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以徐州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量转化方程及土壤调查数据探讨了1 679、2 250和3 074株.hm-2的3种密度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①乔木层、土壤层和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灌草层碳储量在低林分密度最大,而枯落物层碳储量在中林分密度最大。低林分密度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是94.11 t.hm-2,分别是中密度和高密度生态系统的碳储量1.19倍和1.28倍,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差异引起的。②林分密度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细根形态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表现为低级根中1、2级根直径变粗,根长先变长后变短,比根长变短(P〈0.05);而高级根中的5级根直径显著变细,根长和比根长变长(P〉0.05)。③林分密度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与乔木层、土壤层和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为低密度下最大,高密度下最小。因此,细根生物量可能是导致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2.
2种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种植恢复过程对林内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南宁市北郊的杉木林采伐迹地上,经过炼山清理,营造厚荚相思林和尾巨桉林以及灌草坡自然恢复3种植被类型,分别对主要气象要素进行连续4 a的对比观测.结果表明:(1)厚荚相思林和尾巨桉林内太阳辐[射]照度日平均值分别为126.6和90.8 W·m-2,分别占灌草坡植被的50.4%和36.1%;并随着林龄增大林内太阳辐[射]照度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厚荚相思林和尾巨桉林内年平均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分别比灌草坡植被降低0.7~0.8和1.8~2.7 ℃,并随着林龄增大温度逐渐降低.2种林分各年份空气相对湿度比灌草坡植被提高1~3百分点;并随着林龄增大而使林分内的增湿作用越明显.(3)2种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种植恢复到5年生时,对林内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已达到了成熟林分的水平,且厚荚相思林优于尾巨桉林.  相似文献   
143.
太行山针、阔叶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归还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针太行山地区针、阔叶森林凋落物分解特征,以刺槐和侧柏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其凋落物养分归还和营养元素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和刺槐林年凋落总量分别为7494.71和5372.34kg/hm2;凋落物中落叶比重最大。为减少养分流失,阔叶林树刺槐的N、P养分回流现象明显,其中N回流率约为34%~53%,P回流率约为28%~56%;而针叶树侧柏的养分回流现象不明显。森林凋落物3种元素含量以Ca最高,其次是N,含量最低是P;阔叶林凋落物中N、P含量明显高于针叶林。凋落物N、P迁移符合富集-释放模式;Ca为直接释放类型。刺槐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快于侧柏,其完全分解时间分别为7.7和12.8a。侧柏在养分年归还总量、Ca的年释放率以及P、Ca的周转时间要优于刺槐,而刺槐在N、P年释放率以及N周转时间比侧柏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4.
酶是凋落物养分释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酶活性能迅速响应凋落物分解条件的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分解快慢.以四川省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马尾松(M)与香樟(X)、檫木(S)、香椿(T)阔叶树种混合凋落叶(MX、MS、MT;MSX、MXT、MST;MSXT)分解初期与碳(C)、氮(N)、磷(P)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包括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循环水解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N循环水解酶),酸性磷酸酶(P循环水解酶)以及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C循环氧化酶).结果显示:(1)树种组合对酶活性影响显著,相比单一M,MT、MXT、MST、MSXT组合有助于提高C、N循环水解酶活性,而MX、MS、MSX组合则对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混合比例对酶活性影响显著,无论一针一阔、一针两阔还是一针三阔混合模式,皆在马尾松与总阔叶量之比为6:4时,C、N循环水解酶活性较高;(3)相比单一M,混合处理降低了P获得水解酶及C获得氧化酶活;MT6:4和MXT6:1:3、MST6:3:1及MSXT(6:1:1:2、6:1:2:1)处理则有助于C、N循环水解酶活性整体提高,其中又以MT6:4和MSXT6:1:2:1处理更佳,且分别提高了63.34%、22.12%、11.93%、105.80%和53.91%、50.94%、29.10%、140.93%;(4)CCA分析表明,酶活性对树种组合、混合比例、凋落叶初始质量及微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其中树种组合对酶活性影响最大,凋落叶初始N、N/P次之,说明凋落叶化学组成及其物理性质的某些方面共同作用于酶活性.综上,MT6:4和MSXT6:1:2:1混合更利于C、N循环水解酶活性在分解初期的稳定及提高.  相似文献   
145.
