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43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1467篇
基础理论   236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31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海海洋大气颗粒物中元素浓度及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平生  胡朝晖 《环境化学》1994,13(6):498-503
本工作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光测定近中国海域上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14个元素的浓度、粒径分布及富集因子。研究发现,在开阔海域大气污染元素和地壳元素主要来自亚洲大陆长距离输送的贡献,海水元素浓度受海盐气溶胶的控制,估算近中国海域大气中的尘土量为0.4-2.3μg/m^3,尘土粒子的输入量控制着海洋大气颗粒物中地壳元素浓度。  相似文献   
992.
随着上海大规模在企业安装CEMS在线监测系统,调试检测显得日益重要.颗粒物CEMS最优化拟合曲线的选择是调试检测的关键,12例调试检测数据以及7例验收报告分析表明:线性拟合曲线是首选,当其不能满足调试检测要求时,二次多项式和对数拟合曲线可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93.
土壤粗胡敏素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应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不同pH、离子强度、温度、Cu2+浓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粗胡敏素(CHM)对Cu2+的吸附作用,并与相应胡敏酸(HA)的吸附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H为2~4时,CHM对Cu2+的吸附率较低;随着pH的提高,吸附率增大;pH=7时,吸附率接近100%.随离子强度(0.01~1.00mol·L-1)增加,CHM对Cu2+的吸附量下降,其对Cu2+的吸附包括电性和专性吸附2种作用.随温度(25~45℃)的升高和Cu2+浓度(0~1000mg·L-1)的增加,CHM对Cu2+的吸附量增加,并与Langmuir方程拟合程度最好,25℃和45℃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61mg·g-1和14.31mg·g-1.CHM对Cu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划分为快速(0~120min)和慢速(120~1440min)反应阶段,抛物线扩散方程拟合效果最好,与HA相比,CHM对Cu2+的吸附规律与HA相似,但其吸附量低于HA;表观热力学参数(△G、△H、△S)表明,CHM对Cu2+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和熵增加的过程,Cu2+在CHM上的吸附力大、活动性小、不易解吸,而在HA上的吸附力小、活动性大、容易解吸;活化能(E)和活化热力学参数(△G#、△H#、△S#)表明,CHM对Cu2+吸附所需能量多、活化熵高、吸附速率小,而HA对Cu2+吸附所需能量少、活化熵低、吸附速率大.  相似文献   
994.
 选择辽宁某地67 名硼作业男工及附近68 名非硼作业男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环境及生物样品中16 种元素进行分析,比较2 组人群多种元素的作业环境污染水平、血清和精液中的浓度水平及在精液中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硼作业组工作场所空气颗粒物污染严重,颗粒物中多种元素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饮食中的暴露差异较小;硼作业组血清和精液中元素B、As、Se 和Zn 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液中元素Cu、Mn 和Pb的浓度也有升高的趋势;硼作业工人长期职业暴露可能会使精液中元素As、Mn 和Pb 产生蓄积.  相似文献   
995.
渤海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是海水总吸收系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光学和水色遥感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利用2005年测量的渤海黄色物质与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回归了两者吸收系数的曲线斜率,平均值分别为0.012和0.014 nm-1,这与国外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分析了吸收系数和曲线斜率的时空分布,发现两者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非色素颗粒物与黄色物质的两种来源导致的.  相似文献   
996.
燃煤锅炉可吸入颗粒物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于空气动力学直径分级的低压撞击器(LPI)对4台燃煤锅炉除尘器前后飞灰颗粒进行13级采样,研究了不同除尘器入口和出口PM10的颗粒粒径排放规律及元素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除尘器前后PM10质量粒径均呈双峰分布,其峰值分别在0.1 μm和2.36~3.95 μm附近.无论是文丘里水膜除尘器还是静电除尘器,粒径为0.1~1 μm左右的颗粒的除尘效率最低,最低效率值在50%~65%左右.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的收集效率差别很大,对粒径为10 μm左右颗粒的收集效率为96%左右,而对亚微米颗粒的收集效率在62%-83%之间.PM10中各级氧化物组成表明较易气化元素,如s和Na等在小粒径颗粒上有明显富集趋势,而不易气化元素Si和Al等在大粒径颗粒上富集;这说明小粒径颗粒可能为气化-凝结机理形成,而比较粗的颗粒可能是通过煤焦和矿物质的破碎以及内部矿物质的聚合形成.  相似文献   
997.
