
干旱胁迫下5种三叶草的生理反应(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三叶草属抗旱的生理机理,寻找适宜干旱地区种植的三叶草品种,比较了地三叶草(Trifoliumsubterraneum L.)、大花三叶草(T.michelianum Savi)、白三叶草(T.repens L.)、高加索三叶草(T.ambiguum M.Bieb.)和草莓三叶草(T.fragiferum L.)在人工干旱条件下4 wk的生长和生理反应.结果表明,干旱处理下大花三叶草、草莓三叶草和白三叶草地上部分干重严重减少,分别降低了70%、66%和64%,而高加索三叶草和地三叶草减少不到50%;高加索三叶草叶片水势降低到-2.0 MPa以下,而其他4种三叶草只降低到-1.5MPa左右;高加索三叶草和草莓三叶草叶片光合速率降低25%,而地三叶草、白三叶草和大花三叶草下降35%~63%.此外,干旱条件下,5种供试三叶草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普遍增加,其中高加索三叶草和白三叶草分别增加到2.5倍和3.1倍.研究显示高加索三叶草在多项重要生长和生理指标中表现出很强的抗旱性,因此认为其可作为干旱地区栽培白叶草的补充或替代种.图1表3参22  相似文献   
104.
对水中游离氯的测定方法作出改进,设定氢氧化钠的加入时间为20 min,用优化后的方法与国标方法作比较,对标准样品和同一水样进行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更好,准确度更高,可以满足日常环境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5.
低C/N比条件下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柱形SBR反应器,以自配低C/N比废水为基质,以普通活性污泥为种泥,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和提升进水负荷培养亚硝化颗粒污泥,并对该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系统运行40 d后,获得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颗粒污泥颜色为黄色,平均沉降速率达60.8 m·h-1,其中粒径大于0.45 mm的约占总数的96%;出水中亚硝酸盐累积率稳定在75% ~ 80%,亚硝酸盐累积速率达0.6~0.8 kg·m-3·d-1;DO、温度和SRT都不是导致亚硝酸盐积累的关键因素,高浓度FA是造成本研究亚硝化成功实现的主要原因;颗粒污泥SBR的单周期反应过程可依次划分为COD迅速降解阶段、第一过渡阶段、氨氮去除优势阶段、第二过渡阶段和饥饿阶段5部分;另外,研究中还发现进水COD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亚硝化过程的实现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6.
于2021年3—4月在南昌市森林地区和城市地区采集大气PM2.5样品,测定其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浓度.结果表明,南昌市森林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总FAAs浓度为0.093~0.885 nmol·m-3,平均浓度为(0.451±0.197) nmol·m-3;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总FAAs浓度为0.393~1.316 nmol·m-3,平均浓度为(0.586±0.227) nmol·m-3;森林地区FAAs浓度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对氨基酸组成占比分析发现,森林与城市地区氨基酸组成相似,最丰富的氨基酸均为Pro,Gly次之,Ala、Val、Leu、Ile为主要氨基酸.城市地区疏水性氨基酸(46.25%)高于森林地区(41.57%),这说明疏水性FAAs可能更适合在城市空气中聚集.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温度对城市地区多个FAA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FAAs浓度也升高.O3对城市FAAs有显著影响(r=0.6,p<0.01),表明城市气溶胶中的FAAs可能参与了与O3相关的大气氧化过程.通过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森林地区FAAs来自2000 m以上的占比高于来自2000 m以下,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城市地区FAAs 来自2000 m以上和2000 m以下的占比相当.  相似文献   
107.
为探究游离亚硝酸(FNA)侧流处理絮体污泥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可行性,考察了FNA处理对氨氧化菌(AOB)和NOB活性的影响,探究在颗粒-絮体污泥SBR反应器中水力筛分的絮状污泥经侧流FNA处理的运行效果. 结果表明:0.6mg/L FNA处理后的R1经过30d运行,NH4+-N去除率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并且短程硝化稳定,系统平均出水总氮为13.84mg/L,且△NO3--N/△NH4+-N比值接近CANON反应方程式理论比值0.11,成功启动CANON工艺. 而0mg/L FNA处理的R2由于NOB大量增殖导致启动失败. 批次试验结果证实,经过0.6mg/L FNA处理后,6h内NOB活性仅为对照组(FNA=0mg/L)的16.39%,并且在随后的运行中并未发现NOB活性的恢复,NOB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但与此同时,AOB的活性也受到了影响,反应器中NH4+-N去除率仅为处理前的69.69%,AOB活性6h仅恢复68.06%.  相似文献   
108.
FNA对好氧吸磷的长期抑制及污泥吸磷方式转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娟  李璐  俞小军  孙雷军  孙洪伟  陈永志 《环境科学》2015,36(10):3786-3793
本研究采用交替厌氧/好氧(An/O)SBR反应器,在21~23℃的条件下启动系统并长期投加亚硝酸盐,考察游离亚硝酸(FNA)对系统好氧吸磷性能的长期抑制作用及驯化后污泥吸磷方式的转化.结果表明,投加FNA后,污泥的释磷和吸磷能力不仅未受到抑制,比释磷速率和比吸磷速率反而高于投加前.FNA浓度(以HNO2-N计)低于0.53×10-3mg·L-1时,系统除磷率均大于96.9%;当FNA浓度提高至0.99×10-3、1.46×10-3、1.94×10-3mg·L-1时,系统除磷率均会大幅下降,分别经过50、12、30 d的运行,除磷率恢复至64.42%、67.33%、44.14%,说明抑制作用导致的除磷性能恶化可以恢复且长期驯化作用能缩短恢复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低于1.46×10-3mg·L-1范围内,随着FNA投加量的提高,好氧段亚硝酸盐的损失量不断增大.研究还发现,经FNA长期抑制的好氧除磷系统内污泥吸磷方式发生转变,硝酸盐型和亚硝酸盐型缺氧吸磷能力分别为驯化前的3.35倍和3.86倍,说明长期投加FNA有利于富集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而且,长期驯化有利于系统内污泥的沉降.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末端两隔室分别改为曝气池与沉淀池,使其成为厌氧耦合好氧一体化工艺,探索连续流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实现条件.分别在厌氧区和好氧区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控制好氧区沉淀时间为1 h,好氧区C/N比由1逐渐降低至0.4,并逐步提高进水氨氮容积负荷[由0.89 kg·(m3·d)-1提高至2.23 kg·(m3·d)-1].经45 d的运行,在好氧区成功培养出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其外观呈黄色,结构密实、边缘清晰,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80%左右.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共同抑制作用是实现稳定亚硝酸盐积累的关键因素.运行初期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出现解体现象,好氧区产生大量絮体;但后期絮体逐步转化为小粒径颗粒污泥,表明一定数量的有机碳源有利于絮体颗粒化,而大量富集慢速生长的硝化细菌对颗粒的稳定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讨论了重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分析过程中易出错的焦磷酸制备、残渣转移等试验步骤,提出准确测定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并根据对比试验和工作经验改进了分析过程中样品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