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91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氮肥管理措施对黑土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农民常规施肥、减氮20%、添加硝化抑制剂、施用控释肥)对黑土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玉米田施肥(基肥和追肥)后1~3d出现N2O排放峰,施肥后16d内N2O排放量占生育期总排放量的28.8%~41.9%.减施氮肥20%显著降低土壤N2O排放,生育期内的N2O累积排放量减少了17.6%~46.1%,综合温室效应降低30.7%~67.8%,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29.1%~67.0%.等氮量投入时,添加吡啶抑制剂土壤N2O排放量、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玉米拔节~乳熟期出现了较强的土壤CO2排放,黑土玉米田是大气中CH4的一个较弱的“汇”,施氮和添加硝化抑制剂对黑土玉米田CO2排放和CH4吸收没有显著影响.添加硝化抑制剂和施用控释肥不影响玉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20%并添加吡啶抑制剂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 减排增收效果优于其他施肥措施,适宜在黑土区玉米种植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2.
小青菜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小青菜(3茬)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含氨基酸肥料)、有机肥施肥模式、无机肥施肥模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2.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能够提高小青菜产量,光合速率,可溶性总糖、蔗糖、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且这些指标与其地上部C/N和C/P比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施肥模式所提供肥料中C/N和C/P比值之间存在正相关趋势,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能够降低小青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且该指标与其地上部和施肥模式所提供肥料中N/P、C/N、C/P和P/K比值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可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能够促进小青菜地上部生长,改善小青菜品质;合理搭配肥料可提高小青菜的光合固碳能力,进而提高小青菜体内C/N、C/P比值,有利于提高小青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3.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8个处理,研究有机富硒肥施硒量与施硒方式对强筋小麦生长、产量、硒在小麦不同器官中富集状况以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有机富硒肥比较,播种前土施有机富硒肥使强筋小麦总生物量、籽粒产量、各器官(根、茎+叶、颖壳+穗轴、籽粒)干物质量分别提高1.0%-14.7%、2.4%-42.4%、1.9%-21.9%、1.5%%-10.6%、1.8%-19.5%和1.3%-18.2%,且在同一土施处理下,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总生物量、籽粒产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不论采用土施、叶面喷施或土施+叶面喷施,小麦地上部硒含量占植株总硒含量的比例最大,而对于根部硒含量占植株总硒含量的比例则表现为土施>土施+叶面喷硒>喷施.此外,施有机富硒肥明显改善了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可溶性糖和蔗糖等营养品质含量(P <0.05),提高幅度分别为0.2%-0.4%、2.9%-10.1%、1.6%-5.1%、1.3%-5.0%、2.1%-7.0%和1.2%-3.5%,且硒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营养品质含量均表现为土施+叶面喷硒处理高于单一土施硒肥处理,以S30+F(土壤基施30 g/hm2+叶面喷施15 g/hm2)处理达到最高值.因此,综合考虑产量、籽粒硒积累量以及品质等因素,实际生产中建议选用施肥量45 g/hm2(土壤基施30 g/hm2+叶面喷施15g/hm2)较为合适;土施+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可促进强筋小麦生长,提高籽粒产量、硒积累量以及营养品质;结果可为有机富硒肥调控下小麦富硒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图2表6参46)  相似文献   
144.
利用浸渍-后热解法制备了Bi2O3-Bi7.90Mo0.10O12.15/Cu7S4生物碳催化剂(CSB-BOC),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等对其晶格结构、形貌、表面元素及化学形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随后探明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去除新型污染物的催化性能及机理。以典型新型污染物盐酸四环素(TC)作为测试对象,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反应体系、PMS浓度、阴离子、腐植酸(HA)和pH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考察了CSB-BOC循环使用的稳定性和异位去除河流缓集区水样中污染物的可行性,评估了TC降解产物的植物毒性。结果表明:CSB-BOC-5-1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当其浓度为0.2 g/L,PMS浓度为0.2 g/L,TC浓度为20 mg/L,初始pH=6.8,温度为23℃,60 min内对TC去除率为95%左右,是生物碳(CSB)+PMS去除率的2.79倍;CSB-BOC-5-1循环使...  相似文献   
145.
用东莞桥头和广州石牌的大田试验数据,配制每造玉米H、P、K肥需求量的Stanford经验公式,由目标产量与特定地块的肥力算出玉米配方肥的N、P、K组分量。  相似文献   
146.
