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71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91.
将海藻酸钠(SA)、Fe3O4和La(Ⅲ)离子通过溶液反应法制得一种新型磁性海藻酸镧复合凝胶微球(Fe3O4@SA/L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红外光谱(FT-IR)等进行表征.以直接红棕RN(DRB RN)和直接深棕2M(DDB 2M)2种直接染料为吸附对象,考察了染料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投加量为0.1g、染料溶液自然pH值条件下,Fe3O4@SA/La复合凝胶微球室温下对DDB 2M和DRB RN均有良好的吸附性,120min即可达吸附平衡,吸附量分别可达678和688mg/g.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剂对2种染料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表明吸附反应均为混乱度增加的自发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292.
湿地土壤和沉积物中的Fe(Ⅲ)还原过程是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有关鄱阳湖湿地DOM的化学组成及其与Fe(Ⅲ)还原作用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为此,以鄱阳湖湿地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的铁还原菌作为模式菌,Fe(Ⅱ)的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分析,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及XRD光谱,研究了不同浓度和来源的DOM对水铁矿的还原作用,并对"DOM-铁还原菌-水铁矿"体系中电子转移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OM对水铁矿的还原具有促进作用,当苔草DOM浓度为30 mg·L-1时,可使Fe(Ⅱ)含量增加39.7%;DOM对Fe(Ⅲ)还原的促进作用与水铁矿含量相关,在水铁矿添加量为0~1000 mg·L-1时,Fe(Ⅱ)含量显著增加,其中1000 mg·L-1下的Fe(Ⅱ)生成量是50 mg·L-1的13.2倍.不同浓度DOM对Fe(Ⅲ)还原的促进作用不同,表现为苔草DOM:150 mg·L-1>100 mg·L-1≈50 mg·L-1≈30 mg·L-1>20 mg·L-1>0 mg·L-1,沉积物和根际土DOM对Fe(Ⅲ)还原的促进作用均随着浓度(20、30、50 mg·L-1)的增加而略有增大.不同来源(苔草、沉积物、根际土) DOM对水铁矿还原的促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DOM对水铁矿还原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低分子量组分(色氨酸、酪氨酸等)为铁还原菌提供营养物质和大分子量组分(腐殖酸、富里酸)作为电子穿梭物质.这些结果反映了DOM在电子转移反应中的重要性,为DOM的环境属性提出了一个新见解.  相似文献   
293.
准确客观评估区域水环境风险是预防区域突发性污染事故、保证区域水环境安全的基础。基于欧盟Seveso Ⅲ指令,综合考虑风险源管理水平和泄漏风险、污染迁移时间、风险受体脆弱性等重要因素,对指令模型进行优化完善,构建基于欧盟Seveso Ⅲ指令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并应用于北江流域,评估流域内各工业企业固定点源及典型非点源对饮用水水源等受体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北江三水思贤滘以上流域划分的46个子区域中存在7个风险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江干流韶关段,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江干流清远段和肇庆段,评估结果与流域风险分布基本吻合。建议根据评估风险值对北江流域开展分级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294.
通过阀切换并联式双系统,建立了一套测定土壤样品中7种芳磺酸的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法。该方法采用2根色谱柱,一根色谱柱分析的同时,另一根色谱柱通过阀切换实现平衡,节约了38.5%的分析时间。方法使用Dikma 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离子对试剂(四丁基硫酸氢铵)和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6、235、258 nm。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 9以上。随机抽取样品进行重新提取、检测,得到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且定量限最高不超过0.181 2μg/g,重复性和定量限均能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295.
选用硅胶为基质材料、乙烯基膦酸为功能单体、Fe3+为模板离子、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膦酸功能化的Fe(Ⅲ)印迹硅胶聚合物。对印迹吸附材料的吸附条件、吸附选择性和重复利用率进行了研究。通过FT-IR、SEM、EDX、TG和N2吸附/脱附分析对印迹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印迹吸附剂对Fe3+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印迹吸附剂在8 min可达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达16.12 mg/g,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印迹吸附剂展现出较高的选择性识别能力,与Cr3+、Mn2+和Zn2+相比,对Fe3+的选择性系数k分别为8.9、10.75和12.37。经过6次吸附-解吸试验,印迹材料吸附Fe3+的能力仅下降了5.9%,证明其具有很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96.
提出了以磷酸三丁酯 (TBP)萃淋树脂分离富集六价铬的方法 ,对 TBP萃淋树脂为柱填料分离富集 Cr( )的介质、酸度、洗脱条件及干扰行为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 1 %的盐酸介质中 ,TBP萃淋树脂能定量吸附 Cr( ) ,配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达到分别测定 Cr( )和 Cr( )之目的。方法快速简便 ,试样无需经过复杂的前处理 ,方法检出限为 2 μg L,对含铬 5μg L的试样测得方法的变异系数为 5 5% ,标准回收率为 95%~ 1 0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