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3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846篇
安全科学   984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526篇
综合类   3084篇
基础理论   507篇
污染及防治   178篇
评价与监测   185篇
社会与环境   690篇
灾害及防治   241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获得区县尺度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物料衡算法和排放因子法,估算三明市2015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选取经纬度坐标、路网、土地类型和人口等数据作为权重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1km×1km高精度网格,分析各类排放源污染排放的数值和空间特征。结果显示,2015年三明市SO_2、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s)、PM_(10)、PM_(2.5)和NH_3的排放总量分别为5.22×10~4、5.80×10~4、1.88×10~5、7.92×10~4、3.23×10~4、2.26×10~4 t。污染贡献方面:工业源是SO_2的排放主要来源;NO_x的主要排放源为工业源和移动源;天然源对VOCs排放有显著贡献;工业源和扬尘源是PM_(10)和PM_(2.5)的主要贡献源;NH_3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源。空间分布方面:SO_2、NO_x、PM_(2.5)和PM_(10)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城镇化程度高的永安市和梅列区,VOCs与NH_3排放则与植被分布和农业生产水平密切相关。与2007年和2009年三明市的排放清单对比,发现工业排放控制政策及秸秆禁烧令的实施对PM_(2.5)、PM_(10)和VOCs的减排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遥感监测、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00—2020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水平整体不断提高,高水平区集中分布于各地市的市区,较低及以下水平县区趋于沂蒙山区、半岛丘陵地区和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集中分布。(2)2000—2020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值集聚区不断扩展,低值集聚区持续收缩。(3)山东土地城镇化水平受地理区位、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控能力、工业发展水平、开放水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驱动因子协同效应呈现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993.
利用1981-2019年青藏高原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主要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大雨和暴雨非常少.年平均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总体均呈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状态. 1981-2019年小雨等级降水日数总体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高原东侧和东南侧显著减少;中雨等级的降水日数总体呈显著的增多趋势,显著站点主要出现在青海东北部和四川中部;大雨和暴雨等级降水日数总体为不显著的增多趋势.1981-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其中小雨、中雨和大雨通过了95%置信度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雨等级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由0.1-1 mm的降水日数减少导致,而小雨等级降水量的增多则主要由6-10mm的降水量增加引起.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非常大,总体上小雨日数为减少趋势,其他等级降水日数和所有等级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图10表1参31)  相似文献   
994.
漳河上游地区众多的水利工程改变了流域水循环,同时也影响了河流泥沙和生源物质的循环过程。为揭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沉积物中磷的赋存特征,采用改进后的连续化学萃取法分析了漳河上游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漳河上游沉积物中的TP含量为405.94~899.98 mg/kg,低于我国其他主要河流,接近我国东部平原湖泊含量水平。漳河上游的TP富集指数(PEI)均值为1.15,表明漳河上游富营养化风险较高。可交换态磷(Ex-P)、铁锰螯合态磷(BD-P)、铁铝氧化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HCl-P)分别占沉积物中TP含量的1.13%、33.96%、12.99%、35.05%。BD-P和HCl-P是沉积物中主要的磷形态,Ex-P的含量最低,NaOH-P的含量波动最大。漳河上游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含量约占TP含量的38.36%~52.04%,其中,清漳干流的BAP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河段。清漳源头的水土流失及浊漳河的磷输入对漳河上游BAP含量的贡献较大。统计分析显示,漳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中,TP和磷形态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差异,表明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代表的强烈人类活动对漳河上游沉积物中磷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的NaOH-P含量与沉积物中黏土和粉土的占比有较高的相关性,BD-P和NaOH-P是控制沉积物中BAP构成的重要因素,Fe含量是沉积物中TP含量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995.
陆钰 《劳动保护》2022,(4):82-84
造船工业生产现场环境复杂,船舶舱室结构形态各异,火灾爆炸、高处坠落、有限空间中毒窒息等安全风险因素交错,加之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容易触发事故因素“多米诺骨牌”倒塌,而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作业人员灼烫、骨折、昏迷等不同程度的人身伤害。  相似文献   
996.
2022年,南通市应急管理局将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通过推进、提升、巩固,实施“本质化安全、制度化管理、自动化阻隔、实时化监控、现代化救援”清单管理,助力南通建设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全国样板。  相似文献   
997.
998.
为提升紧急情况下复杂建筑空间中应急疏散引导的疏散效率,采用仿真模拟方法,提出1套可适用于复杂建筑空间人员应急疏散的无人机引导模型,该模型通过改进传统算法和构建新方法,实现无人机空间遍历移动规则寻优、无人机引导路径寻优以及基于“障碍物空间场域”建筑空间区域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无人机引导,采用单无人机和多无人机协同引导疏散,可大幅缩短整体疏散时间,有效减少疏散路径当量长度,提高疏散效率并保证路径安全,为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和疏散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9.
为全面辨识系统风险并准确评估系统安全状况,从3元空间(信息-物理-社会)融合视角出发,界定安全态势感知概念并解读其内涵,提出安全态势感知概念模型和理论模型,并解析安全态势数据采集层、觉察层、理解层、投射层和预警层的具体内涵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3元空间融合视阈下的安全态势感知,能够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同步采集安全态势数据,在现有安全态势感知(安全态势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基础上,实现对人、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感知,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安全态势,为安全态势感知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铁路水害环境致灾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0—1998年近20年间的共3182次水害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对中国铁路水害的自然环境致灾因子作了分类,验证了其与太阳黑子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降水致灾的发生频数与断道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地形、地质对铁路水害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