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中国灰霾历史渊源和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历史资料出发分析了我国灰霾的历史渊源;对我国灰霾的现状,包括霾的特征区别、形成条件、危害、区域分布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广州环境科学》2007,22(1):48-48
全国两会进程过半,记从科技部获悉,广东已经拿下了“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设立的“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重大项目。正在北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广东省环保局局长李清代表,昨日(3月11日)向记证实了这一消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3.
《环境》2008,(7)
气象因素是外因大气复合污染是内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使得多种大气污染问题在过去近30年内集中出现,大气污染呈现复合性的特征,空气质量显著恶化,并以城市为中心向偏高区域蔓延.  相似文献   
84.
灰霾天气与大气颗粒物的相关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加剧,灰霾天气也随之增多。综述了灰霾天气期间大气颗粒物在时空分布和污染水平2方面的污染特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与能见度相关性,介绍了国内外对灰霾天气期间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及源解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灰霾天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5.
灰霾天气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宁波市北仑区PM10、PM2.5和PM1的监测数据及与之对应的能见度监测结果,对影响灰霾天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对灰霾天的形成和能见度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且3种粒径的颗粒物质量浓度与能见度之间线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空气污染特征由单一型向复合性转变,灰霾成为近年来空气污染的又一特征。统计表明,从20世纪至今,上海市区的灰霾天数日渐增多,建立新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预防和评估环境风险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7.
细颗粒物PM_(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能降低能见度、减少日照、改变气温和降水模式、导致灰霾增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正常生活秩序。由于PM_(2.5)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防治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针对PM_(2.5)的来源及影响因素,从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8.
《环境》2008,(7)
在东方文化中,对霾的描述是很早的,在<诗经>中就曾提到过,霾的古义就是尘.在现代科学中,霾实质上就是气溶胶粒子,包括液体、固体和混合物,其中有沙尘粒子、海盐粒子、黑炭粒子、有机碳粒子以及有生物活性的花粉、病毒、病菌等等,这些就组成了霾.  相似文献   
89.
使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淮安市冬季大气中单颗粒PM2.5的特征。对采集到的颗粒物利用MATLAB进行处理,解析得到机动车尾气、燃煤、工业工艺源等7大颗粒物来源。初步判断,灰霾污染发生很可能是由于扩散条件不利致使燃煤及机动车尾气源累积,二次转化加剧而导致。  相似文献   
90.
针对2014年5月24-31日期间江苏省南部的一次典型的灰霾天气过程,结合地面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AQI、PM_(10)和PM_(2.5))、近地面能见度数据、激光雷达垂直探空结果、气象条件数据,对此次区域灰霾污染的近地面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灰霾污染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5月24-25日,空气质量由良逐渐增重为中度污染,其中25日11时AQI峰值达到200,近地面能见度2.2 km。近地面PM_(10)和PM_(2.5)的峰值浓度分别为215μg/m~3和150μg/m~3,该阶段PM_(2.5)/PM_(10)的比值均值达到0.6;无锡地区2.5 km高度范围内分布大量的强消光性粒子,导致消光系数超过0.8 km~(-1),退偏振度不足0.1,以局地球形细粒子为主;第二个阶段,26-31日空气质量再次恶化,污染程度累积,27日23时、29日21时、31日3时达到484、239和231。26-31日,近地面首要污染物是PM_(10),PM_(10)的均值210μg/m3,PM_(2.5)的均值97.7μg/m~3,PM_(2.5)/PM_(10)的比值均值低于0.5;大气中分布的颗粒态污染物粒子的不规则程度增大,大气消光系数略有减弱,约0.6 km~(-1),退偏振度系数大于0.3,说明此阶段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浮尘粒子。其中,27日消光系数有突然增大的过程,这与江苏地区的秸杆燃烧过程密切。通过后向轨迹与卫星监测的火点分布,表明27、28日的气流轨迹将大量的不完全燃烧的生物质粒子带到观测站点附近。近地面的气象条件分析发现,26-29日,随近地面的大气压力从1 000 h Pa降至993 h Pa,相对温度从80%以上降至不足45%,峰值超过6 m/s,直接使得空气中颗粒物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