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土壤环境的盐渍化演变过程是盐渍化其它过程研究的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干旱绿洲区选择大麦(Hordeum vulgare L.)作物地不同盐渍化阶段农田为研究对象,并以非盐渍化农田作为对照,探讨农田盐渍化过程中土壤理化特性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随盐渍化程度的加剧,土壤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沙粒含量趋于增加,黏粒含量趋于减少,粉粒含量在重度和极重度盐渍化阶段完全消失。表土层土壤容重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土壤温度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2)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呈波动式降低趋势,而速效磷含量呈波动式增加的趋势。与未盐渍化农田相比,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盐渍化农田土壤表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减少了14.03%、26.26%、42.01%、48.03%;19-08%、35.63%、46.84%、56.88%。(3)随盐渍化程度的加剧,盐分表聚现象明显,除 HCO3-外,Na+、Cl-、K+、Mg2+、SO42-、全盐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与未盐渍化农田相比,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电导率、全盐,SO42-,Na+含量分别增加了31.42%、74.42%、203.95%、693.58%,6.56%、96.38%、86.36%、414.86%,5.23%、114.58%、104.00%、430.32%,31.46%、145.22%、345.11%、1797.70%;HCO3-下降了-11-31%、2.02%、3.75%、10.94%。(4)土壤电导率、全盐、SO42-、Ca2+、Cl-、Mg2+、K+、Na+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正负相关性,与黏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正负相关性,与土壤电导率、全盐、SO42-、Ca2+、Cl-、Mg2+、K+、Na+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这说明,在农田盐渍化过程中,随盐渍?  相似文献   
92.
2014年夏季6~8月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 DOAS)在新疆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三道坝镇、库尔勒市西尼尔镇及博乐市84团农田区观测的NO_2垂直柱浓度(VCD)数据,结合同期的气象数据分析了NO_2VCD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NO_2气体的日变化规律在乌鲁木齐市和库尔勒市农田区呈波浪式多峰特征,博乐市农田区呈明显的双峰形式,且峰值除了库尔勒市在午后外,乌鲁木齐市和博乐市均出现在早晚时段;2新疆绿洲城市农田区在夏季6月(3.327×1015molec/cm~2)的NO_2VCD最高,其次是7月(2.002×1015molec/cm~2),最低是8月(1.656×1015molec/cm2);3NO_2VCD与气温、水汽压气象要素密切相关;由于城市间地势、格局的差异,库尔勒市的NO_2浓度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乌鲁木齐市、博乐市的NO_2浓度与风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3.
随着资源开发的进程加快,人口压力的急剧增加,托克逊绿洲环境质量明显劣变: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草场资源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灾害性天气威胁增大。仅此种种,将直接影响托克逊县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笔者通过对该区的环境考察,提出以下问题,旨在引起大家重视,共同讨论,探求其战略对策,以促进托克逊县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94.
作者在对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了位于新疆南部荒漠最西部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后,指出该地区畜牧业的 4个基本特点,概括了该地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以及牧业生产条件之间的关系。地处内陆,极端干旱,周围高山环绕,绿洲经济与绿洲农业发达,对该地区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有深刻影响。从而作者提出了该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方向与战略。指出今后应以发展集约化的平原绿洲畜牧业为主体。改革饲养方式,加强饲料生产,提高畜群生产水平,近期商品性生产的发展要与自给性生产的发展相结合。使我国这一特殊类型地区的畜牧业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95.
