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10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638篇
基础理论   184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室内灰尘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状况与人体暴露水平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考察室内灰尘中PFCs的污染水平与人体暴露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上海市11个家庭、5个宿舍以及25个办公室的室内灰尘样本中的6种全氟化合物(全氟庚酸PFHp 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丁烷磺酸PFBS、全氟己烷磺酸PFHx S、全氟辛烷磺酸PFO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灰尘中的∑PFCs含量在5.6~1 489.1 ng·g-1的范围内,其中PFOA含量最高,占∑PFCs的60%以上;PFOA和PFBS检出率达到100%,PFHp A、PFNA、PFHx S、PFOS的检出率分别为97.6%、92.7%、90.2%和65.9%;灰尘中的PFHp A、PFNA、PFBS、PFOS和各个目标物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办公室灰尘中的PFCs总量要显著高于家庭灰尘中的PFCs(P0.05)。在人体对室内灰尘中PFCs暴露情况评估中发现,在各个年龄段的比较中,婴幼儿(5岁)通过灰尘直接摄入和皮肤吸收2种途径的PFCs日均暴露剂量都是最大的,比成人的暴露量高1~5倍;且其通过灰尘直接摄入的暴露量要高出通过皮肤吸收的暴露量。  相似文献   
992.
PFOS对多齿围沙蚕CYPs、GST基因转录及酶活性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毛类沙蚕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但其对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毒理学研究尚无报道。本研究以潮间带优势种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为研究对象,以细胞色素P450(CY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基因和酶作为联合指标,研究了在PFOS亚致死浓度(4、8、16 mg·L-1)暴露第1、4、7、14天及净水恢复5 d后多齿围沙蚕CYP431A1、CYP424A1基因转录水平和EROD酶活性、GST omega基因转录水平和GST酶活性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PFOS暴露对EROD的抑制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CYP2系成员CYP431A1基因转录水平对PFOS的响应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并在胁迫第14天表现出最高的可诱导性;CYP4系基因CYP424A1的转录在4、8 mg·L-1处理组中与PFOS暴露时间正相关。II相解毒系统成员GST酶活和GST omega基因的响应均表现出随着PFOS胁迫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多齿围沙蚕在高强度PFOS胁迫下仍可加速新陈代谢,表现出对PFOS的耐受性;净水恢复阶段,各指标都有向对照组水平恢复的趋势。总之,基因和蛋白的响应表明CYPs和GST在多齿围沙蚕PFOS新陈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基因和酶具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监测海洋潮间带PFOS污染效应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3.
近岸海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IT-MS/MS)测定近岸海水中多种常见全氟化合物(PFCs)的分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SPE)对海水中的PFCs净化富集,用HPLC-ESI-IT-MS/MS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对各组分(全氟己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十二酸)进行测定.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以消除海水基质的影响,8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介于0.50—1.00 ng·L-1,9种PFCs的回收率在71.0%—130.2%之间,能满足近岸海水中多种PFCs检测的要求.青岛沿岸表层海水样品测定结果显示,全部采样站点的海水样品中均检测到≥4种PFCs,说明青岛沿岸海水中已有一定程度的PFCs污染.  相似文献   
994.
广州市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STFA 衍生化预处理和GC/MS 分析技术, 于2002─2003年对广州市荔湾区大气气溶胶中的水溶性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水溶性化合物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趋势.脱水糖类在春、夏、秋、冬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2.06,160.58,301.70和244.90 ng/m3,左旋葡聚糖的秋季质量浓度达到234.9 ng/m3,表明存在大量的生物质燃烧;以葡萄糖、蔗糖为代表的糖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其进入气溶胶中的主要途径是农作物的耕作和收割、风的侵蚀以及交通等,秋季质量浓度较高可能与植物落叶和秸秆燃烧有关;二酸的质量浓度在冬季达到最大值,可能与广州的气象条件有关.广州夏季盛行西南风,降雨较多,而冬季通常逆温少雨,造成二酸质量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995.
