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环渤海临海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忧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优化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加速化、重工业化的总体趋势。探讨环渤海临海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忧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力布局向沿海地区推进的态势分析。深入剖析了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渤海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岸线利用缺乏合理性、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不平衡、海域污染范围持续扩大等,并进一步提出缓解矛盾的对策建议,希望有助于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渤海生态安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2.
选择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4个指标,从横向的空间作用关系及纵向的时间作用关系对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演化关系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对于空间作用关系,采用完全分解模型,利用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与环境关系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空间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判定了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工业废物排放的增减变化而带来的区域环境压力扰动程度.对于时间作用关系,选择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依次对指标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VAR估计、Jo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自回归的VEC修正,进而对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指标前期与当期作用关系进行了长期修正与短期校正.结果表明:对于工业废物排放,技术效应发挥了最突出的减量作用,经济效应的增量效应凸显,而空间结构效应的作用不明显;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均经历了由波动到平稳的过程,但在研究期内GDP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保持GDP与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物产生各自的均衡关系,对各变量的优化有促进作用,而保持GDP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均衡关系,则对各变量的优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
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淮海经济区采煤塌陷土壤在复垦时间、复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的化学计量特征,并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以及邻近标准农田土壤中的pH、有机质(SOM)、总氮(T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垦土壤SOM和AP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标准农田(P<0.05);与标准农田相比,...  相似文献   
34.
PM2.5对区域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淮海经济区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带的重要支撑部分,剖析其PM2.5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开展区域空气污染的联防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PM2.5浓度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淮海经济区PM2.5时空特征,最后基于淮海经济区PM2.5空间自相关特征,进一步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 表明:(1)淮海经济区逐日PM2.5浓度值呈现出周期性的脉冲型起伏变化规律,整体呈现出冬秋季高、春夏低的"U"型趋势.逐日PM2.5浓度振荡周期短周期为2~3d,长周期为6~7d.(2)淮海经济区PM2.5浓度的空间局部相关性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全年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北的菏泽市和西南的徐州市,冷点区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3)淮海经济区PM2.5浓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平均气温、平均降水、平均风速、林地比例和路网密度等因素,不同因素对PM2.5浓度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35.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耕地锐减,水资源分布不均,工业和农业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趋于萎缩状态,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6.
大港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企业,东临渤海,西接冀中平原,东南与山东毗邻,北至津唐交界处,地跨津、冀、鲁25个区、市、县。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64年1月,勘探开发总面积18716平方千米。油田总部位于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建设区——天津市滨海新区,距北京190公里,距天津新港4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7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往来便捷,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7.
吴敬琏:"十二五"应突出中原经济区 人物档案 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语录"如果河南还没有富起来,说国家已经富起来了,那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38.
为了识别城市或“相似群体”最重要的资源环境“短板”问题,以中原经济区3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共计33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修正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向指标极大化、负向指标极小化、适中指标平均化的标准化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各市资源环境绩效进行测算. 研究表明:①从资源环境绩效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城市可分为“双高”超载型、农业型、“双低”超载型、资源型四大类. ②占中原经济区城市总数2/5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强调资源产出、忽视环境保护而成为经济区环境问题高发、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集中区域. ③在对4个Ⅰ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数、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设定均衡权重情况下,15个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居末位,10个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居末位,表明中原经济区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应率先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领域实现突破. 所构建的资源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加大对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农村土地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9.
环渤海地区海水淡化快速发展,面临成本相对较高,能耗较大,对海水环境影响尚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应加大配套政策支持,积极探索水电盐联产海水淡化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加强科技支撑来缓解海水淡化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0.
这是一片广袤神奇的土地。这里有极其珍贵的石油资源、辽阔的腹地;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多少珍贵的鸟儿在这儿繁衍生息;这里处于渤海湾的中心,是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的枢纽。这就是我国最后一个亟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