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317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51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对北京市危化品企业基本情况的全面掌握,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研究,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有关科研成果,提出了固有风险和动态风险相结合的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固有风险为企业的基本风险水平,主要由危险化学品物质量、工艺水平、安全监控和周边环境决定,为共性指标;动态风险,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绩效的水平,主要包括安全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个性指标,不同企业类型,评估动态风险指标有差异。从大量数据中抽取了最能反应企业安全生产状态的指标因素,通过专家组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该评估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本质安全和安全绩效的创新结合,为企业安全生产评估分级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分级,按照"风险优先"原则,政府部门实行差别监管,降低安全监管成本,促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同时,研制了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系统,为建立北京市危化品企业风险分级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2.
从评定作业场所化学毒物职业危害程度分级入手,建立了煤化工装置化学毒物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系统,以促进企业职业病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3.
极高地应力隧道工程设计施工除了考虑地质构造作用极其强烈以外,强度应力比、地下水、膨胀应力、结构面产状等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也必须考虑,同时隧道轴线与最大应力主方向夹角、隧道断面及面积、岩层厚度及倾角等因素也非常重要。以《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为基础,提出一种极高地应力复杂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因素优先级分析思路,并采用熵权法形成多主因素耦合、次因素修正的围岩分级方法。现场实践表明分级结果与现场施工状态吻合较好,进一步对另两座隧道使用本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围岩分级因素和方法不适用极高地应力情况,且和影响因素优先级加多因素耦合修正 BQ 值的围岩分级方法结果相差 10% 左右,原因是对极高地应力软岩稳定性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这种围岩稳定性分级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耦合时使用熵权法原理使得结果更加偏向于定量计算,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14.
磷形态转化过程是决定消落带土壤磷素向三峡水库释放的关键.以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为研究对象,在落干和淹水条件下对土壤进行培养,采用修正的Hedley连续分级提取法分析土壤磷形态含量变化,探讨落干和淹水条件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转化速率及转化过程.结果表明:落干期,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i)的转化速率分别由-6.27和-1.78 mg/(kg·d)逐渐增至-0.69和-0.21 mg/(kg·d),其在非残渣态磷中的占比分别减少了21.58%和5.95%;相反,水溶态磷(H2O-Pi)和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3-Pi)的转化速率分别由2.07和1.74 mg/(kg·d)逐渐减至0.43和0.42 mg/(kg·d),其占比分别增加了13.50%和13.41%.淹水期,NaHCO3-Pi、NaHCO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的转化速率分别由-1.84、-4.98和-1.72 mg/(kg·d)逐渐增至-0.26、-0.55和-0.12 mg/(kg·d),其占比分别减少了9.12%、19.33%和4.03%;相反,H2O-Pi、NaOH-Pi和盐酸提取态磷(HCl-Pi)的转化速率分别由4.51、2.00和0.47 mg/(kg·d)逐渐减至0.63、0.22和0.05 mg/(kg·d),其占比分别增加了28.83%、2.46%和1.18%.可见,落干期NaHCO3-Po和NaOH-Pi均向H2O-Pi和NaHCO3-Pi转化;淹水期NaHCO3-Pi、NaHCO3-Po和NaOH-Po均向H2O-Pi、NaOH-Pi和HCl-Pi转化.落干期和淹水期,NaHCO3-Po均是消落带H2O-Pi的主要来源.因此,降低NaHCO3-Po含量能够有效减小消落带土壤磷素在雨水淋溶及淹水条件下向三峡水库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5.
小麦根系菲与磷吸收及转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根系对多环芳烃(PAHs)与磷吸收及转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PAHs污染环境植物修复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菲为PAHs的代表,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菲水平下小麦根系菲、磷吸收及其转运的效果,旨在揭示植物根系吸收PAHs与磷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0~1 200μmol·L~(-1)磷浓度范围内,小麦根系、茎叶菲含量在低磷浓度(10μmol·L~(-1))时最高,分别为36.87 mg·kg~(-1)和2.07 mg·kg~(-1);磷含量总体呈现随磷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成对数据t-检验显示无论加菲与否,根系、茎叶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磷可促进菲从根部向地上部转运,而菲对磷转运没有显著性影响。在低磷浓度下(10μmol·L~(-1)),随着菲浓度的升高,小麦根系、茎叶菲含量呈现显著升高趋势(P0.05)。磷、菲共存处理介质pH升高幅度大于单一处理。  相似文献   
116.
吕清浩  赵彬  安强 《环境工程》2015,33(11):36-41
采用超声波细胞破碎法从一株异养硝化菌胞内提取硝化过程的关键酶羟胺氧化酶(HAO)。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超声波破碎效果的工作条件进行优化,然后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对HAO进行部分纯化,得到目标酶HAO提取的最佳超声波工作条件为:超声功率310 W、总辐射时间400 s、单次辐射时间5 s、菌液浓度OD600=1.930,硫酸铵分级沉淀的最佳饱和度为50%~65%。在最佳工作条件下所得粗酶液中HAO活性为28 m U/mg,粗酶液经过2次硫酸铵分级沉淀处理后,HAO的纯化倍数达1.907,比活力达到53 m U/mg。  相似文献   
117.
采用Tessier法与Wenzel法研究攀枝花地区不同种样品中重金属锰(Mn)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差异,分析不同样品Mn的生物有效性及两种方法各形态Mn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n全量顺序为公路灰尘钒钛磁铁矿矿石钒钛磁铁矿尾矿水稻土紫色土。两种方法测得样品中Mn均以残渣态为主;残渣态Mn含量占全量百分比顺序为供试矿物样品灰尘样品土壤样品。结合各形态Mn迁移性及生物可给性分析样品中锰的生物有效性顺序为:供试紫色土水稻土道路灰尘钒钛磁铁矿矿石钒钛磁铁矿尾矿。  相似文献   
118.
重大危险源分级是对危险源监管的重要依据,合理分级能够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研究利用集对分析法对码头储罐区危险源进行动态分级,依据码头储罐区液体化学品特有的危险性,并根据池火灾伤害模型、爆炸模型、高斯烟团模型计算出危险源的灾害后果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LabVIEW软件编程,对宁波港青峙化工码头储罐区危险源进行动态评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集对分析的码头储罐区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法克服了重大危险源静态分级过程中事故形态和评级指标单一的不足,能够反映石化码头的危险源时时变化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9.
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分级是政府和企业对烟花爆竹行业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分别对死亡人数与财产损失法、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大危险源分级法、校正比值求和法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分析,找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只用其中1种方法进行分级的缺陷,提出采用2种或2种以上方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最后以某烟花爆竹企业原料储罐为例,用校正比值求和法计算得到分级指标R为19.24,判断为3级重大危险源。对3种方法的结合进行了详细描述,说明了该分级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0.
为了识别与安全控制疲劳危险驾驶行为,有效预防与减少因疲劳危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基于疲劳检测分级、预警与自动智能控制技术,开发出车载驾驶员疲劳驾驶实时监测预警与控制系统。首先基于PERCLO方法,构建驾驶员疲劳检测与分级模型;然后根据所输出的驾驶员疲劳等级信息,提出疲劳驾驶三级预警原理,及其预警实现方式;最后以疲劳预警信息为基础,形成基于驾驶员不同疲劳等级预警的安全控制技术,并对处于深度疲劳的危险驾驶行为,构建自动智能紧急控制停车系统,重点阐述系统的地形匹配、智能控制,以及自动驾驶与停车三大核心技术,并提出相应的系统硬件构成,为系统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