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青海湖东北岸地区草甸化草原生态系统的CO2 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 在生长季节(5~9 月),就日变化,08:00~19:00 为CO2 净吸收,20:00~07:00 为CO2 净排放,CO2 通量 净吸收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 时,7 月份12:00 时CO2 净吸收峰值为1.41 g·(m2·h)-1;就月变化,7 月 是生长季CO2 净吸收最高月份,月CO2 净吸收量达到162.70 g·m-2,整个生长季CO2 净吸收的总量达 468.07 g·m-2。非生长季节(1~4 月及10~12 月),CO2 通量日变化振幅极小,最大CO2 净排放通量出现 在3 月,为0.29 g·(m2·h)-1,除12 月和1 月各时段CO2 通量接近于零,其余月份各时段CO2 净排放在 0.02~0.29 g·(m2·h)-1;3 月是全年CO2 净排放的最高月份,全月CO2 净排放量为72.33 g·m-2,整个非生 长季CO2 净排放为319.78 g·m-2。结果表明,无放牧条件下青海湖东北岸地区草甸化草原,全年CO2 净吸收量达148.30 g·m-2,是显著的CO2 汇。  相似文献   
2.
遥感资料在青海草地资源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S/MODIS、NOAA/AVHRR卫星遥感监测的植被指数(NDVI)、地面定点监测的实际地上牧草产量资料,依据卫星遥感监测原理,在点和面上研究、建立了植被指数与牧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模式,给出了草地资源卫星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2004年青海省草地资源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产量最高区处于黄南州南部和果洛州东南部,最低区处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近20年来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规律没有发生变化,但草地生产力在逐步下降,草地资源在逐年减少,仅果洛州全州平均牧草产量比1986年下降了4.04%,牧草总量减少85.10×104t,理论载畜量减少了63.11×104只绵羊单位;暖干旱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造成青海省天然草地生产力下降、呈现退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河源区湿地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黄河源头玛多县,利用遥感手段分析了该地区1990~2000年和2000~2004年的湿地动态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湿地与各气象因子的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在1990~2004年间,黄河源湿地呈现持续萎缩的状态,减少速率平均为2864.48 hm2/a 。其中前10年和后4年平均减小速率分别为2329.81和4201.14hm2/a,后4年的变化速度是前10年的1.8倍。高原湖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转移概率小于3%,而高原沼泽湿地和河流湿地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与其他土地类型的转移概率分别达到40.16%~38.37%和46.27%~40.25%。不同的湿地类型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是不同的,沼泽与日照和蒸发关联度最大,湖泊与蒸发和降水关联度最大,河流与气温和蒸发关联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海省气象局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定量分析评价了2005年度全省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05年西宁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与500hpa及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宁市高浓度空气污染的成因及一般机理.结果表明:西宁市高浓度空气污染是因上游地区刮风扬起的尘土伴随冷空气东移或沿湟水谷地西进所致.上游地区地面刮风造成大范围扬尘的动力条件来自天气系统,从500hpa天气图上能反映出大风速区,在卫星图上能看到大范围含尘气团.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天然草地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和牲畜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 研究此两项因素及 其之间的关系, 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 论文利用 2003-2004 年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产草量观测资料, 经过GPS 定位, 与NOAA/AVHRR 植被指数建 立了天然草地产草量反演模型及不同区域尺度天然草地年最大产草量、载畜量估算模型; 同时, 利 用粮食、油菜、青饲料等农业产量和林地面积等资料, 估算了青藏高原精、粗饲料的载畜能力, 分别 建立了天然草地以及考虑补饲后的草畜平衡监测模型, 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县、地、省等不同区域 天然草地以及区域总体牲畜承载能力和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青海和西藏在天然草地和农业等 其它补饲共同承载下, 2003-2004 年年平均最大载畜能力分别为3 140×104、2 865×104 只标准羊单 位, 超载率分别为16%、78%, 两省平均超载率为45%。分地州来看, 两省除青海的果洛州和玉树州 实际牲畜数量没有超过当地的最大承载能力、青海海西州和西藏林芝地区草畜基本平衡以外, 其余 地州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 其中果洛州和玉树州天然草地牲畜超载率分别为- 11%、- 26%, 利于“三 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青海黄南州、海北州、海南州、西宁市、海东地区 和西藏昌都、那曲、阿里地区牲畜超载率为45%~97%, 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山南地区达115%~ 153%, 这些地区应适当降低牲畜数量或加大补饲力度, 以减轻对当地生态承载的压力。青海牲畜超 载的县主要位于东部, 西藏超载的县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头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监测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4年的TM卫星影像数据研究表明,近10 a来,黄河源头玛多县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剧烈,主要表现为沼泽、滩涂、河流、湖泊等湿地萎缩干涸,所占比例持续减少,表明水源涵养力减弱.同时,沙地、盐碱地和不宜林草荒地等劣质土地的增加使天然草地破碎化程度加大;而天然草地、林地和宜林草荒地比例持续增加,说明在21世纪初以来的暖湿化气候背景下,黄河源头-玛多县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态势.分析认为气温、降水、蒸发、冻土等自然因素,以及超裁过牧、滥采乱挖和草地鼠害等人类活动是导致黄河源头生态环境变化的共同驱动因素,其中又以气候因子为主导,与冻土环境及水文条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