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3篇
  免费   1357篇
  国内免费   3685篇
安全科学   1696篇
废物处理   243篇
环保管理   426篇
综合类   7291篇
基础理论   1076篇
污染及防治   722篇
评价与监测   276篇
社会与环境   172篇
灾害及防治   213篇
  2024年   271篇
  2023年   887篇
  2022年   737篇
  2021年   770篇
  2020年   634篇
  2019年   629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517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水中余氯测定方法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水体中余氯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对每种分析方法的原理、测定条件、干扰因素及其消除方法、检测限、线性范围及应用对象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2.
建立了过氧化聚吡咯(OPPy)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碳糊电极测定废水中苯酚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苯酚的氧化峰电流在1.0×10-5 mol/L~1.0×10-3 mol/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1.0×10-6 mol/L.该电极制作简单,选择性好,测定灵敏度高,精密度与准确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03.
几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别用T值分级法,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宽域灰色聚类法对湖南某地10个监测点的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通过比较,认为宽域灰色聚类法较好。  相似文献   
104.
根据调查表明武都城区饮用水为低氟水。对成人基本适宜,对儿童则应根据年龄每天补充不同量的氟,以预防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及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髟灰色聚类法对乌市和昌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就污染因子的权重问题与其它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它方法处理权重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肯定了灰色聚类法对要权重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氟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要介绍了三个方面内容,1、氟的测试:如简便,快速的显色剂标准色板。2、氟的危害调研:如氟斑牙,氟骨症,3、氟污染防治措施;如废气,废水中氟的治理及防氟树种等;以使氟科研工作者了解进展情况,确定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7.
1985年~1989年由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环境监测站(研究所)对内陆流域各类水体中U、Th、~(226)Ra、~(40)K浓度进行调查,由调查的29条内陆河、23个湖泊、15座水库、55处井泉和34个自来水的统计结果表明,流域内各水体中U和~(40)K浓度的平均值与同期调查的黄河水系同类水体的浓度相近,明显高于长江水系,与全国同类水体相比亦属偏高。Th和~(226)Ra的平均浓度与全国同类水体的浓度相近,甘、新内陆区浓度较低。调查发现,一些咸水湖、井水和自来水中U、~(226)Ra,或~(40)K浓度异常偏高。  相似文献   
108.
用天然沸石处理含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利用天然矿物沸石进行含氟废水处理试验情况。该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好,成本低等特点,为含氟工业废水提供了一条简易可行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9.
用光、电镜方法研究了日本鬼(鱼由)背鳍棘中Ⅰ型毒腺细胞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位于背鳍棘两侧纵沟内的毒腺组织周围有较致密的结缔组织的鞘膜包绕,该鞘膜钝性剥离后可见内面光滑,有Ⅰ型和Ⅱ型毒腺细胞的痕迹.而毒腺组织内下侧与毒棘的骨组织相连处结缔组织疏松,有许多小的梭形细胞;在梭形细胞之间及周围有新形成的幼稚腺细胞,其组织结构类似Ⅰ型毒腺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该区域的结缔组织中除结缔组织的细胞及纤维成分以外,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细胞,细胞单核,胞质内各种细胞器(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发达.在不同的细胞内有形态和数量不同的类似溶酶体样物质,其内涵物类似Ⅰ型毒腺细胞胞质结构.推测毒腺组织内的毒腺细胞的发生与腺体下内侧的结缔组织内的梭形细胞有关,Ⅰ型细胞由幼稚细胞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110.
对失去大部分活性的微生物膜进行再培养,以研究膜再利用的可能性。试验结果初部表明:在1/2MS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激素,不仅可以使膜的电位值(I0)显著升高,且活性强,稳定性好,可使膜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