湖库富营养化敏感分级水动力概率参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鉴于按多年平均流量估计滞留时间进行富营养化敏感程度分类较为粗糙,在月平均尺度上,考虑径流量的概率分布,提出了滞留率、缓流率、倒灌保证率等新的水动力概率参数反映水体动力特征,使水体富营养化敏感程度的识别及分级建立在考虑年内变化及多年变化的基础之上,使之在敏感分级上有更高的分辨率.并以三峡水库为实例,进行了不同支流的水体水动力概率参数的计算.结果显示,不同支流水体间的敏感水动力概率参数有明显差别,依据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对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实施差别化管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7.
现代城市建设中,狭长且超深的基坑肥槽因作业空间受限回填质量普遍偏低,肥槽回填土后期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渗水以及抗浮等问题,亟待采取新型有效的措施提高肥槽回填质量。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技术,可用于提高回填土强度并降低回填土渗透。为探究MICP技术应用于肥槽回填土的改性效果,以室内试验为先导,探讨2种改性方法在不同菌液细胞浓度、胶结干粉施加比例及胶结液浓度的配比下的改性效果,再将最佳配比的改性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验证。结果表明:2种改性方法中渗流法相较于拌制法胶结质量可控、改性效果更好。渗流法最优添加物配比为10倍稀释的菌液及低浓度0.5 mol/L∶0.5 mol/L(尿素与氯化钙浓度比例)的胶结液。现场验证试验改性后肥槽回填土相较于常规措施回填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174.2%~772.7%,压缩系数值减小0.09~0.41,孔隙比减小0.08~0.5,渗透系数降低1~4个数量级。改性后肥槽回填土对比常规措施回填土不均匀沉降基本消除,阻隔地下水渗流能力增强,回填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8.
本研究以净水污泥为原料,通过400℃、4 h煅烧制备了热改性净水污泥。探讨了其对水体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以及在不同投加量(2.5%、5%、10%)下热改性净水污泥对底泥中磷的控释及形态影响。同时结合SEM、BET等表征手段,探究了WTS400-4对底泥中磷的稳定机理。结果表明,WTS400-4相比WTS具有更发达的孔隙结构及比表面积,增强了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更适用于描述WTS400-4吸附磷酸盐的过程,其中参数n>1,说明WTS400-4对磷酸盐的吸附容易进行。WTS400-4的添加会使底泥中弱吸附态磷(NH4Cl-P)、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和有机磷(Org-P)等不稳定态磷向稳定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rP)转变,且其转化量会随着WTS400-4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有助于抑制底泥磷向上覆水释放。此外,WTS400-4的添加可降低底泥中WSP(水溶性磷)和O...  相似文献   
149.
聚丙烯酰胺对沙土改土保肥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实验室培养和用淋洗管模拟田间淋洗的方法研究聚丙烯酰胺对沙土水稳性团粒结构改良作用,对氮、磷、钾养分保肥的作用以及其合理施用量.实验过程是对加入相同量肥料的沙土湿润培养1周后,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质量分数聚丙烯酰胺溶液继续培养3d,分别测定水稳性团粒,采用淋洗管法测定养分淋湿量.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用量小于2.00g.kg-1土时,土壤中大于0.25 mm的水稳性团粒含量随聚丙烯酰胺用量提高而提高,用量再增加对继续提高水稳性团粒没有显著作用;聚丙烯酰胺施用量小于0.2 g·kg-1土时,对减少氮、磷、钾养分淋失没有显著效果,当用量在0.2~1.5 g·kg-1土时,随聚丙烯酰胺施用量提高土壤淋洗液中氮、磷、钾淋出量显著降低,但是用量>1.5g·kg-1土时,随聚丙烯酰胺施用量提高淋洗液养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聚丙烯酰胺对改善沙土水稳性团粒结构和保肥具有显著作用,明确了聚丙烯酰胺作为沙土改良剂合理用量为1.5-2.00 g·kg-1土.  相似文献   
150.
通过25季种植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培肥制度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免耕土壤0~5 cm土层的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稍高于耕翻土壤; 5~15 cm的则有低于耕翻的趋势; 15~30 cm的无明显规律。长期休闲的土壤在整个耕层有明显的有机质和氨素累积,其中碳的累积快于氮的累积,免耕条件下比耕翻条件下累积量更大。 0~5 cm和5~15 cm土层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处理,其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但均低于休闲处理; 15~30 cm土层各培肥处理则无明显差异;单施化肥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高于不施肥处理,但这种差异只在表层( 0~5 cm)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