厌氧菌对化石燃料中有机硫的还原降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硫酸盐还原菌D.desulfuricansM6及模型化合物和原油的脱硫活性。苯并噻吩脱硫率高达96%,硫醇低于10%。一些模型化合物的降解受到正十二烷的抑制,石油重馏分的脱硫率高于原油和轻馏分。在微生物还原降解模式中,与脂肪族含硫化合物相比,芳香含硫化合物中的碳硫键易于受到攻击而降解,某些石油样品的低脱硫率源于样品中硫的赋存形态。介绍了DesulfomicrobiumescambiuK114和Desulfovibriolonggreachill213及其同生群在仅有氮气的环境中对模型物的还原降解。  相似文献   
996.
简易水处理活性炭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首先介绍活性炭性能测试与水处理活性炭选炭、吸附技术选择、工艺应用的关系,其次报导两个活性炭选用方面的改进方法。通过重新定义、整合、完善现有活性炭性能指标,建立了以酚值、碘值、亚甲基蓝、丹宁酸值为吸附性能指标的选炭方法。这四种指标化合物的分子量与直径覆盖了大多数有机污染物的范围,用此法可减少活性炭应用测试的炭型。在活性炭精选和吸附工艺应用研究中,用微型炭柱进行穿透实验可弥补缩小式传统型、小型炭柱的不足。相对于国外现用微型柱的实验方法,文中介绍的微型柱快速穿透(MCRB)方法的设备要求较低,操作简单,可以在国内大多数实验室中进行;遇过对多种污染物质的实验结果,建立了MCRB方法的可信性和适用性。这两种新方法完善了活性炭水处理研究的实验体系,可降低其应用于水与污水处理的成本,有利于中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97.
通过优化样品保存、前处理、分析条件,建立了水中15种典型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对饮用水水源地和末梢水中PFASs进行定量检测。水样过膜后,准确移取700 μL水样、300 μL甲醇至1.5 mL聚丙烯进样瓶,并加入同位素内标后直接进样800 μL至在线固相萃取流路,进行萃取富集,再通过十通阀切换将洗脱的PFASs转移至分析流路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方法分析总时长22 min,15种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31~1.20 ng/L,纯水高、中、低浓度加标样品回收率为70%~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2%~14.0%(n=6)。经实际样品验证,该方法与传统手动固相萃取方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有机试剂用量少、灵敏度高、方法稳定,可满足地表水和末梢水中PFASs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98.
水中蒽醌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物理、化学、生物法处理水中蒽醌化合和折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999.
甲硫氨酸和水分对土壤挥发性有机硫化物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箱采样和Entech7100预浓缩仪-GC-MS分析了甲硫氨酸和土壤水分对羰基硫(COS)、二甲基硫醚(DMS)、二硫化碳(CS2)和二甲二硫醚(DMDS)等4种挥发性有机硫化合物(VOSCs)吸收或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主要影响土壤COS和DMS通量,含水量低时,土壤吸收COS,释放DMS;接近或超过最大持水量时,土壤释放COS和DMS,且DMS释放速率显著增加,这可能主要受土壤Eh值的影响.添加甲硫氨酸后,土壤DMDS和DMS释放量显著增加,两者释放量接近所观测四种VOSCs总释放量的100%,说明甲硫氨酸是DMDS和的DMS重要前体物,DMDS与DMS释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相同,而COS与CS2释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基本一致,可能是不同VOSCs受不同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000.
四乙基铅(tetraethyl lead)是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一种,其结构是一个铅原子与4个乙基分子连在一起组成的,是一种略带水果香甜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约含铅64%。常温下极易挥发,即使0℃时也可产生大量蒸气,有高度脂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四乙基铅曾广泛用作汽油添加剂,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防止发动机内发生震爆,从而能够使用更高的压缩比率,藉以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