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6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安全科学   2033篇
废物处理   204篇
环保管理   836篇
综合类   2602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147篇
社会与环境   200篇
灾害及防治   15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安防》2011,(4):28-29
谭晓准副局长赴天津考察科技处工作并与天津安防企业代表座谈近期,科信局副局长谭晓准赴天津市公安局考察科技处工作,对科技处几年来的成绩和发展思路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992.
罗丽  赵新 《环境保护》2023,(8):42-45
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协同是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得以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区别于“权力+干预”的权威型模式以及“主导+单向”的激励型模式,以“领导+主导+参与”为主要导向的生态环境合作型治理模式已成为制度协同运行过程中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环节;由“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构成的协同性生态环境责任制度保障机制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中制度协同存在的制度体系目标与制度体系效能客观相悖、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主体职能重叠与信息缺位、责任保障机制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有待加强等不足,提出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协同创新的路径:注重用最严格的法律规范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科学明确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在制度协同运行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参与机制,逐步实现智慧型治理模式;合理衔接生态环境公法与私法责任制度,实行终身追究制,有效回应适度法典化。  相似文献   
993.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以第三方为代表的主体逐渐成为当前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实践方面也有明显的滞后性,这与当前的环境治理需要产生较大鸿沟,促进环境治理第三方参与法规机制的完善,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系统分析了目前第三方参与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以强化政府监管职能、优化市场配给、激发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994.
粤港澳大湾区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防范污染场地环境风险和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工作内容之一.由于粤港澳在政治制度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珠三角9市内部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境管理能力的差别,大湾区各地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特点,对加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化大湾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述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广州、深圳、东莞、香港和澳门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监管对象、污染评估与整治程序等的特点,对其风险管控制度体系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针对土地规划、政策反馈、信息公开及联盟机制探索等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总体来看,香港及珠三角部分地市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且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点,但随着污染场地的进一步开发再利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将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策略的安全性、精细化和时效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互相借鉴和充分学习,加强大湾区2区9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大湾区污染场地安全再利用与高效开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95.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便是环境的破坏。因此,加快环境治理的进程已经成为了当下最关键的问题。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监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测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环保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96.
环境检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步骤,它通过检测环境中代表性污染因子的种类、数量等信息,做出可以反映当下环境质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相关报告,进而引起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可见,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着直接、有效的数据支持。文章将对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我国环保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公共安全事件是特定情境下“时—空—人”多要素交互作用时空过程的结果,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和相应的能力建设是应对公共安全事件长期而重要的抓手。在构建公共安全规划中“时—空—人”互动的研究框架基础上,分别对“预防、预警、应急、灾后”四个阶段的相关研究和工作重点进行审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技术方法和保障支撑体系。首先,在内容体系方面,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国—省—市—县—镇等多层级规划编制体系和全国一盘棋的应急响应机制相适应,开展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编制,重点解决面向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空间、设施、应急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在技术方法体系方面,构建和完善公共安全事件的时空要素识别与分析、时空过程模拟与预警分析等方法和技术支撑体系;在保障支撑体系方面,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新基建建设,构建和完善时空可达的公共安全设施体系和公共安全导向下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98.
宋国君  杨啸  时钰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8):3917-3926
针对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目前没有明确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之间的关联原则、未将长期规划方案落实到日常管理方案、过于重视长期空气质量目标与减排情景方案而对污染物减排方案重视不足、未将规划的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主要方案设计依据等逻辑不清的问题,从人群健康的角度出发,构建达标规划的逻辑框架:提出空气质量目标和人群健康目标相一致的目标体系;设计与空气质量目标一致的污染物减排方案,通过成本效益或成本有效性分析明确优先序,按照重污染日(周)、重污染月、采暖期等优先序实施区域内污染物排放量的绝对减排,并落实到排污许可证中;实施空气质量“日”管理,根据预测模型对未来重污染天气进行污染源排放管理,并对污染源减排方案实施持续动态评估和调整.  相似文献   
999.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加快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增加制度供给,需从四个方面加快制度创新:一是发挥市场机制,健全多元体系;二是强化行政管理,落实地方责任;三是发挥社会机制,引导社会参与;四是强化法制建设,筑牢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   总被引:5,自引:1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未来低碳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作为排放量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030年前达峰后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很快地实现碳中和愿景,任务异常艰巨,但总体上排放路径必然呈现尽早达峰、稳中有降、快速降低、趋稳中和的过程。支撑碳中和的技术几乎涉及所有的产业和经济活动,从控制碳排放途径的角度可以分为高能效循环利用技术、零碳能源技术、负排放技术。政府、企业、个人在迈向碳中和愿景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而又各有侧重的作用,需要科学的政策体系以形成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资本和人才朝着碳中和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推广应用方向快速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