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142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51篇
综合类   1600篇
基础理论   163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92篇
灾害及防治   21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775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是化工园区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化工园区建立应急能力评估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园区企业及管理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政府各部门对事故的应急管理能力。在对某化工园区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了化工园区应急能力的多级指标,并运用AHP-模糊方法对该园区进行了应急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992.
滇池表层沉积物氮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矿化能力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利用滇池5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了其不同形态氮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滇池沉积物氮潜在矿化能力及其污染特征,以期揭示滇池沉积物氮污染影响因素及沉积物氮释放风险.结果表明:1滇池全湖表层沉积物总氮(TN)平均含量为3 515.60 mg·kg-1,其中草海北部疏挖区、盘龙江入湖口及海口入湖区域含量较高,宝象河河口疏挖区域TN含量相对较低;总有机氮(TON)含量较高,占TN的85.86%;溶解态无机氮(DIN)含量较低,占TN的14.10%,TON与TN空间分布趋势一致,而DIN则不同;与我国其他湖泊相比,滇池沉积物氮含量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其污染程度仅低于污染严重的城市湖泊;2滇池全湖表层沉积物潜在可矿化氮(PMN)平均含量1 154.76 mg·kg-1,占TN的32.90%,潜在释放风险较大;其中草海湖区、外海北部盘龙江入湖口湖区、中部洛龙河和梁王河入湖口湖区及白鱼口湖区显著高于其它湖区;目前滇池p H值有利于其沉积物氮矿化,有机质通过释放NH+4-N影响其沉积物氮矿化;污染较重的水域,滇池上覆水氮浓度受其沉积物氮矿化影响较大,而污染较轻水域,则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3.
赵原 《劳动保护》2015,(4):96-98
<正>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2014年5月11日,北京市安监局组织北京市第一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竞赛中,专门增加了事故模拟仿真救援比赛项目。此项目依托于中安华邦(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安华邦")开发的矿山应急救援3D(三维)模拟仿真实战演练与评价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Unity3D——三维虚拟现实开发技术,以真实矿井的参数为基础,完整地构建了一个3D虚拟仿真矿井,包含矿井各类巷道、设备设施等,动态模拟瓦斯、火灾、  相似文献   
994.
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的理论模型是其通行能力快速评估技术的重要基础。阐述了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对于震后应急救援决策工作的重要性,在分析震后公路桥梁的交通功能损失的基础上,定义了震后公路桥梁的震害度,修正了震后公路桥梁的震害指数;从交通工程学的角度,研究了公路桥梁理论通行能力,分析了震后公路桥梁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推导出震后公路桥梁的通行概率,定义了地震对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进而建立了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的理论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是红树林半咸水生境中唯一的两栖动物,为了解铜离子(Cu2+)对该蝌蚪的毒性效应,测定了Cu2+对海陆蛙蝌蚪(38-39期)96 h内半数致死浓度LC50;在此基础上,模拟其野外生存环境,分别设计3个铜暴露组(Cu SO4含量分别为80、160、300μg L-1)和对照组,检测海陆蛙蝌蚪在Cu2+暴露24 h、48 h、72 h、96 h后抗氧化能力、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及金属硫蛋白(MT)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海陆蛙蝌蚪对Cu2+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5.69、3.37、1.34、0.95 mg L-1。在急性胁迫试验中,各暴露组蝌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Ch E活性以及MT表达均被抑制,在同一暴露时间下,处理组SOD、ACh E活性和M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Cu2+胁迫下,蝌蚪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剧,表现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多,且染毒浓度越大、暴露时间越长,MDA含量越多。除ACh E外,其他指标组染毒时间与浓度间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本研究表明海陆蛙可作为红树林生境质量评价的指示物种,其中SOD、ACh E活性及MDA含量可作为重金属Cu2+毒性效应评估较敏感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96.
黄河中下游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黄河中下游干流采集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Han和Banin连续提取法提取并采用ICP-MS和ICP-OES测定不同化学形态的Pb、Cu、Cd、Cr、Ni、Zn、Mn含量,在计算重金属富集因子、迁移系数、次生相和原生相分布比值的基础上,对重金属赋存形态、迁移能力、生物活性、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干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沿河流向先增加后降低,高含量点位出现在汜水汇入黄河后,支流的输入对黄河重金属含量具有较为明显的贡献.形态分析研究表明,Pb、Cu、Cr、Zn、Ni等5种重金属残渣态在其不同形态中有绝对优势,Cd可浸取态占明显优势,Mn的残渣态与可浸取态所占比例相当.富集因子分析表明,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可分为3类:Cu、Cr、Mn基本无富集,Pb、Ni、Zn轻度富集,Cd中度到极高度富集;迁移系数研究表明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迁移系数和生物活性顺序为MnCdZnNiPbCuCr.次生相原生相比值法表明Cu、Cr、Ni、Zn无污染,Pb在3点位轻度污染,其它点位无污染,Mn在1、3、6点位轻度污染,其它点位无污染.综合各种评价方法,Cd是黄河中下游沉积物中污染程度最高的重金属,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7.
山西是中国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是山西省创新环保机制体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2010年,山西省获批成为国家排污权交易试点省份之一.概括总结了山西省排污权交易的实践及存在问题,提出今后要在合理核定和分配初始排污权、积极创新排污权质押与租赁机制、加强排污量监测核定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把试点工作推向深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十二五"以来,呼伦贝尔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随着"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及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对环境监管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本文系统阐述了呼伦贝尔市环境监管能力的建设重点,将为"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正>低碳经济时代,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零售业为主导的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和风险。低碳供应链自从被提出来就受到了跨国零售企业的重视,它们建立了跨企业的合作模式,追求和分享更宽广的市场机会,形成对环境、社会更为完善的商业模式。我国内资零售企业如果能充分领悟低碳供应链思  相似文献   
1000.
Mechanism of Cu(Ⅱ) adsorption inhibition on biochar by its aging proces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Biochar exposed in the environment may experience a series of surface changes, which is called biochar aging.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iochar aging on Cu(Ⅱ) adsorption, we analyzed the surface properties before and after biochar aging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coupled to an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EDX) and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 and then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ging process on Cu(Ⅱ) adsorption by batch experiments. After the aging process,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phenolic hydroxyl groups, aromatic ethers and other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iochar surface increased, while carboxyl groups slightly decreased. Thus, over a range of pH,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u(Ⅱ) on the aged biochar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new biochar,indicating that when biochar is incubated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in the dark, the aging process may inhibit Cu(Ⅱ) adsorption. Meanwhile, the dissoc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changed through the aging process, which may b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biochar aging process inhibits the Cu(Ⅱ) adsorption. Carboxyl groups became more easily dissociated at low pH(3.3–5.0),and the variation of maximum adsorption capability(qm) of Cu(Ⅱ) on the old biochar was enlarged. Phenolic hydroxyl groups increased after the aging, making them and carboxyl groups more difficult to dissociate at high pH(5.0–6.8), and the variation of qmof Cu(Ⅱ) on the aged biochar was re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