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51.
选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混合物作为包埋载体,对筛选出的耐盐复合菌群固定化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分别研究了包埋载体不同配比、包菌量、硅藻土投加量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生物硅藻土小球的性能及其对冲厕污水中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生物硅藻土小球最佳包埋条件是:聚乙烯醇9%,海藻酸钠0.5%,包菌量l:1,硅藻土20g/L,交联时间为24h。在该条件下,小球成球效果较好,机械强度高,对海水冲厕污水中COD的去除率达86.95%。  相似文献   
152.
研究了铬(Ⅵ)-碘化钾-甲基紫-聚乙烯醇高灵敏显色体系测定铬(Ⅵ)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540 nm处,铬(Ⅵ)质量浓度在0~0.8 mg/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59×10~4L/(mol·cm);采用该法测定铬(Ⅵ)标准试样与镀铬废水,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结果相吻合,加标回收率为94.0%~103.0%;测定11次0.4 mg/L铬(Ⅵ),相对标准偏差为2.1%。  相似文献   
153.
臭氧氧化及其他强化技术协同降解聚乙烯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O3氧化降解水中聚乙烯醇(PVA),考察了O3氧化的影响因素及与其他强化技术协同下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经12 min处理,O3/超声波、O3/紫外光协同作用下PVA降解率较直接O3氧化的63.2%有显著提高,表现出了良好的协同效应。通过比较酸性条件下添加不同量Fenton试剂的作用效果可知,·OH的氧化作用是PVA降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4.
实验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沸石作为固定化复合载体,使用包埋交联法固定功能菌群DDMZ1,用正交实验对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物理特性及偶氮染料活性黑5(RB5)降解脱色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实验结果发现:SA的浓度为1%、PVA的浓度为8%、沸石浓度为2%、菌液OD600=0.7和交联时间12 h,包埋交联固定化条件最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固定化PVA-SA-沸石载体小球内部结构孔隙众多,利于微生物细胞的附着和增殖。固定化功能菌群 DDMZ1 小球机械强度高、储存稳定性好,特别是它循环利用 30批次后,脱色率仍旧保持在90%以上。同时与游离菌相比,固定化功能菌群DDMZ1小球具有更宽的pH适应范围、更高的热稳定性以及更高盐度和染料浓度的耐受性,且具有循环使用次数越多耐受性越强的趋势。首次将天然功能菌群DDMZ1进行固定化并将其应用于偶氮染料活性黑5的处理,研究结果拓展了功能菌群DDMZ1的应用范围,同时对于利用固定化功能微生物处理含染料废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