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5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湖北省粮食产量与耕地非农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食产量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耕地非农化是湖北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但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存在着低度负相关关系。耕地非农化会从耕地数量和质量上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从而影响粮食产量总产的变化,因此需要从法律、制度、技术、行政和意识方面保护耕地,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2.
中国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安全系统的视角出发,运用VSD的脆弱性分析框架,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1-2015年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探究了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暴露性指数呈现出2阶段下降特征,年均下降0.121;敏感性指数呈现出快速上升和基本稳定的两阶段变化特征;适应能力指数则一直上升,年均提高0.117。(2)1991-2015年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粮食安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其变化过程可划分为1991-1999年、2000-2003年和2004-2015年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粮食安全水平的总体提高是基于“吃饱”水平上的提高,而第三阶段是基于“吃好”水平上的提高。(3)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个因子共同驱动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的变化,2000-2015年的第二阶段四因子对粮食安全脆弱性的驱动作用明显小于1991-1999的第一阶段,且第一驱动因子由第一阶段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转变为第二阶段的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43.
为我国粮食安全构建高质量的生态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定。而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构建高质量的生态屏障是林业部门应做的贡献。本文认为,良好的生态条件是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4.
由于我国人地关系紧张,耕地非农化对于耕地总量及粮食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空间特征已经成为研究焦点。论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详细地分析了耕地非农化、耕地非农化与耕地综合质量关系及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在1993~2003年10年间耕地非农化面积为16.599×104hm2,耕地非农化率为1.012%,年均耕地非农化率为0.101%,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分别是耕地非农化程度最高、最低的两个省份,耕地非农化率分别为2.138%和0.215%,东北三省交通位置优越及沿海的县(市)耕地非农化程度较高;②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大,但以占用中下等耕地为主,中下等耕地非农化面积占该省总耕地非农化面积64.2%;而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区域绝大部分都是上等地,分别占本省耕地非农化面积的90.9%和52.2%;③东北1993~2003年10年间因耕地非农化共导致粮食减产9.106×108kg,以吉林省为最,占总量的59%。建议禁止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建设用地占用上等耕地,而严格控制吉林省的建设用地过快发展,注重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协调,是落实东北三省未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5.
太湖流域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与粮食安全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太湖流域既是中国传统粮食高产区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论文从宏观视角探讨了该区1985-2010年27个县域粮食生产时空变化格局及粮食安全水平,结果表明:时间演化上该区粮食产量不稳定,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历经波动发展-急剧减少-稳步增长三阶段;空间差异亦较显著,除西北4个县域,其余地区粮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粮食生产重心逐渐由中部向西北偏移,县域粮食生产相对优势弱化,整体粮食生产能力降低;粮食总产变异系数和70%以上年份波动系数超全国平均水平,粮食安全风险大;粮食不安全县域增多,2010年59%的县域粮食不安全。未来该区仍受到耕地数量减少和质量退化威胁,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并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区域差别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6.
这是一条可怕的消息:国际粮食价格已经达到了30年来的高峰,并在多个国家引起了暴乱。据估计,粮价上涨危机将一亿人推向饥饿境地。  相似文献   
147.
简讯     
财政部立足“4个注重”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国土资源部公布典型矿产资源违法案查处情况;审计署下半年关注粮食安全和环保;环保部将核查各地减排;第18个全国“土地日”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48.
图片新闻     
10月25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落下帷幕。与会的45个成员领导人齐聚北京,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和深化亚欧合作交换意见,向全球展示了亚欧领导人携手努力、共度危机的信心。四次全体会议分别讨论了国际金融危机、粮食安全、救灾合作、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加强不同文明对话问题等议题,通过了《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3项成果性文件,  相似文献   
149.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区域。本文梳理了近期黄河流域的相关研究,从粮食安全视角下分析了黄河流域现阶段在流域水效率、流域水管理机制、流域水生态文明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黄河流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两方面建议。一是创新流域水管理机制,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积极改进水资源管理方式,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合理调控水价,完善黄河流域水权市场建设。二是践行"两山"理论,提升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四大体系"和"七大区域",推进生态廊道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前布局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