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16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656篇
基础理论   425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染料降解菌的脱色特性,降解酶系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当前染料废水微生物降解优化势菌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制等,介绍了三种染料降解酶的催化要理和影响因素,阐明了某些降解菌中的质粒可以控制不同结构染料的脱色,最终指出了提高菌株应用价值的两种途径,一是筛选或构建出人有多功能性的超级菌;二是在不改变染料性质的前提下,向其分子结构中引入特定取代基团,以提高其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912.
运用在人工饲料中定量添加氟化物的方法,探讨了氟对家蚕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能引起家蚕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显著增强,并随添氟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间隔添氟、停止添氟不能减轻这种诱导作用,添食石灰能减轻氟对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3.
杉木对炭疽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接种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针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与抗感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相关。不同抗病性的杉木接种炭疽菌(Glomerella cingulata)后,PAL比活力均上升,接种5d后,抗病性强的杉木PAL比活力比抗病性弱的杉木高,接种前以及接种后的各个时间段内,木质素含量都是抗病杉木比感病杉木高。绿原酸的含量与杉木的抗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的相关,从绿原酸对炭疽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结果可知,杉木针叶的绿原酸浓度不足以构成对炭疽菌的影响。可见,接种后针叶的PAL比活力以及接种前、后针叶的木质素含量可作为衡量杉木抗病性的指标。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914.
荞麦叶内抗氧化系统对铝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为实验材料,采用沙培法,研究了荞麦对不同铝质量浓度胁迫下体内保护酶的响应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铝胁迫下荞麦体内铝质量浓度的升高促进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了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了蛋白质、丙二醛、抗坏血酸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在适当的铝质量浓度处理下活性都有提高。在高铝处理下,叶片中积累的铝明显较根和茎多。在铝的胁迫下,荞麦体内非酶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5.
柳叶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柳叶忍冬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 ( )-cycloolivil (1)、( )-fraxiresinol (2)、prinsepiol(3)、软脂酸(4)、对甲基苯酚(5)、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洋芹素(7)、木犀草素(8)、5,7,4′-三羟基黄酮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素(10)、染料木素(11)、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12)、染料木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3)、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14)、5,7,4′-三羟基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丁二酸(16)、( )-儿茶素(17)、( -)-表儿茶素(18)、谷甾醇(19)和胡萝卜苷(20).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化合物10、17和18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成分.表4参63  相似文献   
916.
热空气处理对荔枝生理特性和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黑叶荔枝为材料,以成熟季节的大气平均温度[θ=(30±1.5)℃]为基础,研究35℃、38℃热空气分别处理6 h、12 h和24 h对果实生理特性与贮藏效果的影响.与CK相比,温度升幅增大或处理时间延长,显著提高果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果皮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果实呼吸速率、果皮丙二醛(MDA)含量和果皮质膜相对透性,显著降低果肉可溶性固形物(SS)含量、果肉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好果率.POD活性和MDA含量可作为果实生理活性的指标.图6表2参10  相似文献   
917.
模拟酸雨对龙眼叶绿体的伤害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龙眼叶绿体超氧化的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含量(AsA)含量随酸雨的pH值下降而降低,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则随酸雨的pH下降而增加。pH3.0的酸雨胁迫2h,SOD和AsA-POD活性,GSH和AsA含量有所增加,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H3.5的酸雨处理使类整体膜崩解,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混乱;pH3.0的酸雨处理的叶绿体片层结构伤害更为严重。图5图版2参21  相似文献   
918.
菲和芘对蚯蚓(Eisenia fetida)细胞色素P450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菲和芘在单一低剂量污染胁迫下对蚯蚓(Eisenia fetida)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通过滤纸接触染毒法,检测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对毒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菲和芘在蚯蚓体内的代谢诱发了细胞色素P450总含量的增加,且在此过程中有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不同酶对毒性效应响应的域值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P450>SOD(POD) >CAT.根据四个指标对污染物浓度响应的域值不同,可将四者联合应用互为补充作为一套生物标记物体系,以满足污染物不同暴露浓度下土壤的毒理诊断,增强指示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19.
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定量表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土壤脲酶和脱氢酶为探针物质,室内培养条件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重金属(Cd、Zn、Pb)和多环芳烃(菲、荧蒽、苯并a芘)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投加上述污染物能使土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脱氢酶最为敏感,其活性是表征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对复合污染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表明,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类型和强度与污染物的浓度和复合污染时间密切相关.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Zn与苯并a芘的交互作用〉Zn〉Pb〉Zn和菲的交互作用,影响土壤脱氢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和Zn的交互作用〉Cd〉Zn〉苯并a芘〉Cd和菲的交互作用,其中,Zn和苯并a芘相互作用对脲酶活性以及Cd和Zn交互作用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拮抗作用,Zn和菲,Cd和菲之间的交互作用,无论是对脲酶还是脱氢酶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图1表3参18  相似文献   
920.
甲胺磷对土壤中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methamidophos)后对土壤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胺磷对脱氢酶和3种磷酸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抑制强度和作用时间随浓度升高而加剧和延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抑制作用逐渐消失,并产生微弱的刺激效应。甲胺磷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于中性和碱性磷酸酶。初步讨论了酶活性与微生物生长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