The study on the oasis corridor landscape is a new hotspot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earch in the arid regions.In oasis,main corridor landscape types include river,ditch ,shelterbelt and roa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e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corridor landscape on the transporting mass and energy and obstructing desert landscape expansion and incursion.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we have researched the corridor distribution and its spatial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landscape types in the Jinta Oasis.Based on the dynamically monitoring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of the Jinta Oasis during the latter 10 years by using Remote Sensing(RS) and GIS,the driving functions of the corridors on this change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kinds of corridors‘ characteristics can be quantified by the indexes such as length and width ,ratio of perimeter and area,density and non-heterogeneity.The total corridor length of Jinta Oasis is 1838.5km and its density is 2.1km/km^2.The corridor density of the irrigation land.forest and resident area is maximal,which shows that affection degree of the oasis corridors on them is the most.The improvment of the corridors qua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s on the irrigation land and so on.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RS and GIS technologies and landscape research methods would be an effective means for the corridor landscape research on arid region oasis.  相似文献   
96.
中国西北地区人工绿洲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地区的人工绿洲是当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未来文明建设的主要依托,也是本地区独有的人工生态景观。中国西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于是蒸发量大、降雨量小。光热资源充足为当地的主要气候特征,为人工绿洲的开发与发展准备了前提。通过人为作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把地下水或者河流水引入进行灌溉,增加土壤水份,改善土壤成分,形成了可供人类生存的绿洲。西北地区的人工绿洲经过2000多年的曲折道路,有的已消失,有的正在衰退中,有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土源与引水开垦条件及人工绿洲的发展趋势和现存的生态问题。从而得出,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人工绿洲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总结人工绿洲衰退的原因,提出西北地区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7.
黑河流域地域系统的下游绿洲带资源-环境安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中心的一道生态防线。20世纪后半叶绿洲生态系统严重受损,景观结构急剧恶化,黑河的供水量逐年下降,由50年代的12.25×108m3下降到90年代的7.24×108m3。地下水位也相应降低,土地盐化也在加剧。各种禾草草甸严重退化,并多已演替成为苦豆子群落。为了维护我国西北的这一生态屏障,论文认为必须坚持以恢复与保护自然绿洲为主,恢复胡杨林、沙枣林、红柳灌丛与梭梭林的覆盖率;建立人工草地,改善土地覆盖,建设自然-人工复合绿洲。在绿洲建设与保育工程中必须保证供水,保持地下水位的临界高度,调控水盐动态,发挥生物-景观多样性的系统耦合效应,实现绿洲生态系统健康与资源-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98.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初步分析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绿洲浅层地下水位水质变化的影响。研究数据包括1978、1987和1998年三期遥感数据和近25年8口常年观测井水位数据及1987和1998年两期20口观测井水质数据。结果表明,绿洲随着城市、工矿用地为主的非农业用地和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的持续增加,浅层地下水水位与水质发生了显著性的时空变化。冲洪积扇绿洲主要城镇聚居区地下水位以年均45cm的速率下降,冲积平原下部绿洲地下水位以年均7cm的速率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绿洲地下水水质趋于恶化,矿化度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且冲积平原绿洲地下水矿化度上升的幅度普遍大于冲洪积扇绿洲,这与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土地资源开发、灌排强度、地表蒸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
绿洲生态危机及其预警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绿洲生态环境的特点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了建设绿洲生态危机预警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其概念、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拉善荒漠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亚洲荒漠区最东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阿拉善荒漠植被,历来成为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三大绿洲的天然保护屏障。然而,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气候干旱、沙尘暴频繁、黑河下泻水量锐减,水资源危机,造成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土地盐渍化加重。成为我国沙尘暴主要尘源地区之一。植被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面积缩小,保护功能强大的乔、灌、草植被,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减少消失。绿洲萎缩,濒临消亡,濒危物种亟待抢救。沙漠化面积扩大,吞并草场,埋没农田。每年以1000平方公里速度扩张,沙进人退现象加重,生态难民增多。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向前推进,倾入黄河,阻断公路、铁路、吞食盐场,直接经济损失巨大。阿拉善的生态危机和居延绿洲的严重衰退,直接影响到国防和航天建设。也威胁到了相邻省区以及黄土高原的工农业生产,甚至波及到华北、西北,以及更远的江淮地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是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全民族的问题,已引起国家及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