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安全科学   34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59篇
综合类   1605篇
基础理论   223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331篇
灾害及防治   19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解决岩溶地区地下水非均质性所带来的获取各项参数难度较大的问题,围绕综合性指标"含水性",选取岩性、裂隙、岩溶发育程度3项评价指标,采用将模糊数学评判法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岩溶地区地层含水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在三峡地区岩溶山区选取寒武系地层进行了方法论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岩溶山区寒武系地层的含水性表现为娄山关组>水井沱组二段>覃家庙组;对于不同的地貌类型,三峡地区岩溶山区寒武系覃家庙组地层的含水性强于盆山交界区覃家庙组地层的含水性。该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证明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后续岩溶含水系统划分提供依据,进一步服务于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992.
以鲜水河地热带道孚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研究区出露的8个地热水露头的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计算了地热水的热储温度,探明了地热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高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以Na-Ca-HCO_3型和Ca-Na-HCO_3型为主,地热水中主要阴阳离子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以及深部CO_2组分的加入;由于地热水为不饱和水,利用石英地热温标得出浅部地热水的热储温度为100~130℃,利用硅焓方程和硅焓图解得出初始地热水的热储温度为135~240℃和117~161℃(最大蒸汽损失),浅部冷水混合比例和蒸汽损失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0%~85%和5%~12%;氢氧同位素证据显示,研究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4 159~5 325 m。  相似文献   
993.
湖南地区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文化发源地之一,为了更有效地了解新石器时期的人地关系,以高程、坡度、坡向、水体、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这7个指标构建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模糊指数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法确定各要素的权重,在ArcGIS中将各因子的权重值进行加权叠加和综合等级类型分类,最终得到湖南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结果:宜居度中等以上的区域面积最大,总面积为18.59万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87.77%;水体权重值占比最高;古人偏爱聚水而居,且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区域,湘、资、沅、澧周边沿干流分布或在河流的交汇区域分布;适宜度等级较高的遗址类型偏向于丘陵型、台地型和平原型;宜居度中等及以上的遗址多分布在地形较低、朝南、微斜坡、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本文可为今后史前聚落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分析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辽西北春玉米旱灾灾损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干旱风险区划研究,对实现抗旱减灾及粮食稳产增产至关重要。以辽西北为研究区域,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为干旱表征指标,利用该区1965—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及多年玉米种植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通径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玉米干旱时空演变及对各气象因子的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干旱灾损指数进行旱灾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近54年春玉米抽穗—成熟期CWDI值以2.2/10 a的速率上升,其他生育阶段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干旱频率由辽西向辽北递减;(2)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与CWDI指数呈明显负相关,其他气象因子呈正相关,其中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直接影响最大;(3)辽西北分四个灾损风险区,且风险程度由辽北向辽西递增。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春玉米农田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居民对资源开发的态度是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社会与公众基础。基于对煤矿社区居民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居民资源开发态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差异。结果显示:煤矿社区居民对资源开发总体呈现比较反对的态度。居民社会人口属性方面,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对资源开发态度的支持程度越高;女性比男性更支持煤矿开采。在社会文化层面,就业机会和社会个人利益正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煤矿开采对居民生活和健康的不利影响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在经济交通层面,资源开发的配套设施建设正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土地破坏和粮食减产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在生态环境层面,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建议未来应制定针对性政策,改善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并着眼于资源开发沟通机制的完善、居民参与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外部管理制度建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96.
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  张宁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4):1940-1948
以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1~2017年中国安徽和浙江省内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定量研究了试点政策对流域上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表现为相关地区的人均GDP或地区GDP出现了下降,而对流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并无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安江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呈现出了“先增强后减弱”的动态变化规律;此外,机制分析显示5个试点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显著下降,表明“企业退出”是新安江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可为后续制定和实施跨地区水资源保护的利益调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弱水动力条件下, 典型滨海地区水体N2O释放通量及其主控因素, 于2019年7月和8月(夏季)和11月(冬季初期)对以大清河-独流减河-北大港湿地为代表的渤海湾弱水动力条件河流开展水样采集与分析工作.结果表明: N2O浓度变化范围为0.4~184.5nmol/L, N2O饱和度的变化范围为7.2%~2740%, 其中近90%的样品处于过饱和状态, 表明该研究区是潜在的N2O释放源.N2O水-气界面释放通量为-0.3~6.7μmol/(m2·h), 夏季水体N2O的释放通量高于冬季.降雨前后N2O浓度出现明显波动, 相同点位降雨前后N2O浓度的变化值为-15.2~63.9nmol/L, 独流减河上游农业区N2O浓度的平均增加量(22.1nmol/L)显著高于下游(1.3nmol/L), 降雨驱动了流域氮素的运移, 促进了水体N2O释放.相关性分析表明, 水体N2O的浓度受反应物浓度、水体盐度共同调控.通过计算得到该滨海地区弱水动力条件下河流N2O的排放因子为0.0073, 表明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默认值0.0026可能低估了该地区间接N2O释放.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长株潭地区不同污染源影响下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对该区有机肥施用区、沼液灌溉区、铅锌矿污染区以及工业污染区剖面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风险评价,并利用已知污染源区的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对未知污染源区的土壤进行污染源解析. 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层(0~10 cm)土壤中Cd、Pb、Cu、Zn、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54.5、43.6、158.6、106.2和23.3 mg/kg. 相对于长株潭地区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Cd、Pb和Zn均有累积,且Cd平均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随着土壤深度增加,Cd、Pb、Zn和Cr在次表层(10~20 cm)土壤也有累积,其平均含量分别比当地背景值高出6.9%、19.8%、101.4%和67.0%;在深层(80~100 cm)土壤中,Zn和Cr的平均含量仍分别比当地背景值高出30.4%和48.4%. ② Cd、Pb的单项污染指数高值集中在表层土壤,部分采样点呈轻微或轻度累积,少数采样点呈中度累积;Zn以轻微累积和中度累积为主,极少数采样点为重度累积,个别采样点存在污染风险;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为重度或中度累积. ③有机肥施用区TOC含量与可氧化态Cu、Z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沼液灌溉区TOC含量则与可氧化态Cu、Zn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铅锌矿污染区可交换态Pb含量与可交换态Cd、Zn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而工业污染区则只有可交换态Pb含量与可交换态Cd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研究显示,污染源的不同造成长株潭地区稻田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及其主要赋存形态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借助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程度、主要赋存形态及其相关性对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进行初步识别,为源头防治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在受大气粉尘活动强烈影响的岩溶地区,大气输入对岩溶地表河水中的金属元素尤其是溶解态元素的影响还较少评估。选择位于秦岭山地、受大气粉尘活动强烈影响的川东北岩溶地区的诺水河,通过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河水中Mg、Ca、Sr和Ba等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结合当地大气沉降观测结果,分析了河水中这些元素的季节变化与影响因素,特别是大气输入对河水中这些金属元素的贡献。结果显示:(1)河水中Mg、Ca、Sr和Ba四种元素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降水稀释作用导致夏季河水中元素浓度值偏低,冬季稀释作用的减弱和粉尘活动加强可能导致河水中元素浓度值偏高;(2)河水中Mg、Ca、Sr和Ba四种元素来源于大气沉降的比例分别是3.1%、7.2%、21.3%和34.8%。这表明在川东北地区,大气沉降对喀斯特河水中部分金属元素如Sr和Ba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土地试点政策是创新土地改革模式的重要方式,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利用沿黄地区10个试点地2008?—?201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土地试点政策实施对沿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试点政策实施,对沿黄地区各流域经济发展影响效果存在空间差异,表现为中、下游区域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弱于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