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40篇
安全科学   216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616篇
基础理论   161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江西南部鹤仔片麻状花岗岩类Pb-Pb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南部鹤仔一带的片麻状花岗岩体是在武夷山西南坡江西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片麻状花岗岩体.选取晶形好,无磁性锆石进行了Pb-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1848±20Ma、1774±20Ma,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为996±29Ma.它对进一步认识该区"中条"至"晋宁"期岩浆活动构造背景,中深变质岩时代确定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三丁基锡对蓝子鱼的激素和酶指标及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静态暴露方式研究三丁基锡氯化物(TBTCl)对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毒性效应.当蓝子鱼暴露于40~4000 ng·L-1 TBTCl中10d或20d后,雌鱼和雄鱼的肝体指数显著升高,鳃、肝脏、脾脏、心脏、皮肤等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上述病变随毒物暴露剂量或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加剧.与对照组相比,暴露10d后,40 ng·L-1组的血浆睾酮水平和400 ng·L-1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4000ng·L-1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极显著升高;暴露20d后,各处理组的血浆睾酮和皮质醇水平无显著变化,但40、400 ng·L-1组的肝脏GST活性显著升高.结果提示,肝体指数、肝脏代谢酶活性、血浆皮质醇水平,以及有关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以作为评估三丁基锡等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33.
全球化和城市化使得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挑战,城市可持续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利用欧洲城市改造的案例对城市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城市可持续性的原则、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重点讨论了欧洲地方环境行动计划,以及项目特点、预算来源、战略目标、管理形式和行动计划与方案,指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普遍的公众参与、充足的资金来源、相关利益人的协作体、信息技术应用是城市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提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确定了一种新型的“砂阻尼材料”用于球磨机噪声控制,已获得理想的降噪效果。选择了球磨机筒体阻尼衬板及最佳阻尼(橡胶)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35.
我国有机硅生产中废触体的治理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有机硅生产中采用直接法合成甲基单体所产生的废触体的治理及利用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并对国内目前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6.
扬子地体上石炭统船山组内核形石极为丰富,按照内部结构和构造可分五种纹层类型、二种壳层构造和四种核心结构。核形石并非过去所认为的单一的“葛万藻核形石”,而可以根据形态和壳层中的生物组合划分为十种基本类型,其沉积环境有滩、潮下低能带和泻湖等。 石炭纪晚期,由于全球的气候发生强烈分异,从而在低纬度地区产生大量分泌粘液的缠绕生物(藻类为主),核形石就是由这种缠绕生物捕集沉积质点围绕核心而成,其形成过程有四个阶段—核心形成阶段,壳层形成阶段、沉积搬运阶段和成岩后生阶段。 在成岩后生阶段,核形石岩可以产生大量的核间和核内溶孔,这对于油气、矿液的储集和运移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37.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与测试方法的研究是近年来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发展方法学,如基于鱼类实验动物的离体或活体测试方法.对内分泌干扰物鱼类筛选测试的科学基础、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性标志、筛选测试方法以及用于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的几种主要鱼类实验动物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内分泌干扰筛选测试鱼类实验动物,并提出系统的鱼类实验动物培育和筛选测试方法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8.
用电凝聚法处理轧制乳化废水,探讨了影响破乳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处理轧制乳化废水的效果很好,浊度去除率可达99.6%,COD去除率达99.5%。此外,还发现电凝聚法的处理效果优于药剂絮凝法。  相似文献   
39.
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9日在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分别发生8.7级和8.5级强烈地震后,对江苏地区前兆体应变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这两次地震的震后都记录到了显著的异常,且异常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本文列出这些异常并浅析,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印尼大震对我国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0.
采用浓度梯度污染暴露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和重金属Cu2 、Cd2 的毒性效应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油烃和Cd2 、Cu2 对沙蚕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暴露4 d和10 d后,石油烃LC50分别为440和110 μg·L-1,Cu2 分别为1 150和570 μg·L-1,Cd2 分别为5 090和2 500 μg·L-1,相应的生态毒性大小为:石油烃>Cu2 >Cd2 .在Cd2 、Cu2 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抑制率均低于50%.而在石油烃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最高抑制率可达90%以上;而且,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与石油烃的浓度显著相关.可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较灵敏地反映出石油烃对沙蚕的污染效应及其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