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3篇
  免费   715篇
  国内免费   1840篇
安全科学   563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411篇
综合类   4947篇
基础理论   896篇
污染及防治   318篇
评价与监测   567篇
社会与环境   337篇
灾害及防治   350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486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以东城区、顺义区、朝阳区、平谷区为例分析北京四大功能区的机动车排放特征并构建排放清单,通过调查统计各区路网分布、机动车类型、行驶里程等,运用COPERT模型计算不同车型各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并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小客车数量均占据各区主导地位。CO、碳氢化合物主要由小客车贡献,而大客车及各类货车是PM2.5、PM10及NOx的主要贡献来源。顺义区和朝阳区的污染物年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区。基于功能区划分来讨论机动车排放特征并建立排放清单能为城市规划及污染防治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12.
采集广东某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一期(WI-A)和二期(WI-B)的进厂垃圾、渗滤液、飞灰、底渣和烟气样品,分析了各样品中砷、镉、钴、铬、铜、汞、镍、铅、锌共9种重金属含量,研究重金属的迁移特征。结果显示,9种重金属呈现4类不同的迁移特征,钴、铜、镍、铬主要迁移至底渣中,锌、砷、铅主要迁移至底渣和飞灰中,镉主要迁移至飞灰中,汞主要迁移至飞灰和烟气中。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尘器的组合对除汞以外的重金属治理效果明显。WI-A和WI-B垃圾中的汞分别约有28%、37%随烟气排到环境中。  相似文献   
913.
采用荷电低压颗粒冲击器对4套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进出口颗粒物进行在线检测和采样分析,获得烟气中PM10、PM2.5质量浓度以及粒径分布特征,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元素能谱对飞灰颗粒的形貌特征和主要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脱硫塔喷淋浆液的洗涤作用,WFGD系统对飞灰颗粒有一定的脱除效果,但喷淋浆液产生的小液滴以及石灰石/石膏颗粒被携带进入烟气,导致WFGD系统对烟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及粒径分布影响较大。WFGD系统对飞灰颗粒组成成分也有一定影响,以WFGD系统B为例,出口飞灰颗粒中Ca和S的质量分数从进口的1.60%、2.81%上升到出口的6.12%、10.92%。FESEM观察结果表明,脱硫后小颗粒在脱硫浆液的促进作用下团聚凝并,形成大颗粒,呈现致密的不规则块状、层状或絮状结构。  相似文献   
914.
以制药工业综合废水处理为例对其采用的两级水解酸化复合好氧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按常规指标进行评估,该工艺对于制药综合废水的处理效果达到了设计目的,COD去除率可达到78.2%以上,NH+4-N的去除率达到99.3%,出水质量基本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和"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急性毒性的检测表明,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为低毒性;三维荧光谱分析(EEM)表明,制药综合废水经生物处理后的可溶性有机物中仍然存在难降解物质,建议增加物化处理以提高处理效果;并且制药废水经处理后的出水中的盐度对排入的生态系统存在风险,建议纳入排放标准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15.
针对腈纶废水生化单元出水,对比研究了Al2(SO4)3和Fe2(SO4)3在不同絮凝剂投量和p H时的混凝处理效果,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三维荧光光谱(EEM)、凝胶渗透色谱(HPSEC)等对混凝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显示,2种混凝剂在投量为63.5 mg/L时可获得30%以上的COD去除率,且最佳p H为中性附近。当投量小于32 mg/L时,Al2(SO4)3较Fe2(SO4)3具有更高的COD去除率,进一步增大混凝剂的投量很难提高Al2(SO4)3对COD的去除率,而Fe2(SO4)3则在有限范围内能持续提高COD去除率。EEM光谱分析显示,与Al2(SO4)3相比,Fe2(SO4)3对有机物具有更广的处理范围和更好的去除效果。HPSEC分析表明,Fe2(SO4)3相对于Al2(SO4)3在去除重均分子量为2 776、1 856和1 325 Da的有机物组分方面具有优势。铁盐或铝盐混凝是深度净化腈纶废水生化单元出水的可行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16.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以含铜废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诱导条件改变对结晶系统运行效率及结晶产物形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200 mg/L,进药比([Cu2+]/[CO2-3])1∶1.2,p H为10.2的条件下,铜离子去除率可接近100%,诱导晶种表面平滑,诱导颗粒生长成致密杆状晶体结构,以碳酸盐为沉淀剂的诱导结晶系统依赖于体系的p H,高p H体系下发生的共结晶现象是影响系统运行的主要原因;随着进药摩尔比的增加,结晶产物由短杆状向球状转化,晶体机械强度显著降低大量破碎,影响出水水质;进药比1∶1.2,p H为11的条件下,含铜废水浓度为500 mg/L时,系统去除率可达95%以上,微晶产率低于5%。  相似文献   
917.
利用统计学和GIS方法对2016年武汉市各区不同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大气污染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和冬季颗粒物(PM2.5、PM10)及NO2污染突出,夏季O3污染严重。污染物空间差异显著,主城区和东西湖区颗粒物及NO2污染严重,郊区O3污染严重。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与SO2、NO2、CO、PM2.5和PM10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O3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SO2、NO2和CO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18.
为解决机场实地应急演练中存在的成本消耗高、不安全、扩展性差等问题,研发基于VR技术的机场应急救援虚拟演练平台。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并通过定义平台操作流程支持虚拟演练操作。采取分细节度的场景构建方法,运用细节层次模型以3层不同细节度模型方案将虚拟灾害场景划分为3类,同时利用Unity3D粒子系统控制机制实现火灾及灭火粒子特效的模拟,运用双顶层本体模型构建机场应急预案本体模型(AERPO),并利用XML Spy建立存储模型,且支持基于典型场景模型编辑形成整个灾害场景。结果表明:平台模块设置科学、场景效果合理,有助于提升演练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919.
为了研究淮南矿区主采煤层自燃氧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8个煤样进行煤质分析、表观结构特征和程序升温试验,比较了同层煤和不同层煤自燃特性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对于同层煤,其特征温度比较接近;谢桥、丁集、潘三3个矿的CO体积分数大于顾桥、潘北和朱集的。对于不同层煤,挥发分越低,煤样的临界温度越延迟;13煤层的临界温度在70℃左右,干裂温度在110℃左右,8煤层的临界温度在80℃左右,干裂温度在120℃左右。6煤层的临界温度在70℃左右,干裂温度在120℃左右;同时确定了各煤层煤自燃预测预报的主要和辅助指标,其中CO和C_2H_4为主要指标,碳氧化物比值为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20.
运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以原煤煤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含瓦斯煤固定轴向压力、卸围压的渗流试验,研究了卸围压过程中瓦斯压力对煤样力学特性和能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轴压加载阶段,煤样的变形模量基本不变,泊松比逐渐减小;在定轴压卸围压阶段,煤样的变形模量先小幅度增加,然后逐渐减小,泊松比则逐渐增大。瓦斯压力越高,煤样的承载能力越低,煤样发生破坏时相应的轴向应变和围压卸荷量百分比越小,而煤样破坏时的径向变形和扩容量越大。各应变围压柔量Δεi与瓦斯压力呈线性关系且线性相关性良好。随瓦斯压力升高,轴向应变的围压敏感性降低,径向应变和体积应变的围压敏感性显著升高。随瓦斯压力升高,煤样发生破坏时存储的弹性应变能Ue减小,而总能量U、耗散能Ud和耗散能比例Ud/U都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