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21篇
环保管理   131篇
综合类   364篇
基础理论   13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51.
长江上游高寒草地生态建设和管理中生态理论的若干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草地管理政策和措施建立在西方经典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本文针对长江上游高寒草地生态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结合草地生态学的新进展,从草地生态系统特征、多样性与稳定性、草地承载力、平衡与非平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旨在能引起今后草地生态建设中加强这些方面的针对性研究,并有效地避免由于理论自身偏差而导致不应有的技术失误.本文的中心观点在于,由于长江上游地区的高寒草地处在环境因子剧烈变化的条件之下,草地的生态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非生物条件(如气候),而不是生物因子的相互作用(如放牧),因此,已有的一些草地生态理论不能完全解释草地动态变化的机理,其适用性受到限制,而任何简单套用理论以及基于这些理论发展的技术和模式都有可能给生态治理和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图2参22  相似文献   
652.
探讨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对土壤肥力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侵蚀使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淋失;同时,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降低,松结态腐殖质减少.A/C值下降;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等活性也因侵蚀而降低.土壤侵蚀越强烈,土壤肥力退化愈严重.  相似文献   
653.
在对广东省五华县河东镇农业开发基地土壤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基地坡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土壤改良途径;结合基地的情况与当前绿色食品发展的形势,提出了在退化坡地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54.
介绍了公路边坡的狗牙根、百喜草护坡建植技术及护坡效果。这两种草护坡效果较好,它们耐旱耐瘠,根系发达,生长快,在建植过程中配合特殊的种植栽培技术,种后10d左右即可出苗,3个月之后能有效地减少土壤冲刷678%,坡面切割密度也由原来的71%下降到18%,不但绿化了公路边坡,美化了环境,而且降低了公路建设的成本  相似文献   
655.
中国湖泊水生植被退化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秋瑾  金相灿  颜昌宙 《生态环境》2006,15(5):1126-1130
以中国东部湖区与云贵湖区的若干湖泊为例,论述了中国湖泊水生植被退化的现状与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水生植被分布面积缩小,水生植物分布深度下降,总生物量下降,物种多样性下降,耐污性较强的植物发展迅速。区别于国内外其它研究主要是从水生植物自身的生理学角度阐述水生植被退化的原因,本文是从人口密度、人口压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社会因素方面深层次分析了中国水生植被退化的因素,并且提出了可能的恢复对策与恢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认为水生植被恢复,在截污的基础上,营造水生植被适宜生长的小生境至关重要。由于水生植被恢复与自然演替是一个同时存在的动态过程,以及水生植被恢复指标的不可确定等,所以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生态工程实施技术上都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656.
曾晓舵 《生态环境》2003,12(2):198-202
广东坡地赤红壤是广东农业生产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坡地赤红壤长期以来存在着利用不当和退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其生产潜力的发挥。文章总结了坡地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退化状况,探讨了其生态环境重建的途径。认为坡地赤红壤之退化主要是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物理退化和养分退化。指出坡地赤红壤之生态环境重建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恢复与重建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657.
青藏高原天然草地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和牲畜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 研究此两项因素及 其之间的关系, 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 论文利用 2003-2004 年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产草量观测资料, 经过GPS 定位, 与NOAA/AVHRR 植被指数建 立了天然草地产草量反演模型及不同区域尺度天然草地年最大产草量、载畜量估算模型; 同时, 利 用粮食、油菜、青饲料等农业产量和林地面积等资料, 估算了青藏高原精、粗饲料的载畜能力, 分别 建立了天然草地以及考虑补饲后的草畜平衡监测模型, 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县、地、省等不同区域 天然草地以及区域总体牲畜承载能力和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青海和西藏在天然草地和农业等 其它补饲共同承载下, 2003-2004 年年平均最大载畜能力分别为3 140×104、2 865×104 只标准羊单 位, 超载率分别为16%、78%, 两省平均超载率为45%。分地州来看, 两省除青海的果洛州和玉树州 实际牲畜数量没有超过当地的最大承载能力、青海海西州和西藏林芝地区草畜基本平衡以外, 其余 地州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 其中果洛州和玉树州天然草地牲畜超载率分别为- 11%、- 26%, 利于“三 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青海黄南州、海北州、海南州、西宁市、海东地区 和西藏昌都、那曲、阿里地区牲畜超载率为45%~97%, 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山南地区达115%~ 153%, 这些地区应适当降低牲畜数量或加大补饲力度, 以减轻对当地生态承载的压力。青海牲畜超 载的县主要位于东部, 西藏超载的县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658.
内陆水环境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退化后的水环境修复,重建.已成为当前各国重视的焦点.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该文全面综述了国内外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水环境修复的重点和热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文章指出.为改善我国水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修复的方法学,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59.
660.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环青海湖地区这一蝗灾高频发生的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区 ,以 1997~ 1999年观测资料和有关历史资料为基础 ,比较系统地分析和阐明了该区草地蝗虫数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地形条件、土壤性质、植被类型等生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对防蝗治蝗和进一步建立蝗灾预测模型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