分析2012年采暖季和非采暖季郑州市、洛阳市和平顶山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中22种无机元素含量和污染特征,采用富集因子法、因子分析法研究当地PM_(2.5)中无机元素来源。结果表明:3个城市PM_(2.5)中无机元素总量在采暖季均高于非采暖季,不同季节占PM_(2.5)质量浓度的比例为1.7%~3.6%。Al、Na、Ca等地壳元素在PM_(2.5)中占比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而Zn、Pb、Cu等人为源元素的占比随PM_(2.5)浓度增加无明显下降趋势。3个城市PM_(2.5)中Se、Cd、Br的富集因子高于1 000,Pb、Zn、Cu的富集因子为100~1 000,Co、Sc、Cr、Ni、As、Mn、Ba的富集因子为10~100,说明这些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源。13种人为源元素质量浓度在22种元素中占比为18.9%~26.3%,K、Fe、Ca、Al等4种元素占比为67.9%~76.1%。因子分析结果表明:3个城市无机元素来源组成有很大相似性,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扬尘和建筑尘等,但Ni、Co、Sr、Ba还有来自其他排放源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我国4座燃煤电厂5台不同容量机组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FGD)系统进、出口烟气中颗粒物的实测,计算各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对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WFGD系统对烟气中总颗粒物的去除效率介于46.00%~61.70%之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PM1的去除效率介于-12.61%~-1.58%之间,对PM2.5的去除效率介于-2.02%~8.50%之间,对PM10的去除效率介于42.63%~58.68%之间,对PM2.5及更小的亚微米颗粒的去除作用非常有限且波动较大,工况不佳易出现逆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999.
应用大型空气质量实验舱平台,分别测试盘式固体蚊香、片型电蚊香和液体电蚊香的PM2.5和主要气态污染物散发量。采用定释放浓度法,获得PM2.5和主要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结果显示,盘式固体蚊香、液体电蚊香、片型电蚊香的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12.9、1.3、2.6mg/h,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排放因子分别为103.4、69.5、58.8mg/h,甲醛排放因子分别为16.0、8.9、12.5mg/h,3种蚊香排放的主要苯系污染物排放水平相当,此外盘式固体蚊香还散发CO,排放因子为925.4mg/h。对盘式固体蚊香散发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进行了拟合分析,发现数浓度谱分布具有良好的自模性,拟合得出计数中位径(CMD)为90nm,几何标准差(GSD)为1.65;假设蚊香释放颗粒物为密度1.4g/cm3的球形颗粒,利用质量浓度和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反算得出各类蚊香散发颗粒物的数浓度排放因子。通过案例计算,发现房间在正常通风条件(换气次数为2.0次/h)下使用各类蚊香时散发的TVOC浓度将超标1.8~3.2倍,甲醛超标1.5~3.0倍;盘式固体蚊香散发的PM2.5超标近1.5倍,CO超标1.7倍。对封闭环境下,通风条件很差(换气次数为0.5次/h),此时所有污染物浓度将增大4倍,污染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克拉玛依市空气质量特征,对2015年克拉玛依市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空气质量整体较为清洁,优良天数占有效监测天数的91.5%,PM_(2.5)平均浓度为31μg/m~3,PM_(10)平均浓度为64μg/m~3,PM_(2.5)在PM_(10)中占比近半;SO_2和NO_2浓度相对不高,NO_2/SO_2比值为2.4,流动源问题相对突出;对各项污染物的综合指数分担率分析发现,克拉玛依市PM_(10)和PM_(2.5)为综合指数分担率最高的因子,不足四分之一,O_3排第三位,超过五分之一,SO_2最低,仅为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