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SO2胁迫对拟南芥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仪慧兰 《生态环境》2007,16(6):1612-1614
SO2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有严重的危害。多数植物在SO2胁迫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研究SO2对植物的影响、分析植物逆境生理过程,对损伤和抗逆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3周龄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 L.)植株为实验材料,对幼苗进行SO2(2.5、10、30mg·m-3)连续熏气,定时(8、56、104、152h)检测地上部分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O2熏气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诱导性增高,其中SOD活性增加最快,8h后即显著高于对照,并具有浓度效应,POD活性在SO2暴露8h后略有增高,56h、104h时明显增加;熏气152h后,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熏气前期略有增高,152h后有所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中较高浓度的SO2对植物细胞具有氧化胁迫作用,并可能产生氧化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62.
紫外光B辐射对水稻生长和生长素水平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个水稻品种IR68和Dular生长在室外条件下,在以自然条件、13.0和19.1kJ·m-2.d-1(分别模拟臭氧浓度下降20%和40%时的UV-B强度)的紫外光B(UV-B280~320um)进行2和4wk的照射处理,以研究UV-B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强度增加能使2个水稻品种的株高、叶面积和叶m(DW)下降,而对分蘖数没有影响;随着UV-B处理强度的增加,IR68和Dular叶片IAA含量显著下降.在4wk处理的条件下.19.1kJ·m-2·d-1的UV-B使IR68和Dular叶片的IAA含量分别下降了48.7%和46.2%.值得注意的是.UV-B处理提高了2个水稻品种叶片内的IAA氧化酶的活性.初步推测UV-B使水稻叶片IAA氧化酶活性提高导致IAA含量的下降.从而抑制了水稻的生长.  相似文献   
63.
UV-C辐射增强对绿化树种膜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忠林  马溪平  张利红  王杰 《生态环境》2006,15(5):1014-1017
采用叶片试验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C)胁迫对3种绿化树种叶片膜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V-C辐射处理使连翘ForsythiasuspensaVahl和垂柳Salixbabylonica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但使水蜡树FraxinuschinesisRoxb.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UV-C辐射处理增加连翘和垂柳叶片的SOD活性,而水蜡的SOD活性则表现为先升高随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辐射处理对水蜡树和垂柳POD活性影响不大,但使连翘POD活性先升高随后降低;辐射处理明显降低水蜡树和连翘的CAT活性,而垂柳的则先升高后降低。辐射处理导致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4.
电子受体及中间产物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厌氧氨氧化混合培养物对不同基质(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转化特性,确定了氨和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化比例(物质的量)分别为1.085、0.897.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的比率为14.97%.在培养液中加入厌氧氨氧化的中间产物羟胺可以加速反应的进行.图3表2参9  相似文献   
65.
山西高原天然油松群体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意龙  李毳  柴宝峰 《生态环境》2007,16(2):530-53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山西高原5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种群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进行了分析。从140份供试材料的带型计算出油松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5%,等位基因平均数为1.95,期望杂合度为0.357,遗传分化系数为0.036。表明山西高原天然油松种群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分化,在同工酶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且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相似文献   
66.
