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5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01.
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有个稳定的安全性生产环境,如何营造稳定的“安全福建”,不仅是政府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从业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还需要广大媒体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02.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0,(12):69-70
福建: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达7000多亿元福建近日首次向社会发布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福建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达7000多亿元人民币,每公顷森林提供的价值平均为8.27万元。福建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3.1%,居中国第一。多年来建成沿海防护林带3000多公里,巩固、  相似文献   
503.
福建省红树林分布时空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福建省红树林分布时空变化,应用多种规则相结合的专家系统方法,对福建省沿海地区的3个时相(1989年、1993年和2001年)的TM/ETM+影像进行分类,提取3个时相TM/ETM+影像中的红树林信息,同时,借助2003年SPOT影像以及辅助资料通过分辨率粗化后对影像进行目视判读,提取红树林信息,将两种方法得到的红树林数据用于分析1989年~2003年福建省红树林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从1989年~2003年福建省红树林的整体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长的趋势,从1989年的134.52hm2减少到1993年的128.14hm2,而到2001年增加到199.20hm2,到2003年面积达213.2hm2,但其中增加的面积是人工林,原生的红树林破坏严重,红树林资源质量呈现退化的趋势。通过收集历史资料与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影响福建省红树林分布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福建省红树林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04.
福建海坛岛地质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调查及历史岸线对比的方法,摸清了海坛岛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发现海坛岛存在三种地质灾害类型:海岸侵蚀、重力类地质灾害(崩塌与滑坡)与风沙灾害。海岸侵蚀为主要的灾害类型,分布在海坛岛东部的岬湾海岸;其中的一些岸段由于人工护岸工程的修建,延缓了海岸的侵蚀后退,但同时造成临近沙滩的侵蚀退化。崩塌与滑坡共计16处,分布于海岛各处,多半为开山采石等开发活动造成。风沙灾害区位于海坛岛东北部长江澳沿岸,沙源为长江澳沙滩,这与该地直面常年主风向(NNE)有关。建立了海坛岛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值,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海坛岛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高风险区与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区域一致,而岛陆主体为低风险区。根据海坛岛地质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价结果,给出了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05.
根据2009年4月在福建北部海域(24°47’17.0"~26°48’02.9"N,119°29’36.0"~120°57’13.8"E)所获浮游植物网采样品和同步观测的理化参数,并结合2007年"908专项"春季航次相应范围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年际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航次共记录浮游植物3个门类85种,其中硅藻75种、甲藻9种、蓝藻1种.物种组成以广温种为主(占47.06%),其次为暖水种(占36.47%),温带种仅占7.06%.调查区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137.89×104cells m-3,其平面分布呈现从近岸往外海、从北往南递增的态势.聚类分析显示本海区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个群落,群落Ⅰ主要由近岸低盐种组成,仅分布于受浙闽沿岸流影响较直接的闽江口以北的近岸测站;群落Ⅱ主要为外海高盐种和广温广盐种,广泛分布于受台湾暖流影响较大的闽江口以南及三沙湾外侧水域.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对本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和盐度,而与营养盐的关系不密切,反映调查期间浙闽沿岸流已基本退出本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台湾暖流.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格局与以往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其群落结构存在年际变化,"908专项"春季航次的优势种为近岸低盐种和广温广盐种,优势种突出,多样性指数低;而本次调查外海性广温种成为优势种之一,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均较高,这可能与考察期间受东北季风强度所左右的浙闽沿岸流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506.
王林  黄宏生 《灾害学》2014,(4):159-162
通过对福建省61类行业用户关于地震预警信息的认知情况、评价、需求和对地震预警信息存在风险性的接受程度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行业用户对地震预警信息的认知度、评价和需求都很高,但由于目前尚缺乏地震预警信息相关的科普教育和应急响应及紧急处置的专业培训,因此多数行业用户表现为应急能力较差,对地震部门和政府的依赖度较高等,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对行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07.
<正>福建石化集团湄洲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作为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石化支柱产业的工业发展战略部署与省炼油化工一体化相配套,"九五"期间由福建石化集团投资控股兴建的现代化氯碱国有企业。公司位于湄洲湾南岸——福建省石化基地泉州市泉港区,与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相毗邻,地理位置优越,紧靠湄洲湾港口、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福厦高铁及漳泉肖铁路支线,并设有企业铁路专用线、机车和自备车辆,交通运输便利。2007年被福建省政府列入福建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适合配套发展石化下游项目。目前公司总资产已近18亿元,现有正式职工927人,总占地面积1330亩,整体布局合理,发展用地充足。现有主要生产线及能力有:8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生产线(日本旭化成技术);4万吨/年环氧丙烷及5万吨/年聚醚生产线  相似文献   
508.
福建农业发展时段的可持续性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狭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福建近50年(1952-1998年)人口与粮食的动态变化一时序分析,探讨了福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福建农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09.
5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