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4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节球藻毒素诱导鲫鱼巨噬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平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5):1344-1350
选用杂食性鲤科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材料,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了节球藻毒素在低剂量暴露条件下对鲫鱼巨噬细胞的毒效应.流式细胞仪结果证实,节球藻毒素可以诱导细胞出现凋亡峰,阻滞细胞G0/G1期和S期,扰乱细胞周期.1、10、100μg·L-1节球藻毒素诱导1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达到17.37%、27.59%、61.64%,而空白组的仅为3.72%.结果表明,100μg·L-1的节球藻毒素处理12 h后,胞内钙离子浓度比空白组提高了76.9%,而线粒体膜电位则下降了35.8%,氧化应激产物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则分别为空白组的1.86、2.94倍,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升高为空白组的2.89、3.73倍,而Caspase-8的酶活性仅比空白组的升高了33.3%,上述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指标均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特征.综上所述,节球藻毒素可以诱导鲫鱼巨噬细胞发生凋亡,表现为线粒体依赖型,进而可能影响鱼类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新型阻燃剂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分别进行96 h和28 d的染毒,研究TDCPP对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并通过对稀有鮈鲫脑组织中与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轴突再生等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检测,初步探讨了TDCPP的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DCPP对稀有鮈鲫的96 h-LC50为2.99(2.20~3.38) mg·L-1,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TDCPP属于剧毒性。经0.9、1.5、2.1和2.7 mg·L-1 TDCPP染毒28 d,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稀有鮈鲫肝脏及脑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均受到抑制,且随着TDCPP的暴露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暴露组稀有鮈鲫脑组织中与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相关的微管蛋白α/β、神经丝NF-M以及关键蛋白GAP-43等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发生显著下调。可知,TDCPP暴露可以诱发稀有鮈鲫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3.
氨氮对稀有鮈鲫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坚  鲁增辉  石萍 《环境科学》2012,33(4):1323-1330
为探究氨氮溶液暴露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产生的毒性,本研究选取中国特有种稀有鮈鲫为试验材料,观察并记录了胚胎至卵黄囊期仔鱼发育过程中一些具代表性的毒理学终点,同时选取了氨转运体蛋白Rhbg基因作为毒性指标,反映暴露在氨氮溶液中的稀有鮈鲫胚胎的Rhbg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选取的氨氮溶液暴露影响了胚胎及仔鱼的孵化率、死亡率、心率减缓和心律不齐、未形成功能性的鳔、体长体重的降低以及心包、卵黄囊水肿的发生等多种毒性效应,对其它毒理学终点有较为微弱的影响.氨氮溶液的暴露影响了氨转运体蛋白Rhbg基因的表达变化,特别是在72 h时显著性影响了Rhbg基因的表达变化,Rhbg基因在稀有鮈鲫胚胎时期氨氮转运方面可能有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44.
丰产鲫细菌性败血症的血液病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tine)CSS-4-2菌株人工感染后的丰产鲫,进行了血液有形成分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病鱼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极显著地增加(P≤0.001),而淋巴细胞百分率极显著地减少(P≤0.001);血浆总胆红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活性十分显著地降低(P≤0.01),而尿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液指标的变化显示,鱼体严重感染该细菌后,病鱼造血功能、心脏和肾功能都出现障碍.表2参10  相似文献   
45.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类雌激素暴露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涛  金士威  惠阳  王剑伟  徐盈 《环境化学》2007,26(6):819-822
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模型动物,利用卵黄蛋白原(VTG)和生长发育指标作为类雌激素污染的生物标志物,评价了沙湖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类雌激素暴露对稀有鮈鲫仔鱼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21d后,未稀释进水和一级处理出水对稀有鮈鲫仔鱼VTG有显著诱导,各级处理水对稀有鮈鲫的生长发育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进水和一级处理出水暴露组中有死亡现象发生.以17β-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对稀有鮈鲫VTG的诱导作标准曲线,计算进水以及各级出水的类雌激素E2的活性当量,发现污水处理厂一级和二级处理工艺对污水的类雌激素活性的去除率分别为47%和95%以上.表明在现有污水处理工艺中,二级处理工艺可去除大部分的类雌激素,而一级处理工艺却不能有效去除类雌激素.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2,4,6-三氯酚(2,4,6-TCP)暴露致鱼类肝脏损伤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模式生物,TCP暴露浓度为1、10、100μg·L-1,进行流水暴露实验(28d),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2-DE),结合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对TCP致稀有鮈鲫肝脏损伤的蛋白表达谱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共发现3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1个蛋白被成功鉴定(C.I.>95%). 对鉴定的蛋白根据GO Terms 进行功能分类,发现它们主要参与脂类代谢与转运、氧化应激以及蛋白修复和氧化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以上结果表明,TCP对稀有鮈鲫具有明显的肝脏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7.