异养硝化细菌Bacillus sp.LY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异养硝化细菌Bacillus sp.LY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Bacillus sp.LY是1株具有脱氮能力的异养硝化细菌.在Nil4 -N浓度分别为40、80和120 mg/L 3种情况下,120 h反应后,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是100%、85.7%、73.7%,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是76.6%、53.4%、64.8%,在菌液初始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NH4 -N浓度的增加,细菌的硝化速率以及脱氮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有机物浓度是影响Bacillus sp.LY脱氮性能的重要因素,低的有机物浓度会阻碍细菌脱氮性能的发挥,中的有机物浓度会促进细菌脱氮性能的发挥,使体系的脱氮效果达到最佳,高的有机物浓度并不能再次提升细菌的脱氮性能.在Bacillus sp.LY作用下,有机氮经过氨化作用生成氨氮,通过2条可能的途径转化为氮气.1条途径是氨氮先硝化生成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然后反硝化生成氮气.另1条途径是氨氮被氧化生成羟胺,然后脱氢生成氧化亚氮并进一步转化为氮气.这些研究可为开发新型高效生物脱氮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汞对蔬菜幼苗生长及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汞是城市污水中的一种主要有毒物,郊区农民常用这种污水灌溉农作物,造成减产。含汞工业污水对水稻、小麦种子萌发、幼苗及胚根生长的毒性影响及体内某些酶的变化已有一些报道,但对蔬菜幼苗期形态变化与体内某些酶变化的关系则很少有人探讨。我们用不同浓度汞溶液处理番茄等6种作物种子,探讨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及体内氧化酶同工酶变化的关系,为生产上早期检测作物受汞害的程度、选择抗汞害的作物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传统观点认为土壤氮素转化要有微生物的参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非生物转化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同样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该途径下N2O产生量甚至超过生物学过程而占主导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生物土壤氮素转化方式,化学反硝化产生途径虽然已经被发现近一个世纪,但在现代生态学研究中通常因研究分散而往往被忽视.鉴于此,对土壤化学反硝化及N2O产生机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化学反硝化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展望.结果表明:土壤化学反硝化及N2O产生的机制主要包括高价氮还原和羟胺分解两种作用;影响土壤化学反硝化的因素主要包括pH、温度、反应底物浓度、有机质、固相界面及金属离子,如高pH、固相界面和Cu2+的存在均会促进化学反硝化过程;不同形态Fe直接参与化学反硝化生成N2O的途径不同,主要包括Fe2+还原NO2-和NO3-,Fe3+氧化NH2OH.然而,现有研究对于化学反硝化机理的边界划分等问题仍不明确,因此,建议强化羟胺在土壤化学反硝化途径中作用机理的基础性研究,以及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化学反硝化强度和N2O产生特征方面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69.
羟胺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由于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过程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和污泥量少的优点,在污水除氮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羟胺既是厌氧氨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抑制剂,但是目前关于厌氧氨氧化细菌颗粒如何应对羟胺的压力还没有很好的解释.通过羟胺批次添加实验,发现在投加不同浓度的羟胺情况下(40~80mg·L~(-1)),厌氧氨氧化的反应活性受到了抑制作用,但是无法判断厌氧氨氧化细菌对羟胺的耐受阈值.然后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反应器内肼氧化酶(HZO)的mRNA的表达量,发现HZO酶的表达量随着羟胺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由此本研究推测相对于3.12g·L~(-1)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其承受的羟胺浓度(以N计)阈值介于60~70mg·L~(-1).同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微生物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发现投加适量的羟胺(50mg·L~(-1))有助于增强颗粒污泥中细菌的细胞运动性,促进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组成,提供一个更佳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0.
利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Cu、Zn、As、Cd、Sb五种重金属复合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对苎麻侵染率、生物量、地上部磷含量、重金属浓度及转运系数、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重金属胁迫条件下,AM真菌能够与苎麻形成良好共生关系,显著促进苎麻地上部对磷的吸收,增加苎麻生物量,改变苎麻抗氧化酶系统,同时调节苎麻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分配。具体来说,AM真菌对苎麻的侵染率为33.7%。与非接种组相比,接种组苎麻地上部Zn和Cd含量分别增加了50.3%和100.0%,地下部Cu和Sb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0.4%和114.3%,地上部和地下部As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21.6%和416.4%。与非接种组相比,接种组苎麻中Zn、As和Cd的转运系数分别增加了58.6%、148.1%和49.8%,Sb的转运系数降低了64.1%。接种AM真菌促进苎麻地上部对磷的吸收,磷含量增加了50.4%。接种组苎麻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也较非接种组分别增加了22.2%和24.0%。同时接种AM真菌提高了苎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了17.47%、31.75%、6.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