黄土区不同配置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红  王百田  王棣  高海平 《生态环境》2010,19(4):843-848
以黄土高原山西省方山县下昔沟流域为研究点,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研究15种不同配置的人工林的а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密度、林龄相同的情况下,油松和刺槐这两种针阔混交林下的灌、草层Shannon-Weiner index、Pielou index、Richness指数最高,Simpson index最低;纯林中阔叶林下的灌、草层Shannon-Weiner index、Pielou index、Richness指数高于针叶林,但Simpson index低于针叶林;针叶林下的灌、草层Shannon-Weiner index、Pielou index、Richness指数最低,但Simpson index最高。研究结果为:针阔混交林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的发育和更新,加速黄土区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6.
杉木人工林针叶养分含量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世界许多地区的大气氮沉降出现明显的增加,对森林植物和土壤产生明显影响.在福建沙县,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针叶养分含量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O (N,0kg hm-2 a-1,对照)、N1(N,60 kg hm-2a-1)、N2(N,120 kg hm-2a-1)和N3(N,240 kg hm-2a-1),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3a监测发现,相对于NO处理,N1、N2和N3处理分别使杉木针叶平均N含量增加18.25%、11.68%和13.14%,而C/N比值分别下降15.07%、9.96%和12.01%.尽管养分含量随时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氮沉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针叶中的P、K、Ca、Mg含量,致使N/P、N/K、N/Ca、N/Mg比值上升,影响了针叶的养分平衡.图2表1参33  相似文献   
147.
森林生态系统蒸散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过程,联系着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和能量平衡,并与养分循环密切相关.以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纪家、河头林场为研究样地,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林地有关气象因子、土壤水文生态因子作了近4 a的定位观测.选取TURC公式、Penman-Monteith方程(PM)和周国逸公式作为代表,三者分别以温度为指标、以辐射与能量转换为驱动因子和以物理过程为主导的蒸散量理论计算方法.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同水量平衡法估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各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均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是其波动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对于PM方程而言,结果对所选参数有一定的依赖性.对于周国逸公式来说,在计算较小时间尺度(≤1 a)蒸散量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波动的原因可能在于参数的时间尺度匹配问题.对于TURC公式,计算结果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公式的经验局限性.理论计算值同水量平衡估算结果比较说明,三者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系统的年蒸散量.比较而言,周国逸公式计算结果的波动性范围较小,较适用于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蒸散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8.
速生杨人工林对土壤碳氮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耕地为对照,在山东德州对4年生和7年生速生杨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0-5和5-10 cm土层,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都显著低于耕地,微生物生物量降低幅度比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大.10 cm以下土层检测指标在各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碳、土壤全氮与微生物氮分别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耕地转为林地后,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9.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可燃物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会同生态站的集水区中设置固定标准地,利用标准地和生物量调查数据,对杉木人工林的可燃物负荷量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整枝能力较差,细小可燃物的空间分布均匀,易燃可燃物连续性好;含水率以近地面的最小;11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枯死枝叶的总负荷量高达0.198 t.hm-2,分布于0~1.5 m的空间层中,这种均匀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树冠火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从而加大了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火险性.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过程中,要加强人工整枝,改变可燃物的空间分布;减少易燃可燃物的数量,降低森林的燃烧性;对于枯死枝叶可采取人工和计划烧除的措施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150.
人工防护林碳储量估算——以新疆墨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9年8月对新疆墨玉县人工减排林样地进行实地调查取样,获得该地区人工减排林生态系统植被生长状况各种数据,利用这些数据采用生物量与蓄积量关系为基础的植物碳储量估算方法及土壤剖面有机质百分含量推算土壤碳储量的方法分别对干旱区人工林植被、土壤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干旱区墨玉县玉北固阻结合流沙固定技术试验示范区人工减排林现有碳储量4522.01Mg,波斯坦库勒天然稀疏植被封育区现有碳储量1840.12Mg,土壤平均碳储量相差不大,分别为25.91t/100m2和27.39t/100m2。波斯坦库勒天然稀疏植被封育区内大多是幼龄林,碳储量并未达到最大,随着树木的生长,这些林木还能够固定一定量的大气碳,波斯坦库勒天然稀疏植被封育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疆减排林区碳储量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