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524篇
安全科学   549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08篇
综合类   1546篇
基础理论   202篇
污染及防治   306篇
评价与监测   103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20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altzman实验系数的测定(改进的saltzman法)王玉平,陈涛(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110015)王娟,杜萍萍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ricss-Saltzman法)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氮或氮氧化物浓度的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2.
朱智  刘新民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135-137,148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光度法测定总氮的空白吸光度高的主要原因是:K2S2O3是220nm波长上有特征吸收,适当降低K2S2O3、NaOH的用量,延长消解时间,使用二次蒸馏水,用低浓度亚砷酸钠溶液,还原消解后剩余的极少量的K2S2O3,可以降低空白吸光度。K2S2O3-NaOH碱溶液不稳定,使用期短,三天后氧化能力迅速降低,原因是:K2S2O3溶液中,加入NaOH,加速了K2S2O3的分解。K2S2O3和NaOH分别配制,并在K2S2O3溶液中,加入少量HCl,抑制其水解。两种溶液可使用半年以上时间。  相似文献   
23.
张毅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74-278
结合在建工程清水河大花水电站实例,本文对黔中地区二级阶地堆积物边坡成因、堆积物物质成份、结构与其物理力学特性作了分析、总结,初步探讨了贵州省二级阶地堆积物边坡稳定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望能给正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行以一定的参考,并对工程建设区的二级地堆积物边坡稳定性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4.
盐度影响铬对真鲷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盐度突变对真鲷幼鱼存活的影响及不同盐度(10.09~30.59)条件下铬对真鲷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盐度高于9.18时,盐突变不会导致真鲷幼鱼死亡;当盐度低于3.67时,幼鱼死亡率为100%,其96h半致死盐度为6.85。另外,盐度越低,Cr6+的LC50越低,说明盐度降低会加大Cr6+对真鲷幼鱼的毒性。基于上述结果,在分析某一海域鱼类致死原因时,必须对污染物质的毒性效应和环境因子的变化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5.
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应用于煤气废水的处理.通过对过氧化氢投入量与COD的比例关系、反应时间对酚类物质去除的影响实验分析,当COD与H2O2的浓度比为11时,反应进行30 min后,可以使废水中可降解的酚类物质基本去除,并在实际应用中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
金属铁还原降解2,4-二硝基甲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属铁对2,4-二硝基甲苯(2,4-DNT)的还原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2,4-DNT的还原降解与溶液初始pH值、初始浓度和溶解氧等因素有关.氯离子能消除金属铁的钝化现象.金属铁表面附载的铜对2,4-DNT的还原降解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7.
在电子活度 (pε)和 pH优势区域图上 ,建立了包括氯酸根、二氧化氯、亚氯酸、亚氯酸根、次氯酸、次氯酸根、氯气和氯离子的氯体系多元平衡模式 ;发现二氧化氯在极强酸度和高电子活度区域稳定存在 ,水溶性二氧化氯则不稳定 .同时 ,根据反应自由能变化 ,提出了摩尔电子驱动力的概念 ,借助它分析了二氧化氯在水溶液中的歧化趋势 ,结果表明 ,二氧化氯在碱性溶液中的歧化反应远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得快 ,在全 pH范围内 ,二氧化氯表现出趋于强酸环境而保持自身稳定的趋势 ,与由pε- pH优势区域图所确立的二氧化氯稳定区定位相一致 ,从而验证了二氧化氯稳定存在区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针对化工行业含苯废水予处理困难之现状,利用高效新型吸附剂,对含苯废水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以测试吸附柱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量,并获得最佳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9.
第十四类有机酸 活性特点: 羧酸是具有HO-C=O官能团的有机物.在羧酸中,碳原子以SP2杂化成键,羟基氧的孤电子对与碳氧双键相共轭,使得C-O键加强,O-H键减弱,从而羧基中的氢可以离解,并且离解后形成的羧基负离子由于共轭加强,更增加了羧基负离子的稳定性,因而羧酸具有弱酸性.同时,也正是由于共轭而使羧基碳的亲电能力减弱,只与较强的亲核试剂(如金属烷氧化物)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30.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法从株洲清水塘地区的土壤、污泥初步筛选了9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筛选并经过多次隔代培养,得菌种B212和B23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较高.在相对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B212处理高岭土悬液时的最佳投加量为1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7,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9h,最高絮凝率达92%;B233处理高岭土悬液的最佳投加量为2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8,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5h,最高絮凝率达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