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背景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最新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但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极其宝贵。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  相似文献   
72.
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及对比试验方法,对广州帽峰山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16年)土壤(0~90 cm)有机碳、无机碳、总氮及有机氮的雨季月(5—10月)含量动态、垂直梯度变化特征及土壤湿度影响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及杉木林土壤有机碳、无机碳雨季月的剖面权均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倒S型,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剖面权均质量分数较相应杉木林大0.14%、土壤无机碳则小0.12%。常绿阔叶林土壤表层0~10、10~30 cm有机碳雨季月含量变差较杉木林分别高出1.83%、0.61%,土壤30~90 cm雨季月含量变差相对较小;常绿阔叶林土壤70~90 cm无机碳含量在5—8月份较高、杉木林则以土壤30~50 cm在5、6及10月含量较高;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0~20 cm的总氮雨季月含量均大于相应杉木林,植被吸收作用影响使土壤20 cm以下层的雨季各月总氮相对较低;常绿阔叶林土壤剖面雨季月无机氮含量随土层深度递减变化显著,即表层0~30 cm受矿化作用影响较大、深层30~90 cm则受植被吸收作用影响较大;而杉木林土壤剖面层无机氮含量则随雨季的月变化显著,5—7月份含量相对较小、8—10月份含量相对较大。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幂函数规律的递减,而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对数函数规律的递减、土壤总氮含量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二次函数规律的递减。在0~10 cm处,土壤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3.
连续年龄序列尾巨桉人工林养分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尾巨桉乔木层养分随林龄变化的趋势,对闽南山区连续年龄序列(2年、3年、4年、5年、6年)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y×E.grandis)人工林乔木层的养分积累、分配和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尾巨桉各组分中氮(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钾(K)、钙(Ca)、镁(Mg),最低的为磷(P).(2)尾巨桉养分贮量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各林龄5种养分元素的总贮量依次为753.26、882.07、1 010.22、1 087.51、1 704.79 kg hm-2,其中树干的养分贮量最大,枝的贮量最小.(3)各年龄段人工林对5种养分元素的年净积累量分别为383.37、392.25、424.21、400.89、505.36 kghm-2a-1.(4)各林分养分年吸收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而养分归还量则呈相反趋势.(5)林分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分别为0.51、0.44、0.42、0.37、0.30,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减小;循环系数分别为0.18、0.19、0.24、0.24、0.16;周转时间分别为8.76、9.75、7.58、9.39、17.47年.因此,尾巨桉在生长初期对养分的利用效率较小,中期归还给林地的养分多,到了后期对养分利用增加的同时,归还速率也变小,容易引起林地养分的匮乏,在尾巨桉生长初期和后期中应通过施肥、增加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来维持林地地力.  相似文献   
74.
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林场森林碳密度及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具有全世界最大面积的人工林,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人工林的固碳能力越来越引起关注。研究选择具有长期观测数据的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林场作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9种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各组分(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碳密度及分配特征(人工林8种,林龄范围为25~32 a: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杉木+樟树林、杉木+火力楠林、马尾松+木荷林、木荷林、火力楠林;天然林1种,平均林龄为63 a:红栲+青冈+刨花润楠林)。结果表明:1)磨哨林场生态系统碳密度平均为261.61 t/hm2,固碳能力较高,其中,马尾松+木荷林以及杉木+火力楠林两种人工混交林的生态系统碳密度最高,天然林位于第5位;2)乔木层和土壤层是磨哨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体,占98.23%,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贡献较小;3)乔木层中树干部分的碳密度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根和枝,皮最小;土壤层碳密度及分配比例随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碳密度占整个土壤层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75.
为促进沿海合理营林和碳库平衡,基于对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研究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含量、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56.08-482.68、431.89-464.90、472.93-505.10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和相同器官不同树种之间的碳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林分间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32.89 t/hm^2)〉纹荚相思(31.33 t/hm^2)〉尾巨桉(30.20 t/hm^2),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均以树干(10.92 t/hm^2、10.36 t/hm^2、15.00 t/hm^2)最大,分别占各自乔木层碳储量的33.20%、33.06%、49.67%;地被层(包括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碳储量表现为尾巨桉(6.42 t/hm^2)〉纹荚相思(6.19 t/hm^2)〉木麻黄(4.57 t/hm^2),其中凋落物层碳储量均远远大于草本层碳储量;土壤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8.02 t/hm^2)〉纹荚相思(7.31 t/hm^2)〉尾巨桉(6.42 t/hm^2).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45.48 t/hm^2)〉纹荚相思(44.83 t/hm^2)〉尾巨桉(43.04 t/hm^2),且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因此,滨海沙地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效益无显著差异,纹荚相思、尾巨桉和木麻黄都是很好的固碳树种.  相似文献   
76.
