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32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532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01.
为了研究双酚A(Bisphenol A,BPA)和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呼吸代谢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BPA和NP对河蚬的毒性作用。以河蚬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染毒法,研究了BPA和NP对河蚬的单一毒性等级、联合毒性作用类型和对河蚬耗氧率、排氨率以及抗氧化酶系统中S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① BPA、NP对河蚬的半致死质量浓度(96 h-LC50)分别为6.34和1.09 mg·L-1,毒性顺序为NP>BPA,二者均为高毒物质;② BPA-NP对河蚬毒性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③亚急性毒性指标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对BPA、NP及二者混合物均比较敏感,在本试验的质量浓度范围内(BPA:0.63、0.79、1.59、3.17 mg·L-1;NP:0.109、0.136、0.271、0.542 mg·L-1;BPA+NP:(0.0782+0.029)、(0.0978+0.0363)、(0.196+0.0725)、(0.391+0.145) mg·L-1),河蚬耗氧率、排氨率以及两种酶活性变化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在BPA、NP和二者混合物的质量浓度较低时,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SOD和CAT活性只有微小降低,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河蚬耗氧率和排氨率、两个酶活性相对均有所升高,而在质量浓度极高时其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两个酶活性才又受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的抑制。实验结果显示河蚬耗氧率、排氨率和SOD、CAT活性对水体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反应敏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规律性,耗氧率、排氨率和SOD、CAT活性与其他敏感性指标一起可以作为酚类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的一项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02.
不同温度和pH下氨氮对河蚬和霍甫水丝蚓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环境中氨氮毒性与pH、温度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采用半静态方法研究不同pH和温度下氨氮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的急性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pH对氨氮毒性影响显著,其中NH3+NH4+对河蚬和霍甫水丝蚓的LC50(半致死浓度)随pH的增加而下降,其变化范围为11.78~83.82 mg/L,并且这2种水生生物对NH3+NH4+毒性的敏感性差异不大;当温度分别为20、25和30 ℃时,NH3+NH4+对河蚬的LC50分别为70.86、37.85和19.14 mg/L,对霍甫水丝蚓的LC50分别为65.88、42.73和21.21 mg/L,20 ℃时NH3+NH4+对河蚬及霍甫水丝蚓的LC50分别是30 ℃时的3.70和3.11倍. 表明水体pH和温度越高,氨氮的毒性作用越强. 通过比较氨氮水生生物基准中的FAV(最终急性值)和试验生物的LC50发现,我国现有的氨氮基准能够很好地保护本土水生物种河蚬和霍甫水丝蚓.   相似文献   
803.
近年来四川地震频发,对近震源区域内的水库大坝造成了较大的损坏。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芦山7.0级地震给四川宝兴河梯级电站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运用Bureau提出的大坝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对四川宝兴河梯级电站大坝(硗碛、宝兴、小关子、铜头和雨城)进行了风险评估,通过与梯级大坝的实际震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Bureau方法做了适当改进。改进后的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宝兴河梯级大坝总风险因子排序与实际震损严重程度排序一致,所做改进对四川宝兴河梯级大坝地震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类似地震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4.
静二 《防灾博览》2014,(3):76-85
正旅游指南·城镇简介Tips阿维尼翁是法国东南部城市,沃克吕兹省首府。在罗讷河畔,南距迪朗斯河和罗讷河汇合处4千米。人口8.9万,包括郊区1b.8万(1982年)。水果、蔬菜和葡萄酒市场。每一个天主教徒都知道他们的教都是在梵蒂冈。但所有的教徒未必知道在法国的南部罗约河畔还有一座教都,它就是阿维尼翁。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3世纪末,由于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直接威胁到教皇的安全。因此,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  相似文献   
805.
河蚬或藻存在下组合扰动对内源磷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或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存在下,物理和摇蚊幼虫组合扰动对内源磷再生和迁移转化的影响,以太湖梅梁湾上覆水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摇蚊幼虫扰动和组合扰动相比,河蚬或藻类的出现都会使得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磷酸盐、颗粒态磷)显著增加.河蚬或藻类均导致间隙水DIP明显降低,并致使DIP峰值区域向更深处迁移(3~4cm变为4~5cm),而对照试验则相反.与对照试验相比,河蚬或藻存在下组合扰动均导致0~4cm沉积物NH4Cl-P含量及其占总磷百分比降低,Fe/Al-P含量及其占总磷百分比增加,并且河蚬或藻对NH4Cl-P降低和Fe/Al-P增加的影响基本一致.在多种扰动因素存下,摇蚊幼虫对上覆水中DTP和DIP贡献最大,后者可能源于摇蚊幼虫显著降低了间隙水中DIP含量及沉积物中NH4Cl-P含量.这暗示了在组合扰动基础上叠加河蚬或者藻类,均进一步促进了内源磷再生和迁移.  相似文献   
806.
测定了天津滨海新区境内黑潴河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Cu,Cd,As,Pb,Cr,Zn,Ni和Hg)的质量分数,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进行了风险评价表明,黑潴河表层沉积物中w(Hg)和w(Cd)偏高,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较低.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表明,Zn,Cr和Ni主要受控于自然因素,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母岩侵蚀;As和Cu主要受控于人为的农业生产活动;Cd和Hg来源于污水灌溉、周围地区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生活废物的排放等;Pb的来源同时受控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但以人为因素为主. 此外,对文献报道的天津地区各类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区域内植物和鱼类体内重金属富集程度相联系, 结果表明,Cd和Hg的富集倍数显著偏高,是天津地区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807.
为探究暴雨后地表径流与城市内涝关系,以兰州市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其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水文分析,获得了兰州市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根据地表径流空间分布规律,从城市全局视角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内涝问题,并对兰州市现有排洪道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易涝路段与径流路径具有高度相关性,地表径流流经大部分内涝路段,导致内涝发生,且径流路径的密集程度与内涝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中城关区最为严重,七里河区与西固区次之,安宁区相对轻微,符合兰州市现实情况,说明了该模型方法的正确性;内涝点集中分布在建筑用地、裸地(水泥地面等)区域,表明城市下垫面的高不透水率是造成道路积水的原因之一;优化后的排洪道使易涝区域的雨水就近排入洪道,减少了薄弱地区洪水冲入城市街道的可能性,减轻了地下排水设施的排水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将山地原始沟渠巩固、加宽、延长为新建排洪道,减少了发生山洪的风险。因该研究区域黄河穿城而过,地表径流最终通过排洪道汇入黄河,故该方法可为我国后续整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河一盘棋”的整体防洪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8.
大沽排污河沉积物污染及生态风险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了大沽排污河底泥中重金属(和砷)污染物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总体造成的潜在风险影响。  相似文献   
809.
苏州河污染问题是上海市历年来环保工作中的难点,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已决心化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苏州河黑臭问题并进行综合治理。目前的苏州河实在有损于正在腾飞中的大都市形象,对居民健康也十分不利。为了远近结合,既可以在短期内摆脱苏州河的黑臭问题,又可以为正在规划、设计的决策单位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论证,提议建造实验用苏州河防污闸。 实验防污闸可以建造在北新泾以东的苏州河段和西苏州河路附近的两条支流上。设计力求简单,操作方便。设想由一座钢制引桥式闸门组成,闸门装有限位块,可以从0~80度转动。  相似文献   
810.
根据1990~1991年调查,鳡鱼河现有鱼类39种和亚种,分别隶属于3目8科32属。其中新记录7种,在鱼类区系成份中鲤科占绝对优势,鳅科占第2位,其地理分布表现出四川东、西部鱼类过渡性特点,鳡鱼河鱼类资源破坏严重,亟待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