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414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设计了高频电容耦合等离子体甲醛气体处理实验装置,开展了高频电容耦合等 离子体甲醛气体处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甲醛去除率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甲醛 初始浓度、电极间距、反应管管径、系统压力和气体流量等减小,甲醛的去除率也相应减小 ,高频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处理甲醛气体,可使甲醛去除率在最佳条件下达97%.  相似文献   
122.
韩茜  王蓉蓉  史纯珍 《环境科学》2020,41(12):5617-5627
烹饪油烟的健康危害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以甲醛为代表的醛类污染物是烹饪油烟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微生物法降解甲醛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及无污染等优点.本研究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甲醛降解能力的菌株XF-1,经序列鉴定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p.).该菌株具有能耐受高油环境的性能,最大耐受浓度为900 g·L-1.在甲醛浓度为100 mg·L-1的培养基中,菌株XF-1在34 h内的甲醛降解率为95.80%;当甲醛初始浓度<300 mg·L-1时,菌株XF-1能够在120 h以内完全降解溶液中的甲醛;甲醛浓度为800 mg·L-1时,在96 h,菌株XF-1的降解率达到73.01%,并可耐受1.5 g·L-1浓度的甲醛.通过单因素(pH、接种量、甲醛浓度和温度)试验,得到该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30℃、最佳生长pH为6左右,最佳接种量为10%.利用GC-TOF-MS进一步分析测定了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推测该菌株降解甲醛的途径可能为核酮糖单磷酸(RuMP)同化途径.结果表明,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筛选得到的甲醛降解菌XF-1对甲醛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并能够耐受高油环境.该菌对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烹饪油烟中的甲醛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3.
为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解偶联蛋白2(PPARγ/UCP2)在甲醛(FA)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本文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0070907组(抑制剂组)、3mg/m3 FA组、3mg/m3 FA+T0070907组,进行连续21d的实验暴露,在第22d取脑组织测定脑组织脏体比并匀浆,检测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核因子κB (NF-κB)、白细胞介素6(IL-6)、PPARγ、UCP2等生化指标,通过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0070907组和3mg/m3 FA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受损,GSH含量下降,ROS、MDA、NF-κB、IL-6含量有所上升,而3mg/m3 FA+T0070907组小鼠上述现象更严重.此外,与对照组相比,T0070907组小鼠脑组织中的PPARγ和UCP2含量下降,但3mg/m3 FA组小鼠脑组织中的PPARγ和UCP2含量上升;与3mg/m3 FA组相比,加入抑制剂的3mg/m3 FA+T0070907组小鼠脑组织中的PPARγ和UCP2含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入PPARγ抑制剂后,PPARγ/UCP2含量下降,加重了FA所致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故PPARγ/UCP2在FA致学习记忆障碍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4.
甲醛作为室内空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甲醛可以引起多种人体疾病,因此对于研究其检测和治理方法有着重大意义。主要围绕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检测和治理方法作了简要探讨,简要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以及分光光度法在甲醛检测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对预防和治理室内甲醛污染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各类吸附剂、催化氧化技术及生物防治措施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新型甲醛捕获剂的合成及其捕获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甲醛是室内空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研制新型甲醛捕获剂及其捕获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采用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和亲油性单体苯乙烯为反应物,以氧化还原引发剂,经霍夫曼降解反应合成了含氨基的两亲性共聚物.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不同原料比、引发剂剂量时所合成的产物对人造板游离甲醛捕获率的影响,然后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设计正交试验以优化合成条件.结果表明:苯乙烯单体和丙烯酰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3,引发剂与单体摩尔比为9%,丙烯酰胺单体和NaClO的摩尔比为1:1.2时产品捕获率最好,可达60.40%.实验合成的两亲性共聚物在常温下不挥发,相对稳定而且捕获效果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甲醛捕获剂.  相似文献   
126.
曹旭  王黎  刘广 《环境工程》2009,27(1):47-51
选用生物载体作为反应器的填料,并利用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对填料进行挂膜,由低到高通入工业有机气体进行驯化。在系统稳定后进行了生物过滤塔净化工业有机气体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入口气体浓度<25mg/m3时,有机废气的净化效率可保持在97%以上,当超过此值时,效率有明显下降。随着进口气体流量的增加,净化率逐渐下降,由入口流量为0.2m3/h时的97.2%下降到入口流量为0.8m3/h时的73.0%。湿度对净化率的影响较大,其中当湿度达到40%以上时,反应器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生物过滤塔的压降随着气体流量和填料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7.
吸入性甲醛如何将其遗传毒性从呼吸器官经血液转移全身?这是揭示"甲醛致白血病"这个科学问题的关键.以新生牛血清(NBS)为"模拟血液",以Hela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体外甲醛染毒实验,研究了培养基血清对细胞内硫醇浓度,以及对甲醛诱导性DNA-蛋白质交联(DP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未添加血清时,250μmol·L-1甲醛仅引起较低水平的交联效应,同时细胞内硫醇浓度水平也较低;而加入1%和10%新生牛血清以后,甲醛诱导的DPC均显著上升(p<0.01,p<0.05),同时细胞内硫醇浓度水平也显著上升(p<0.05,p<0.01).培养基中新生牛血清能够再生Hela细胞内的硫醇,同时促进细胞DPC的形成.这可能为理解甲醛远距离毒性,解释吸入甲醛是否能导致白血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8.
对氯乙酸氨解法生产甘氨酸所排放的工业废水首先运用多效真空蒸发兼热泵技术回收氯化铵,然后对蒸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冷凝水采用一次吹脱-催化氧化-二次吹脱的工艺进行处理,可使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有效去除。通过实验确定了冷凝水处理过程中的吹脱及氧化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9.
水和气中甲醛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B13197—1991《水质甲醛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简称《水法》)是测定水中甲醛浓度的国标方法,与GB/T15516—1995《空气质量甲醛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简称《气法》)测定气中甲醛浓度的方法原理一致,但分析细节中存在着差异。《水法》规定,取水样25mL,加0.5%乙酰丙酮溶液2.5mL,于45℃~60℃水浴中显色30min,冷却后比色。  相似文献   
130.
间苯三酚比色法测定微量甲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书林 《环境工程》2005,23(4):77-79
研究了用间苯三酚比色定量测定甲醛的方法,确定了显色剂的使用条件。此方法简便、高效、快速、所用试剂种类少,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