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91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利用生活垃圾肥生产无土草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中国南方种植的两个狗牙根品种和两个结缕草品种种植于以垃圾为主要组分的基质上,并以田园土和无土基质作对照,对其在不同基质上的生长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结果表明:①不同基质上建植的草坪草,其生长速度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在100%垃圾肥、70%垃圾肥 30%棉子壳以及50%垃圾肥 50%棉子壳无显著差异,并快于且显著地优于其它基质处理和对照75%垃圾肥 25%稻壳与50%泥炭土 50%棉籽壳(CK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好于田园土(CK1)和50%垃圾肥 50%稻壳,而CK1则显著优于50%垃圾肥 50%稻壳。②草坪草品种与基质间亦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狗牙根在100%垃圾肥的表现,显著优于在75%垃圾肥 50%棉籽壳和在50%垃圾肥 50%棉子壳上的表现,并且,75%垃圾肥 25%稻壳与CK2无显著差异,而50%垃圾肥 50%稻壳明显逊于CK1;而结缕草在垃圾肥与棉子壳组合的基质上的生长速度和CK2基质上的无显著差别,并且75%垃圾肥 25%稻壳显著优于CK2,而50%垃圾肥 50%稻壳与CK1无显著差异。③考虑到草坪草的生长表现和基质的相应成本,50%垃圾肥 50%棉籽壳的基质应该是4个试验材料无土草皮生产的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2.
提出了采用加压、加酸处理和加适当的转化剂等方法,使生产硫酸铝废渣中的SiO2活化,并且配以不同比例的P、K元素研制成系列适用于不同作物的新型磷钾配方肥,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3.
电厂直接燃用含硫大于3%的高硫无烟煤,采用最新研究成果磷铵复肥法烟气脱硫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二氧化硫达标排放,而且可以回收磷铵复合肥料,发电成本每度只增加0.015元。芙蓉矿务局为充分利用高硫煤资源,又不污染环境,开辟了一条“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4.
围绕本区旱作农田生产现实,运用“肥力梯度”田区研究,和联合国FAO推荐的概算等方法,所展现出各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耗水系数,和降水应能实现的生产潜力,虽低于灌溉农田的热量生产潜力,却也令人鼓舞。研究揭示,现阶段高原旱作农田降水生产潜力受制于地力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地力水平与耗水系数、作物产量密切相关。研究指出:“干旱固然是高原农业生产经常威胁,然而地力不足,乃是导致水分无谓耗损的更为直接原因”。多种途径,有所侧重地培肥地力,是使降水的潜在生产力充分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5.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机农业培肥理论,从有机肥的特性,作物品质及生长规律,土壤性质和合理轮作复种等方面简述有机土壤培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6.
为了研究兽用抗生素对稻田NH_3挥发的影响,本文采用稻田原位观测试验,分别对比分析了磺胺二甲嘧啶土壤高残留(常规施肥模式,基肥复合肥,追肥尿素)及随有机肥源(基肥猪粪,追肥尿素)进入土壤,对稻田NH_3挥发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无肥料无兽用抗生素处理(CK);基肥为复合肥,无兽用抗生素(CF)及添加磺胺二甲嘧啶处理(CF+SD);基肥为猪粪,无兽用抗生素(CM)及添加磺胺二甲嘧啶处理(CM+SD).结果表明,无论基肥是复合肥还是猪粪,磺胺二甲嘧啶均未改变稻田NH_3挥发的季节性排放规律,但均极显著促进了水稻追肥期的NH_3挥发(P0.01).整个观测期NH_3挥发损失率CF+SD处理和CM+SD处理分别是CF和CM处理的1.65和2.78倍,说明磺胺二甲嘧啶对猪粪为基肥的稻田NH_3挥发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磺胺二甲嘧啶显著促进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而NH_3挥发速率同脲酶活性及土壤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磺胺二甲嘧啶改变了土壤脲酶活性及无机氮含量,进而改变了土壤NH_3挥发.如何控制兽用抗生素的滥用以及随粪源大量进入农田导致的环境生态风险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7.
介绍了日本污泥制肥行业概况,通过对相关标准体系和秋田市污泥堆肥中心运营状况的研究,对我国的污泥制肥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8.
利用实际镉污染土壤(含镉0.08~1.89 mg/kg)进行盆栽试验,研究FeSO4、Fe(2SO4)3、EDTA.Na2Fe 3种铁肥和底施、追施2种施肥方式对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Fe(2SO4)3的印度芥菜生物量与对照非常接近,而施用FeSO4和EDTA.Na2Fe的印度芥菜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底施EDTA.Na2Fe时,印度芥菜地上部Cd含量最低,比对照低76%~85%;追施Fe(2SO4)3时,印度芥菜地上部Cd含量、吸Cd量、对土壤中Cd的净化率均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48%~236%、52%~63%、110%~260%。研究认为底施EDTA.Na2Fe等络合态亚铁肥,可用于改善食用印度芥菜的品质;追施Fe(2SO4)3时,可用于强化印度芥菜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为铁基复合肥生产及其在镉污染土壤修复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9.
小青菜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小青菜(3茬)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含氨基酸肥料)、有机肥施肥模式、无机肥施肥模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2.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能够提高小青菜产量,光合速率,可溶性总糖、蔗糖、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且这些指标与其地上部C/N和C/P比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施肥模式所提供肥料中C/N和C/P比值之间存在正相关趋势,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能够降低小青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且该指标与其地上部和施肥模式所提供肥料中N/P、C/N、C/P和P/K比值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可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能够促进小青菜地上部生长,改善小青菜品质;合理搭配肥料可提高小青菜的光合固碳能力,进而提高小青菜体内C/N、C/P比值,有利于提高小青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0.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8个处理,研究有机富硒肥施硒量与施硒方式对强筋小麦生长、产量、硒在小麦不同器官中富集状况以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有机富硒肥比较,播种前土施有机富硒肥使强筋小麦总生物量、籽粒产量、各器官(根、茎+叶、颖壳+穗轴、籽粒)干物质量分别提高1.0%-14.7%、2.4%-42.4%、1.9%-21.9%、1.5%%-10.6%、1.8%-19.5%和1.3%-18.2%,且在同一土施处理下,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总生物量、籽粒产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不论采用土施、叶面喷施或土施+叶面喷施,小麦地上部硒含量占植株总硒含量的比例最大,而对于根部硒含量占植株总硒含量的比例则表现为土施>土施+叶面喷硒>喷施.此外,施有机富硒肥明显改善了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可溶性糖和蔗糖等营养品质含量(P <0.05),提高幅度分别为0.2%-0.4%、2.9%-10.1%、1.6%-5.1%、1.3%-5.0%、2.1%-7.0%和1.2%-3.5%,且硒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营养品质含量均表现为土施+叶面喷硒处理高于单一土施硒肥处理,以S30+F(土壤基施30 g/hm2+叶面喷施15 g/hm2)处理达到最高值.因此,综合考虑产量、籽粒硒积累量以及品质等因素,实际生产中建议选用施肥量45 g/hm2(土壤基施30 g/hm2+叶面喷施15g/hm2)较为合适;土施+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可促进强筋小麦生长,提高籽粒产量、硒积累量以及营养品质;结果可为有机富硒肥调控下小麦富硒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图2表6参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