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14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771.
周欢  刘鑫 《灾害学》2020,(4):197-201
综合管廊分支口管道容易受到地震等外来作用力影响,形成管道泄漏,引发安全事故,为此基于灰色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综合管廊分支口管道震动响应。根据综合管廊分支口的结构形式及分支口管道震害特性,建立基于灰色理论的GM (1, 1)等维新信息模型,通过在GM (1, 1)模型中增添最新数据,使自身具备较高预测精准度,实现综合管廊分支口管道变形预测。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综合管廊分支口管道顶底板位移变形,具备较高预测精准度;不同方向的输入地震波对管道有效应力的影响大小顺序为Z轴>X轴>Y轴;当地震烈度上升到Ⅸ等级时,对综合管廊分支口管道的破坏性特别大。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模拟不同输入方向地震波、不同地震烈度等级对综合管廊分支口管道的震动响应。  相似文献   
772.
在2008年7月27~28日南京城郊14个观测点温湿度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南京城区、环玄武湖区和郊区的水泥地面、草地以及地面以上80cm高程近地表处的大气温湿度日变化规律、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南京城区近地表的热岛效应十分明显,城郊最大日平均温差:水泥地为3.1°C,大气为1.9°C,草地为1.2°C;②环玄武湖区水泥地的热岛效应明显,但近地表的大气和草地的热岛效应几乎不存在;③城区干岛效应明显,城区湿度比郊区明显要小,其中水泥地的平均湿度差最大,达到-14.1%;④城区湿度与温度呈相反的日变化规律,且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温度变化;⑤南京城区雨花台、新街口、南汽和夫子庙等地的热岛效应较强,城市中的湖泊和草地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显著的作用,而城市中的水泥地面对城市热岛效应起到明显的加剧作用,长江对城西地区的热岛效应起到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773.
珠江口大气氮磷干湿沉降通量及其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核定入海污染负荷和系统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观测了珠江口地区大气氮磷的干湿沉降通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异规律、化学组成特征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珠江口地区大气总氮和总磷的平均月沉降通量分别约为299.00、4.12kg/km2,其中湿沉降通量占总沉降通量的60%以上。干沉降和湿沉降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异规律,前者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农业活动氮磷挥发的影响,而后者与年内降雨量分布以及季风作用下降雨云团来源的关系更为密切;沉降负荷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与不同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特点相一致。由于不同污染来源和季风气候的影响,氮沉降化学组成的季节差异特征也较为明显,氨氮在秋冬季沉降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春夏季,而有机氮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774.
利用丽水城区中心及其近郊2个站点的逐时水汽压资料,定义了干(湿)岛强度指数及干(湿)岛强度等级,并发现了丽水小城区干(湿)岛变化强度、频次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城区中心的干岛现象与热岛现象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湿岛的形成与露、雾、结冰、霜、雨等天气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775.
珠江口地区沉积物中酚类物质污染及其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并分析了珠江口、横门水道及附近鱼塘沉积物中4种美国EPA优先控制氯酚化合物(CPs)和双酚A(BPA)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4种USEPA优先控制CPs化合物中,五氯酚(PCP)和2,4-二氯酚(2,4-DCP)的检出率为100%,2,4,6-三氯酚(2,4,6-TCP)检出率为30%,2-氯酚(2-CP)的检出率为0,PCP、2,4,6-TCP、2,4-DCP的干重质量比范围分别为0.57~4.30 ng/g、0.25~2.18ng/g和0.17~7.20ng/g;BPA的检出率为100%,质量比范围为0.58~2.16ng/g.上述酚类物质在河流沉积物中的质量比均高于它们在鱼塘和珠江口沉积物中的质量比.多元回归分析显示,4种CPs化合物、BPA与pH值和有机质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参照SSB阈值和EC/PNEC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珠江口地区沉积物中CPs和BPA等酚类物质导致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776.
本刊编辑部就2008年环境表情进行一次大搜索,从人的表情中折射出环境大事件,供大家思量。  相似文献   
777.
水生生物毒性测试广泛应用于评估化学品的水生态环境安全,而鱼类生态毒性数据为水生生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本文总结了现有的鱼类水生毒性测试标准及常用的物种。阐述了常用水生鱼类模式生物,如斑马鱼Danio rerio、青鳉鱼Oryzias latipes、黑头软口鲦Pimephales promelas等作为模式鱼类的特征及在生态毒性测试中的应用。环保部7号令推荐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作为中国本土生物在水生毒性测试中使用。目前公开发表的利用稀有鮈鲫的水生毒性研究多集中在急性毒性方面,对其他类型的研究如法规毒理相关的长期慢性毒性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778.
采用"经口灌胃法"测定了3种农药及其复配剂对鹌鹑的24 h、48 h、72 h和168 h急性毒性,根据我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实验准则》中对鸟类的急性经口毒性划分的规定,3种农药及其复配剂对鹌鹑的毒性等级如下:35%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对鸟类的24 h、48 h、72 h和168 h-LD_(50)均大于500 a.i.mg·kg~(-1)bw(以单位体重计),属"低毒"级,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鸟类的24 h、48 h、72 h和168 h-LD_(50)也均大于500 a.i.mg·kg~(-1)bw,属"低毒"级,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鸟类的24 h、48 h、72 h和168 h-LD_(50)分别是695 mg·kg~(-1)bw、587 mg·kg~(-1)bw、502 mg·kg~(-1)bw、502 mg·kg~(-1)bw,属于"低毒"级;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对鸟类的24 h、48 h、72 h和168 h-LD_(50)分别是754 mg·kg~(-1)bw、504 mg·kg~(-1)bw、504 mg·kg~(-1)bw、504mg·kg~(-1)bw,也属于"低毒"级。  相似文献   
779.
以东江、西江和北江3种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系列处理,研究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及臭氧化副产物的产生和转化。结果表明,东江、西江和北江水中CODMn、UV254、甲醛和溴酸盐沿各处理单元过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CODMn总去除率分别为60%、51%和39%,uV。总去除率分别为74%、96%和97%,最终出水甲醛浓度分别为0.004mg/L、0mg/L和0mg/L,B-O3-分别为3.1μg/L、8.7μg/L和35.5μg/L;CODMn的去除主要在预臭氧和活性炭过滤2个处理单元,预臭氧对UV254总去除率贡献最大,甲醛和溴酸盐浓度在主臭氧处理单元达到其峰值(西江甲醛除外);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低、pH值较高的北江原水,出水溴酸盐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780.
针对太湖三山岛农村生活污水分布面广而分散和水质水量不稳定,以及三级处理费用高等问题,提出了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以设计规模为1 000 m3/d、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系统为对象,探讨了氮元素在系统中的去除效果、途径及其一级去除速率常数。结果表明,该工艺对NH+4-N去除效果较好,出水NH+4-N平均达到地表水Ⅲ类,TN平均接近地表水Ⅴ类;潜流人工湿地、好氧生态塘C、兼性生态塘A和表流人工湿地D对氮的去除量分别占组合工艺去除总量的52.05%、18.65%、16.65%和12.65%;组合工艺对NH+4-N和TN的平均一级去除速率常数分比别为(14.47±2.01)和(25.91±4.99)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