三氯酚暴露致稀有鮈鲫肝脏损伤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2,4,6-三氯酚(2,4,6-TCP)暴露致鱼类肝脏损伤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模式生物,TCP暴露浓度为1、10、100μg·L-1,进行流水暴露实验(28d),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2-DE),结合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对TCP致稀有鮈鲫肝脏损伤的蛋白表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发现3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1个蛋白被成功鉴定(C.I.>95%).对鉴定的蛋白根据GOTerms进行功能分类,发现它们主要参与脂类代谢与转运、氧化应激以及蛋白修复和氧化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以上结果表明,TCP对稀有鮈鲫具有明显的肝脏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8.
8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对稀有鲫的急性、亚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种拟除虫菊酯对稀有鲫的急性毒性和其中2种拟除虫菊酯的亚慢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二氯炔戊菊酯、胺菊酯、甲醚菊酯对稀有鲫均属剧毒,它们的ρ(96hLC50)/μg·L-1分别为3.16,3.24,6.31,7.21,7.35,32.45,91.75和882.6;甲氰菊酯、二氯炔戊菊酯对稀有鲫7d亚慢性毒性的最低有影响浓度ρ(LOEC)和最高无影响浓度ρ(NOEC)分别为0.88~0.44μg/L,4.0~2.0μg/L,以ρ(96hLC50)/μg·L-1为基准,2种拟除虫菊酯的安全系数均为0.06~0.125.  相似文献   
49.
采用半静态水体暴露方式研究了水中溴氰菊酯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与内分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影响稀有鮈鲫胚胎孵化的LOEC (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3.0μg/L;影响稀有鮈鲫仔鱼发育畸形和死亡指标的LOEC和NOEC (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分别为1.0和0.33μg/L.低至0.04μg/L的溴氰菊酯暴露便可显著下调稀有鮈鲫幼鱼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AR)表达量并上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Rβ)表达量;0.11μg/L的溴氰菊酯暴露可以下调稀有鮈鲫幼鱼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AR)、雌激素受体基因(ER1、ER2b)和芳香烃受体基因(AhR1a)的表达量,并上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Rβ)表达量;0.33μg/L的溴氰菊酯可以下调稀有鮈鲫幼鱼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AR)、雌激素受体基因(ER1、ER2b)、芳香烃受体基因(AhR1a、AhR1b、AhR2)的表达量,并诱导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Rβ)表达量的上调.上述作用浓度水平已经处于多个天然水体中溴氰菊酯的检出浓度范围,因此,关于水体残留溴氰菊酯对鱼类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0.
物种敏感性分析是水质基准及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作为我国鲤科鱼类的代表性受试鱼种,其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通过搜集稀有鮈鲫急性毒性数据,使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比较分析稀有鮈鲫对15种典型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主要包括重金属(Zn2+、Cu2+、Cr6+、Hg2+)、VOCs(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胺类有机物(对氯苯胺、3,4-二氯苯胺)、含氯消毒剂(三氯异氰尿酸)和农药类有机物(毒死蜱、丁草胺、乙草胺、三唑酮),并对稀有鮈鲫在水质基准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中作为本土受试生物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稀有鮈鲫对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普遍较高(平均累积概率为46%),尤其对重金属和农药类有机物反应灵敏,其中对农药类有机物最为敏感(平均累积概率为26%),表明稀有鮈鲫可作为潜在的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生物和水质监测指示生物.在鱼类敏感性排序中,鲤科鱼类对各类环境污染物较为敏感,其中小型鲤科鱼类——稀有鮈鲫在鱼类敏感性排序中位置稳定,对大多数污染物的敏感性超过斑马鱼、黑头呆鱼、日本青鳉等国际标准试验鱼种,并且具有本土性、易人工繁育、生物背景清晰等优点,表明稀有鮈鲫是现阶段我国水质基准及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潜在本土受试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