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1.
含油浮渣作为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若处置不当不仅会危害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针对含油浮渣含油量高及有机物含量高等问题,以处理后渣相中含油率和水相中TOC去除率为技术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破乳剂协助超声-Fenton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浮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破乳剂浓度20 mg/L、温度60℃、超声时间10 min、固液比1:4、pH值3、Fe2+浓度0.4 g/L、H2O2用量2 mL,此时渣相中含油率达到20.65%,水相中TOC去除率达到45.98%,为含油浮渣资源化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12.
用草酸青霉生长菌体吸附模拟废水中络铜活性染料.结果表明,生长菌体对5 种活性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用孢子悬液接种模拟染料废水(5%,体积分数),当起始染料浓度为200 mg/L 时,5 种染料的平均去除率达93.3%;起始染料浓度为400mg/L 时,活性翠蓝KN-G 和活性翠蓝M-GB去除率分别达99.7%和99.9%.生长菌体对染料的吸附涉及细胞壁的吸附和细胞内的积累,染料分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的转移导致细胞内染料的积累;菌体细胞壁的结构变化及其显著增厚,既为染料在细胞壁上的吸附提供了空间,也为染料分子由细胞壁向细胞内的转移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413.
UB软件可以识别电脑用户,即使是同一手指的一部分指纹。 忘记您的密码了吗?没关系。布法罗大学生物测定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只需要指尖轻轻一碰,就可以使用设备和网络。哲学博士、主要设计人员、计算机科学及工程教授、生物测定学和传感标准化中心的大学主任Venu Govindaraju解释说,这项研究通过高效的方法防止无授权情况下使用手持设备,比如蜂窝电话、无线手持设备和电子音频播放器和安全网络。而且指纹匹配对法庭应用更加有效。他补充说,使用指纹可以使用户无需再记住那些恼人的密码。  相似文献   
414.
为保障职工身体不受伤害,河南油田采油二厂为有毒有害岗位配备了相应的口罩、护眼罩、防护手套、防护服等防护装备,切实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因为该厂稠油联合站职工穿戴防护用具倒原油破乳剂。  相似文献   
415.
环保型生物破乳剂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破乳的研究是当今国内外油田开采和运输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主要应用的破乳剂是化学破乳剂,但它存在技术、经济以及环保方面的不足。文章针对生物破乳剂的性能,简述了生物破乳剂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发展背景及应用情况,指出该技术高效环保,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16.
针对渤西油田QK18-1钻井平台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原油缓冲罐因进水质、水量变化较大造成罐体液位波动、后段水力旋流器供压不稳定、除油效果差、出水超标等,通过系统优化提出了稳流、稳压的改进措施,实践表明:在水力旋流器前配置稳压罐、增设回流管阀和在线液位控制,极大地提高了除油效果,使出水石油类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417.
介绍了原油脱水机理,对影响脱水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重点介绍影响原油脱乳化水效果重要因素之一的破乳荆,以及影响脱水效果的作用时间的加药破乳方式,特别是对难脱出乳化水的稠油进行了详细阐述。有针对性的对井楼稠油筛选出了更加高效的破乳荆,并且利用管道破乳方式,延长药荆作用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稠油整体脱水效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18.
Alcaligenes sp. XJ-T-1利用废弃油脂生产破乳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破乳剂是一种应用于油水乳状液分离的新型破乳剂.本研究对筛选得到的1株高效破乳剂产生菌XJ-T-1(鉴定结果为Alcaligenes sp.)代谢产生的生物破乳剂进行了理化性质、破乳能力和废弃油脂利用能力分析.采用废弃油脂Ⅱ为碳源,可提高生物破乳剂产量4.6倍,XJ-T-1在以液体石蜡和废弃油脂培养8 d后该菌能使水的表面张力从72 mN/m下降到32 mN/m, CMC-1分别为10、 20;以液体石蜡为碳源培养得到的生物破乳剂在油包水型、水包油型模型乳状液的破乳率分别达到了96%、 50%;而以废弃油脂Ⅱ为碳源培养得到的生物破乳剂的破乳率分别为97.8%、 65%;采用煤油脱出率、乳状液脱除率和水脱出率3种评价方式对破乳效果评价发现生物破乳剂最先作用于乳状液的连续相;采用TLC和IR对废弃油脂生产破乳剂得到的破乳剂有效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为脂肽与石蜡培养产物相同.  相似文献   
419.
研究了厌氧条件下,单独添加络合剂柠檬酸钠(SC)、酶及两者联合添加对城市剩余污泥水解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络合剂SC和酶联合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污泥水解效率,且相对单独添加SC或酶,SC与酶联合添加时的处理效果更好.同一温度下(50℃),单独投加0.294g·g-1(以干污泥DS计)SC时,污泥SCOD/TCO...  相似文献   
420.
Exploration of biodemulsifiers has become a new research aspect. Using waste frying oils (WFOs) as carbon source to synthesize biodemulsifiers has a potential prospect to decrease production cost and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biodemulsifiers in the oilfield. In this study, a demulsifying strain, Alcaligenes sp. S-XJ-1, was investigated to synthesize a biodemulsifier using waste frying oils as carbon sour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pH of culture medium could increase the biodemulsifier yield but decrease the demulsification ratio compared to that using paraffin as carbon source. In addition, a biodemulsifier produced by waste frying oils and paraffin as mixed carbon source had a lower demulsification capability compared with that produced by paraffin or waste frying oil as sole carbon source. Fed-batch fermentation of biodemulsifier using waste frying oils as supplementary carbon source was found to be a suitable method. Mechanism of waste frying oils utilization was studied by using tripalmitin, olein and tristearin as sole carbon sources to synthesize biodemulsifier. The results showed saturated long-chain fatty acid was difficult for S-XJ-1 to utilize but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demulsification ability of the produced biodemulsifier. Moreover, FT-IR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emulsification capability of biodemulsifier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C=O group and nitrogen el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