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2009~2010年在江西省“R>”型酸控区11个地区采集了107个石生细叶小羽藓样品. 通过分析苔藓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以反映大气氮沉降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甄别大气氮的主要来源. 结果表明,江西省不同地区苔藓平均氮含量变化范围为2.46%~3.48%. 整体上呈现赣西北偏高、赣东南偏低的特点,反映出江西省大气氮沉降水平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江西省城市市区苔藓氮含量(2.79%~3.48%)明显高于郊区氮含量(2.46%~2.74%),说明市区大气氮沉降量高于郊区氮沉降量. 苔藓平均氮同位素均为负值[(-1.96±1.30) ‰~(-9.74±0.25)‰],并且市区比郊区明显偏负. 市区苔藓偏负的氮同位素值(-5.51‰~-9.74‰)指示了城市污水和人畜排泄物为主要的氨源,而郊区氮同位素值(-4.81‰~-1.96‰)反映出农业活动氨源的贡献. 本研究为大气氮沉降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2.
马娟娟  李真 《环境科学》2014,35(6):2060-2066
为了研究七一冰川地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状况,基于2009年7~9月野外考察采样与实验室分析测试,测定了苔藓中Cr、Fe、Cu、Zn、As、Cd、Pb和稀土元素La的含量,并对七一冰川地区苔藓中Cr、Fe、Cu、Zn、As、Cd、Pb的含量特征及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七一冰川地区苔藓中重金属含量较高:Fe含量最高,为15160.00~34960.00μg·g-1,其次是Zn、Cu、Cr、Pb、As,含量依次为169.56、134.81、34.52、26.16、9.15μg·g-1.富集系数表明Fe和Cr主要源自地壳尘埃物质,Cu、Pb、Zn和Cd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为活动干扰,As则中度富集,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Hysplit v4.9轨迹模式模拟七一冰川区域气团三维后向轨迹显示,七一冰川区域大气输送季节性明显,春秋两季大气输送源较多;冬夏两季大气主要输送源较少,酒泉嘉峪关等地是七一冰川地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输送源.  相似文献   
43.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植被微区CO2浓度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极苔藓植被的微环境区内,CO2的浓度在473.5mg·m-3以上,大大高于全球CO2的平均浓度(356 mg·m-3),可见苔藓等植被区可能是大气CO2的源之一.这与特殊的南极条件下植被的生理生态特性有关.在苔藓分布区,CO2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和温度.菲尔德斯半岛变化无常的天气状况使得CO2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出现局部波动,不同的天气状况也使CO2浓度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光照条件是CO2浓度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从CO2浓度的季节变化中可以看出,CO2浓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本文首次给出了极地环境下植被微区的CO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极地温室气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