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2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871篇
安全科学   157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646篇
综合类   3364篇
基础理论   704篇
污染及防治   366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477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2005~2006年,在蓄水初期的大房郢水库采用投放滤食性鱼类鱼种、移殖螺、蚌、浅水区移植沉水植物、上游湿地扩大香蒲生长面积、消落区以上范围栽培杨树林和防护带等生物操纵与人工湿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改善水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该水库未再出现过蓝藻水华,水体富营养化得到了有效控制,水质已基本稳定在中-富营养型水平。由此认为,利用生物操纵与人工湿地技术结合为改善大房郢水库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选取2005年东洞庭湖湿地的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MapInfo Professional7.0 SCP软件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洞庭湖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内斑块分维数相差不大,但沼泽和库塘湿地受人为干扰明显且形状规则,其分维数趋近于1。(2)区域内湿地景观类型体系中各类湿地所占比例差异不大,分配较均匀;多样性较低,优势度不明显;整个区域的破碎化程度较低,但各类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差异明显,相对破坏性较大。(3)由于人类垦殖影响,斑块间隙指数较高。上述分析,为东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阅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3.
自50年代初至2001年,50年来虎林市境内以平原沼泽型为主的湿地面积损失了三分之二,引起灾害性气候增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损失,文章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了农业损失值。  相似文献   
994.
湿地是分布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盛泽湖是位于苏州相城区东北部的天然浅水湖泊,东临阳澄湖,面积为3.86 km^2。由于当地居民对湖泊进行过度养殖和捕捞、大量的围湖造田和进行农业生产建设、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及湿地附近砖瓦厂的取土等原因引起盛泽湖湿地的生态退化。用生态规划的方法来探讨如何对盛泽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并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分析规划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植物体系的构建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不仅可以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而且还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同时具有景观价值。因此要选择适应性强、生物量大、根系发达、具有抗逆性的植物作为湿地植物。由于陆生植物受季节影响小且易于管理,超富集植物和转基因植物具有较高的吸收、吸附和富集的作用的特点相继成为湿地系统中植物研究的热点。而且通过合理配置植物系统可以提高湿地系统净化效果。湿地植物仍存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植物的衰退,植物收割的后续处理等问题,仍有待研究。随着对湿地植物研究的深入,人工湿地系统一定会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恢复研究是当今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湿地恢复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恢复与湿地恢复的基本内涵,简述了国内外湿地恢复研究的进展。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分析了湿地恢复的3个基本原则,即可行性原则、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美学原则。也阐述了湿地恢复的主要目标。从沼泽、河流及河缘湿地、湖泊出发,简述了湿地恢复的基本策略。文中还从生态、社会、经济相整合的角度剖析了湿地恢复的合理性问题。文章最后对湿地恢复项目计划的制定与监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7.
北方人工湿地植物选择与调控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了北方地区人工湿地植物筛选、配置的实验与应用研究,首先通过实验室小试对12种湿地植物初步筛选,然后在湿地单元里开展了应用研究,进一步选择比较。另外,从群落配置、合理布局与景观美学等方面对湿地植物调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8.
人工湿地在云南高原湖泊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省部分人工湿地进行调查研究,对人工湿地的工艺、湿地植物和湿地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在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知识的洞庭湖湿地遥感分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研究的一大难题。分析洞庭湖不同湿地类型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曲线规律,利用两个季节的洞庭湖ETM数据,并辅助以物候特征和地面GIS信息,通过遥感软件Erdas Image的专家分类知识库建立决策树分类方法,结合研究区的DEM进行洞庭湖湿地的影像分类,通过专家分类器分层次实现了包括水体、泥沙滩地、防护林滩地、湖草、芦苇滩地和苔草滩地以及其他水体7种湿地类型的分类。相比传统分类方法,专家分类过程以规则为基础,可以同时利用多个条件进行分类,减少了数据处理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分类精度,最终得到试验区较为可靠的遥感分类图像。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都市城郊耕地景观的演变历程,总结耕地景观演变模式进而为未来研究区的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调控提供可借鉴性措施,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按其地貌特征从东至西划分为东部丘陵A区、岩溶低山B区、中部浅丘C区、西部岩溶低山D区4个区域,以1979年的MSS影像、1988、1995、2001、2007和2010年5个时期的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景观指数和定量表征指标,分析了沙坪坝区耕地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空间分布变化幅度及其种植结构引起的耕地景观功能变化。结果表明:A、B、C、D 4区耕地平均斑块面积在1979~2010年有了较大程度的减小,相应的斑块数目有了显著的增加,斑块密度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除了A区在逐步减小外,其他3区均呈增大趋势,耕地景观总体的破碎化程度增加了。2001年以前,除了A区快速减少外,各区耕地面积相对稳定;2001年为界限至今,A、C两区耕地演变属于快速消退型,B、D区则属于逐渐消退型。从2003年到2007年研究区种植作物类型及各区功能定位有所变化,研究区正处于从传统都市城郊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变中。研究区耕地景观从东部主城核心区到西部缙云山区,呈现跳跃突变式演变的特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