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再生纤维素膜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掩埋、平皿培养和CO2释放试验分别测试了再生纤维素膜的生物降解性。试验结果表明:膜的失重随掩埋时间而增加;不同试验菌株对膜有不贩降解活性,其顺序为木霉T-311〉黑曲霉A-305〉青霉P-307;掩埋或用菌株T-311接种42d后,膜的生物降解率可超过70%;在膜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失重、菌株在膜表面的可见生长和CO2释放分别是膜不同降解程度的表征,彼此既相关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72.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在蔬菜-花卉秸秆联合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滇池流域典型的蔬菜废物和花卉秸秆为堆肥原料,以本实验室筛选、保存的17株纤维素降解菌和1株购买的产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lavigena)为复合接种剂,对不同接种条件和控温条件下的联合堆肥中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次发酵的初始阶段,以体积分数0.5%的接种量向堆肥中接种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可有效提高发酵过程堆料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群密度,并使其迅速成为优势菌群,尤其是当堆体处于控温55℃的工况条件时,其菌群密度可保持在3.84×109~1.80×1010CFU/g;在二次发酵的初始阶段,以体积分数1%的接种量接种,可有效提高二次发酵阶段堆温的回升.对堆料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以及堆肥终产物的粒径分布指标--过筛率的检测表明,接种的复合纤维素降解菌可有效地降解堆料中的木质纤维素,接种处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比不接种处理高23.64%,接种处理堆肥终产物的过筛率(2.0 cm)比不接种处理高18.28%.研究表明,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进行二次接种二次发酵,能够有效地促进蔬菜-花卉秸秆联合好氧堆肥中物料的纤维素组分的降解,达到加快堆肥进程,提高堆肥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在UASB工艺中如何改善酒精废醪出水水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 :形成和保持沉淀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是改善酒精废醪厌氧出水水质的根本点。并得到合理控制UASB ,发挥其最大优势的工艺思路。并且通过生产性的试验 :UASB稳定负荷率为1 2 .5kg/m3.d,处理效率稳定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74.
利用木薯渣进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自然界中筛选出6株相互间无拮抗作用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混合发酵,研究了该混菌以工业废弃物木薯渣为原料发酵的最佳产酶条件是:培养基配方为木薯渣4 g,黄豆粉0.75 g,KH2PO40.20 g,NaCl 0.02g,MgSO4·7H2O 0.015 g,蒸馏水1 000 mL;发酵工艺为初始pH=7.0,培养温度40℃,每250 mL锥形瓶装培养液140mL,接种量3%,在140 r·min-1转速下发酵72 h.结果表明,混合菌的发酵可大幅度提高纤维素酶活力及对还原糖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75.
我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的水葫芦,可在微波联合碱作用下实现能源化利用,制取燃料酒精、氢气、甲烷等清洁燃料。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研究了微波联合碱对水葫芦降解和糖化的影响规律,包括微波加热时间、功率以及碱用量等。  相似文献   
76.
二茂铁灭火实验平台研制与灭火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二茂铁作为新型的灭火剂已经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还没有二茂铁时于液相或固相燃烧的火焰的作用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此,建造了小尺寸的二茂铁灭火实验平台,用于二茂铁对液体火焰抑制作用的研究.该实验台可以测试二茂铁灭火过程中火焰的温度、烟气的成分和燃料的质量等参数的变化.本文对该实验台的装置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列出了实验中的部分数据,实验数据表明,二茂铁在实验设计的工况下可以有效地熄灭酒精火.  相似文献   
77.
以纤维素为原料,在Na OH/尿素/H2O溶解体系中通过交联作用将橡椀单宁固化在纤维素基体上,制得固化橡椀单宁纤维素基气凝胶(VTCA).通过SEM-EDS、FT-IR、XRD等对VTCA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水溶液中Ag(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VTCA具有明显的三维网格多孔结构,孔隙率达到97.95%,在较宽的p H范围内(1~8)对Ag(I)均保持较高的吸附效率(>7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最高理论吸附量为147.2mg/g.吸附还原研究机理表明,VTCA主要通过静电吸引和螯合作用将Ag(I)吸附到其表面,并通过单宁结构上的酚羟基将其原位还原为Ag0,证明VTCA具有良好的吸附还原性能,能够实现对水体中Ag(I)的回收.  相似文献   
78.
为开发降解纤维素产丁酸菌的种子资源,从牛粪、猪粪堆肥、玉米地土壤和腐木混合物的富集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厌氧降解纤维素产丁酸菌.该菌株细胞呈杆状,长7.1~9.1μm,直径1.2μm左右,经鉴定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命名为C. Butyricum DCB.在35℃条件下,菌株DCB在纤维二糖液体培养基中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6536h-1,世代时间为1.06h,纤维二糖降解速率为0.1g/(L·h),丁酸生成速率为0.06g/(L·h).该菌株利用纤维素发酵产丁酸的转化率高达0.23g/g,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9.
从川西高原贡嘎山区杜鹃林下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构建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复合菌系,并对秸秆降解效果进行分析,为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样品及经风干、高温等预处理后,采用平板涂布法进行分离,共获得79株菌株;通过刚果红实验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运用DNS法测定各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arboxymethyl cellulase,CMCase),复筛得到15株具有CMCase活能力的菌株.经滤纸条崩解实验、秸秆崩解实验及降解率测定,最终确定了各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进一步经拮抗实验,选取相互无拮抗的菌株构建5个复合菌系:A(112、146、156、171),B(145、147、150、153),C(110、116、174),D(147、154、171),E(145、146、150、152、153).复合菌系的滤纸酶活(Fpase)与秸秆降解率测定结果显示,组合C对秸秆的降解率较单菌株116提高了50.71%,组合D对秸秆的降解率较单菌株154提高了41.54%.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纤维素降解能力比较好的两个组合中的菌株分别被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以及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本研究表明,复合菌系纤维素降解能力优于单一菌株,C、D两组复合菌系表现出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80.
9月2日,浙江一女大学生与同学在烧烤店进餐时,因服务员调整火焰大小操作不当,向尚有明火的烧烤炉上倾倒液体酒精,导致该大学生全身起火,生命垂危。在这起悲剧中,包含一名餐饮工作者与两名在读大学生在内的三位当事人对安全常识毫无所知,暴露了餐饮行业安全培训的缺失及在校学生安全知识的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