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2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4年12月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次会议十分直白地提出——中国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直至今日,人们已不可避免地要直面环境问题。不科学的社会发展,就是透支我们的环境资源,这是所有人  相似文献   
82.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路径与过程基本清晰,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明显不同,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雨热同季、地质构造背景与碳酸盐岩可溶性的耦合,导致碳酸盐岩中大量封存的碳重新进入生态系统碳的循环;二元三维结构中地下空间CO_2具体动态变化性,可视为次级碳库,影响生态系统碳的循环过程;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均有利用HCO_3~-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新途径;发现了碳酸盐岩快速的风化作用与水生植物生物碳泵的耦合机制,喀斯特作用碳汇效应得以确证。但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的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喀斯特作用碳汇量的估算受到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正负机制、外源酸等多因素的挑战,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植被、土壤与岩石、地下空间次级碳库、大气、大气降水存在复杂的多界面作用过程,碳的通量及迁移转化机制仍不明确。未来研究应重视:针对喀斯特地区特点的新研究方法、技术的研发;喀斯特关键带理念的统领;联网长期观测;模型的集成与创新。  相似文献   
83.
84.
晓泉 《防灾博览》2002,(2):40-40
树木在4亿年前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把地球变成了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现在,由于石化燃料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过程正在颠倒。 在苏格兰爱丁堡参加关于地球进化体系大会的科学家,在对地球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后指出,树木是创造我们今天丰富资源的真正能工巧匠。因此,科学家们指出,人们应对滥伐森林现象和它对世界气候造成的影响引起注意。因为工厂和汽车不断向周围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破坏了树木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耶鲁大学专家说,大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只覆盖着斑斑点点的极少的苔藓、地衣和其他一些小植物。然而随着生态的演变,大型维管植物一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地球环境。那时  相似文献   
85.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海洋学家Michael Behrenfeld广角度海洋观察卫星(SeaWiFs)3年测量所得结果说,地球的植物摄取碳比科学家预期的略多一些,而且其年际变化是“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86.
当代全球碳循环和100年前Arrhenius与Hogbom的预见的回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7.
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永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8.
地球的新陈代谢:了解碳循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89.
北极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全球温暖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最新研究资料,综述并分析了全球温暖化与北极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指出近代全球大气CO2和CH4浓度显著增加,并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这些温室气体的浓度上升与全球温暖化密切相关,自本世纪70年代开始,北极地区的夏季温度显著上升.通过分析北极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基本特征,发现北极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土壤碳库,占全球土壤碳库总量的237%—323%;虽然该系统目前起着大气CO2汇的作用,但大气CO2浓度增加导致的气温上升将对北极土壤碳库和CO2的源汇功能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0.
北京斋堂黄土剖面主要温室气体组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碳循环研究表明.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可能存在一个陆地生志汇(植被和土壤)。中国黄土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在CO2未知汇的研究中很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制钻机对北京斋堂黄土剖面(L2上部~L1)进行了不同层位(深度)的垂直或水平打钻,利用毛细管负压原理采集到游离气体并进行了主要温室气体CP2、CH4、N2O的浓度和CO2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此外,还分析了土样的碳酸盐含量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剖面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远比大气中高:CO2浓度为1434.4×10-6~2458.6×10-6,是大气中的3.8~6.5倍;N2O浓度为472.2×10-9~763.9×10-9,是大气中的1.3~2.1倍;CH4浓度在剖面上部与大气中相似,但在下部为13.1×10-6~24.8×10-6,为大气中的5.4~10.2倍。斋堂黄土剖面中的破酸盐含量为1.55%~9.75%,CO2浓度与碳酸盐含量成正比关系。尽管黄土-古土壤序列富含碳酸盐,但需进一步开展黄土中的CO2浓度及碳同位素工作,以便了解黄土中CO2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