连栽对杨树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苏北杨树产区相似立地条件下,不同种植代次的杨树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和其叶片N、P、K3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年生林树高、胸径和材积从第三代开始出现明显下降,第二代4年生林生长较快,第三代林生长势与第一代大致相同。随栽植代数增加,7年生、10年生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呈下降趋势,7年生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受连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生林叶片营养元素受代次增加的影响未显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7.
《世界环境》2012,(5):58-61
我们能否在不毁林的情况下实现100%利用可再生能源?"森林零争砍伐和零净退化"将通过影响生物能源作物、速生人工林用地、现有天然林和半天然林的木材供给量,来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和政策。作为是未来能源供给不可或缺的部分,生物能源正在得到推广,但这仍存在较大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78.
燕山北部山地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生物碳贮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碳汇功能的差异,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两种林分的生物碳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18、28 a生杨桦天然次生林总生物碳贮量分别为27.33、35.77、46.13 t/hm2,9、13、3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别为21.97、34.14、55.62 t/hm2; 0~13 a,14~18 a,19~28 a杨桦林生物总碳贮量的年碳积累速率分别为2.10、1.69、1.04 t/hm2, 0~9 a,10~13 a,14~30 a落叶松林分别为2.44、3.04、1.34 t/hm2;华北落叶松单木生物量增长速率明显高于白桦和山杨,在10~25 a的年龄段,落叶松生长速度是白桦、山杨的1.63~5.83、2.26~7.87倍;华北落叶松的BCEF(生物量转化和扩展因子)和BEF(生物量扩展因子)随年龄和胸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白桦和山杨的两个参数则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在燕山北部山地,与杨桦天然次生林相比,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表现出更强的碳吸存能力,该地区大面积的华北落叶松幼、中龄林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同时,使用生物量碳计量参数时应考虑树种、林龄和胸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79.
氮沉降与生物炭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实验,探讨氮沉降与生物炭(BC)施用对杉木幼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可溶性有机质(DOM)光谱学特征的短期影响.氮沉降处理为0(对照)、40(低氮)和80kgN/(hm2·a)(高氮),在不同氮沉降下BC施用水平分别为0(对照)、12(低量BC)和36t/hm2(高量BC).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处理,单独低氮与单独高氮处理3个月后土壤pH值分别下降了0.06和0.09(P<0.05),但单独施用BC和氮沉降背景下施用BC处理的土壤pH值均呈上升趋势,增加了0.32~0.94(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单独低氮处理的土壤DOC含量显著降低,单独高氮处理的则显著升高且DOM结构趋于简单;单独施用BC和氮沉降背景下施用BC处理中,低量BC处理的土壤DOC含量无明显变化,但高量BC处理的显著提高了30.1%~95.6%,并且DOM结构趋于复杂.冗余分析发现,土壤pH值是导致不同处理DOM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氮沉降背景下施用高量BC短期内可以减缓土壤酸化,提高土壤DOC含量并使DOM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80.
森林抚育是实现人工林科学、高效、可持续经营的基本要求。以甘肃省沙滩国家森林公园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幼龄林和中龄林两个试验区,对5种抚育方式后的林分生长情况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6 a连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封禁(FJ)、卫生伐(WF)、机械疏伐 [隔一伐一(JF1)、隔二伐一(JF2)]、生态疏伐(SF)后,幼龄林林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6 a生长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高-0.3、0.2、2.1、4.5、2.3 cm,单株材积6 a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1.2、1.1、4.0、7.8、10.2倍,蓄积6 a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1.5、1.4、1.8、8.1、10.4倍。中龄林阶段,FJ、WF、JF1、JF2、SF实施6 a后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高0.2、0.3、2.8、2.6、1.6 cm;抚育明显地增加了林分的蓄积量生长量,除JF1为负增长-16.8 m3/hm2外,FJ、WF、JF2、SF分别是对照的2.1、2.6、11.7、18.2倍,且SF最有利于增加林分蓄积。抚育对林木隔离程度作用效果不显著,对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影响较小,林分平均角尺度值显著减小,左侧频率之和大于右侧接近正态分布,林分空间格局调整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抚育对中龄林林分大小比和角尺度的调节作用优于幼龄林。综合分析得出,云杉人工林高效抚育方式为:密度为4 500~4 800株/hm2幼龄林采用SF、JF2均可,经营密度宜为3 200~3 500 株/hm2;密度为1 630~ 2 151株/hm2的中龄林只能采用SF以加快胸径、蓄积生长,留存密度以1 5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