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9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803篇
安全科学   238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219篇
综合类   2238篇
基础理论   192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217篇
社会与环境   84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2018年3次沙尘天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M2.5和PM10浓度、水溶性离子组分、气象条件和气溶胶光学特征,研究了长治市沙尘天气的典型污染特征和传输路径.结果表明:长治市2018年共8d为受沙尘天气影响日,其中4月份最多(5d),这与春季大气环流调整,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有关.沙尘污染发生前一般受西方或西北方冷空气影响,大气层结不稳定,大气环流转为经向环流,平均风速达4m/s以上;沙尘污染过程中PM2.5/PM10均低于0.3,环境空气中粗颗粒物占比较大,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在PM2.5中占比下降,Ca2+浓度为沙尘污染发生前的4倍以上.冬季沙尘为近地面扩散传输,春夏季沙尘为高空沉降传输,影响范围大,区域传输贡献明显.长治市沙尘重要潜在源区为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中部和新疆中北部的荒漠地区,传输路径主要为西北路径和正北路径,其中西北路径为哈萨克斯坦—新疆中北部—内蒙古西部—长治以及新疆中北部—内蒙古西部—长治两条路径,正北路径为蒙古国—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长治.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26.
27.
28.
小型水库数量众多,在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和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8年7月(丰水期)和2019年4月(枯水期)对南京市37个小型水库水质进行了调查。丰水期总氮平均浓度1.01 mg/L,显著低于枯水期的1.49 mg/L。丰水期总磷平均浓度0.057 mg/L,枯水期0.055 mg/L,两个时期无显著差异。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丰水期平均浓度4.92 mg/L,不显著高于枯水期的4.58 mg/L。南京市小型水库丰水期以III类水为主(48.7%),V和劣V类占27.0%,影响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枯水期V类水比例较高(41.7%),其次是IV类水(30.5%),影响指标为总氮。两个时期富营养和中营养水库分别占比约55.0%和45.0%。平原型水库水质劣于丘陵型水库。结果表明,与大中型水库相比,小型水库水质更易受氮磷的影响,应重视小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29.
黔西南喀斯特地区红色风化壳的物源及元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喀斯特地区广泛分布着大量的红色风化壳,其成因及形成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泥凼石林的两处红色风化壳剖面(ND和YK)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风化剖面上覆红土的物源问题,并计算其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迁移规律,认为本研究两处风化壳上覆红土为下伏基岩原位风化形成的,而且两剖面土壤均继承各自基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由于pH、风化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元素迁移特征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呼兰河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来源,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对呼兰河哈尔滨段沿线进行现场勘查及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呼兰河哈尔滨段沿岸集中式排污点源、工业点源、农村生活污染、畜禽粪便、农田径流等各类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总入河量为7 671.02吨/年,氨氮总入河量为1 195.16吨/年。松北区的主要污染贡献源为肇兰新河支流污染;呼兰区的主要污染贡献源为集中式排污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