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38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596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对2013年1月于北京城区采集的40组道路灰尘样品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冬季道路灰尘频率曲线呈单峰态或双峰态分布,单峰型峰值粒径为112~237μm,双峰型第一峰值粒径为189~286μm,第二峰值粒径为42~57μm。道路灰尘平均粒径为183μm,分选性差,呈极不对称的极正偏宽峰态到窄峰态,属砂土。道路灰尘是局地灰尘和区域灰尘的混合物,且主要为跃移或短时悬浮颗粒物,对大气悬浮颗粒污染物的贡献量不大。研究4种不同道路类型灰尘发现,平均粒径从大到小顺序为快速路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分选系数与偏度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峰度无较大区别,细颗粒含量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主干路灰尘污染贡献率更高,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潜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22.
北京某垃圾填埋区空气细菌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某垃圾填埋区中作业区和覆盖区的空气细菌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四个季节空气细菌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垃圾填埋区作业区空气细菌浓度四季变化特征较覆盖区显著,且空气细菌浓度高于覆盖区。垃圾填埋区作业区和覆盖区四季的空气细菌粒子主要分布在前4级中,且在第Ⅵ级(<1.0μm)中分布比例最小,但分布规律不完全相同。秋季作业区最易感染人体的空气细菌浓度最高。垃圾填埋区作业区和覆盖区空气细菌中值直径最小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923.
我国地表水体悬浮物含量和颗粒粒径组成的时空分异明显。该研究筛分3种粒径颗粒,研究不同粒径颗粒中赋存的磷形态及其解吸-吸附磷的能力特性差异,探讨不同悬浮物含量引起水体总磷(TP)测定结果偏差情况及改进建议。结果表明,粒径d<30 μm颗粒所赋存总磷、生物有效态磷含量明显高于50~150 μm、30~50 μm颗粒,水空白环境下粒径<30 μm颗粒所释放磷量也最高,等温吸附条件下粒径<30 μm颗粒具有更高的磷吸附能力。通过Freundlich交叉型吸附曲线拟合,粒径50~150 μm、30~50 μm、<30 μm颗粒的磷解吸-吸附平衡质量浓度分别为0.84、0.63、0.58 mg/L,粒径<30 μm颗粒在地表Ⅰ~Ⅴ类水体(TP≤0.4 mg/L)中更易达到磷解吸-吸附平衡状态。我国地表一般水体中悬浮物含量大多在零至几千mg/L范围,而使用 "静沉30min-消解" 国标前处理方法无法保证统一的沉降效果,使得水体TP含量测定结果偏低或偏高。针对地表一般水体,建议同时增加"混匀-消解-过滤"前处理方法测定水体TP含量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24.
采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对西安市大气矿尘颗粒物进行连续12 d在线分析,共采集到107 425个同时含有正负质谱信息的矿尘颗粒,矿尘颗粒物占PM_(2.5)样本数的8.44%。结果表明,矿尘颗粒物的正离子碎片成分以Na~+、K~+、Al~+、Ca~+、CaO~+、Fe~+为主,同时还含有Pb~+等,负离子碎片成分以NO~-_2和NO~-_3为主,另外还含有HSO~-_4、SiO~-_3、HSiO~-_3、H(NO_3)~-_2等。在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矿尘颗粒物中贡献较大的几类(如含钙、含铁、铁氧颗粒物等)大多是老化的成分。将观测阶段采集到的矿尘颗粒纳入本地污染源谱进行来源分析,其主要来源为扬尘源、工业源、燃煤源和汽车尾气源等。  相似文献   
925.
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颗粒物数浓度及其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对上海市浦东城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0.5~20μm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其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发现,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为360个/cm3,其中0.5~1.0μm颗粒物数为345个/cm3,占总颗粒物的95.7%;1.0~2.5μm颗粒物数为15个/cm3,占颗粒物总数的4.1%;2.5~20.0μm颗粒物数为0.6个/cm3,占颗粒物总数的0.2%。当空气质量为AQI≤50、50AQI≤100、100AQI≤200、AQI200时,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为77.5、243.2、522.6、868.5个/m3。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小于PM2.5颗粒物数浓度增加显著且对总的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也有所增加,且AQI200时,PM2.5中1.0~2.5μm颗粒物数浓度贡献增幅最大;此外,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颗粒物数浓度的日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于空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6.
为保障新时期工贸冶金煤矿行业的安全发展,以典型金属材料——TC4钛合金、Q235钢、304不锈钢及铝、镁、锌、铜合金的摩擦火花颗粒为研究对象,探究金属材料摩擦区域温度、火花颗粒表面形貌、粒度特征及引燃特性。结果表明: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对摩擦火花的发生情况具有明显影响;高熔点、高硬度、低热导率金属材料——TC4钛合金、Q235钢、304不锈钢更易产生摩擦火花颗粒,其摩擦接触点最高温度分别为462℃、750℃、801℃。摩擦试件的压力和旋转圆盘的转速直接影响摩擦火花颗粒的粒径和单位时间的火花量:随着摩擦试件压力增大、旋转圆盘转速增加,摩擦火花颗粒粒径、单位时间火花量呈现增长趋势。摩擦火花颗粒能够引燃氢气空气混合物与酒精液雾,所形成的爆炸燃烧环境又加剧了摩擦火花颗粒的爆裂燃烧,加大了摩擦火花颗粒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27.
漆磊 《四川环境》2023,(5):25-30
为实现自养生物脱氮,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小试反应器(R1~R3)培养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 CANON)颗粒污泥,考察了不同上升流速、水力剪切力和溶解氧浓度下CANON颗粒污泥浓度和粒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后,污泥浓度呈现出R2>R1>R3,R1、R2成功实现CANON颗粒污泥启动,并且实现了颗粒化,而R3中较高的上升流速、水力剪切力导致系统内污泥易碎裂从而洗出系统,导致R3未能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928.
浮游藻类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定量分析是开展生态研究的基础.选取北京城区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6—7月(夏季)、10月(秋季)对北运河水系22个站位的表层水进行采样调查,探究利用流式影像术(FlowCAM)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浮游藻类的细胞丰度和粒径组成均存在着明...  相似文献   
929.
为了解决矿井机电硐室热害问题,基于局部排热降温方案,研究风流与喷淋液滴热湿传递规律,通过引入体积换热系数,建立两相流热湿传递模型,并推导单个液滴粒径演变方程。利用上述理论关系,结合试验数据,开展数值仿真,量化液滴粒径及速度、水气比、风速和相对湿度对热湿传递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体积换热系数是空气流速、液滴粒径及速度和水气比的函数;减小液滴粒径不仅可以有效增大气液接触面积,还可以增大体积对流换热系数,但也加快了气液相对速度的衰减,减弱了两相掺混强度,进而引起体积换热系数迅速衰减,影响热湿传递进程和速率;存在临界粒径,使得液滴-空气在减湿冷却过程中气液终态温湿度趋于一致。基于工程背景,得到在排热风温为50℃,喷水初温为25℃条件下,临界液滴粒径为243μm,喷水室临界尺寸为0.6 m时,可使风温降低10℃。研究结果可为矿井机电硐室降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0.
针对不同浓度聚合物的油包水和水包油乳状液,采用显微镜拍照分析和激光粒度仪两种方法,测试聚合物浓度与粒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油包水型乳状液,当聚合物浓度≤500mg/L时,聚合物浓度越高,乳状液粒径越小。对于水包油型乳状液,当聚合物浓度≤300mg/L时,聚合物浓度越高,乳状液的粒径越大;当聚合物浓度300mg/L时,乳状液的粒径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