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538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86篇
综合类   871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110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0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中运用压差式仪器法测定BOD值的优越性,并着重与相应的化学稀释法所测BOD值进行对照.通过计算机找出二者的相关关系,以便得到准确的BOD值进而推广利用BOD测定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2.
众所周知,工业废水BOD_5的测定,繁琐而费时。研究COD_(cr)与BOD_5的相关性,由COD_(cr)间接求算BOD_5,较为方便、省时,且可以其相关性指导BOD_5的测定,验证BOD_5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徐汇区属造纸、印染、食品、饮食及洗涤等行业的典型工业废水的BOD_5和COD_(cr)数据,求出了COD_(cr)和BOD_5的相关关系式(图1~图5)。  相似文献   
53.
根据大窑湾后6个泊位疏浚工程本底调查和疏浚监测结果,借助因子分析探讨了疏浚前后水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找出了控制污染物分布的主要因子,评价了疏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对北极楚科奇海、白令海测区34个沉积物样品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与CaCO3、Si、S、P、Cd、Fe、Ti、Pb、Hg等地球化学要素作了相关分析.同时分析了SRB与其所在沉积物粒度与底层水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RB与Si、砂及底层水温为正相关;SRB与CaCO3、Fe、Ti、P、Pb、Hg、粉砂、粘土为负相关;而SRB与Cd、S的相关性因海区不同而不同.既有负相关.也有正相关.分析了这些相关状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5.
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海海域水环境对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97~2005年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对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pH、DO和COD年际变幅不大且符合GB3097-1997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1998-2002年油类含量超出国家二类水质标准,虽然近几年污染减弱,但总体来看,油类已成为该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虽然没有超出二类标准,但逐年有上升趋势;NO3-N和NO2-N的全年最高值多在8、9、10月,与该季节河品泄洪将大量营养物质带入大海有关,有可能引发赤潮,应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56.
右江百色城河段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百法、百色断面2004年常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右江百色城河段的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该河段1999年至2004年的监测资料,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该河段水体己受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CODMn、NH-N3和挥发酚.由此提出了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7.
基于2003-01~2005-06利用静态箱法对太湖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观测,对太湖水-气界面交换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春、夏、秋、冬4季日平均通量分别为-0.79mg/(m2·h)、-4.89 mg/(m2·h)、-4.06 mg/(m2·h)和-2.56 mg/(m2·h),太湖均是CO2的汇.一般污染越重的区域,CO2通量值越大.藻型湖区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季节变化不明显,草型湖区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季节变化很明显,夏秋季高,冬春季低.CO2通量变化的可能相关因子还有天气情况、太阳辐射、风速及水温、pH、TA、Chla、TC、TN和TP等.  相似文献   
58.
杨华 《环境保护》2007,(8A):73-75
WTO协议中有很多涉及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定,比如:被称为“环境例外”或“绿色例外”的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的(b)(g)两项:《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序言所申明的寻找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贸易的技术壁垒协定》规定缔约方可以为了保护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制定技术性措施限制贸易.  相似文献   
59.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区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的指标内;直辖市、省会城市等重点城市的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简称“一控双达标”)。  相似文献   
60.
采用浓度梯度污染暴露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和重金属Cu2 、Cd2 的毒性效应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油烃和Cd2 、Cu2 对沙蚕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暴露4 d和10 d后,石油烃LC50分别为440和110 μg·L-1,Cu2 分别为1 150和570 μg·L-1,Cd2 分别为5 090和2 500 μg·L-1,相应的生态毒性大小为:石油烃>Cu2 >Cd2 .在Cd2 、Cu2 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抑制率均低于50%.而在石油烃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最高抑制率可达90%以上;而且,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与石油烃的浓度显著相关.可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较灵敏地反映出石油烃对沙蚕的污染效应及其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