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6 毫秒
81.
徐国虎 《环境保护》1992,(11):40-40,17
一、概述在使用焦化重质苯和焦油脱酚酚油生产古马隆——茚树脂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残渣(约占焦炭产量的0.7‰,常称作古马隆残渣,下同).马钢焦化厂现年产生量1000多吨,已往该厂将此作为工业废渣,不是贱卖焚烧就是随水外排,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该厂自1991年起直接用于生产工业、洗油和工业甲基等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2.
实验就N-(1-基)-乙二胺二盐酸盐对苯胺类测定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测定低浓度苯胺类样品时,N-(1-基)-乙二胺二盐酸盐的品质对测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测定低浓度苯胺类样品时建议采用进口N-(1-基)-乙二胺二盐酸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3.
沉积物提取液对萘在河流沉积物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直接决定其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生物效应与归宿.以往采用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解吸体系的方法,忽略了其与天然水体水化学条件的差异可能对污染物的解吸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性能评价方法存在较大偏差.本文通过选用沉积物浸出液代替背景电解质溶液的方式来保证吸附-解吸水化学条件的一致性,采用批量平衡的方法对分别采集于凉水河水系(标记为L)以及东江流域(标记为D)的两种河流沉积物样品,进行连续吸附-解吸实验,以考察多环芳烃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规律,从而阐明水化学条件的一致性对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与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传统的以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介质,研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行为的方法会导致解吸体系的TOC值比模拟天然水体体系减少74.68%~85.01%,这种吸附-解吸水化学条件的差异会增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滞后性,具体表现为在沉积物L和D浸出液中的平均解吸量相比其在背景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增加了3.14mg·kg-1和2.40mg·kg-1,平均解吸滞后系数由在背景电解质溶液中的0.04和0.135降低至沉积物浸出液中的0.012和0.072.此现象表明,与纯电解质溶液比较,采用从沉积物中提取的溶解有机碳作为解吸介质,会显著增加在沉积物中的平均解吸量,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更加符合天然水体的实际条件.  相似文献   
84.
经急性毒性实验,得到对成体斑马鱼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8 mg·L-1.在此基础上,设置5个浓度梯度:0、 1/6 LC50、 1/4 LC50、 1/3 LC50、 1/2 LC50,研究了在不同的暴露时间下(0.5、 1、 2、 4、 、 14d),对斑马鱼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对非常敏感,在暴露0.5 d时就受到抑制或诱导.0.5 d后GPx活性整体上被诱导,只在第14 d时高浓度组(1/3 LC50和1/2 LC50浓度组)GPx活性被抑制;GST和GSH则总体上是低于对照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在2d后呈现先诱导后抑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在1 d后整体上受抑制.对斑马鱼内脏团抗氧化防御系统能产生影响,其变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暴露于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的鱼类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85.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orption behaviors of naphthalene and phenanthrene in six different soils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 (LAS) and cetyl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on sorp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a given sorbent phenanthrene exhibited greater nonlinear and stronger sorption than naphthalene. There was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for the Koc values with organic carbon content (foc).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was not favorable to sorption. Sorption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aqueous LAS concentration from 0 to 1000 mg/L. At low CTAB concentration (< 100 mg/L), the adsorption increased as CTAB hemimicelles formed on the soil surface. At high concentration, CTAB decreased the adsorption by occupying active hydrophobic adsorption sites and solubilization of naphthalene and phenanthrene.  相似文献   
86.
低环多环芳烃(萘、苊)在活性炭上的热脱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ETSYS Evolution 16型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气氛下分别研究了和苊在活性炭(AC)上的热脱附行为,并采用多升温速率法和单升温速率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和苊在AC上的热脱附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AC上的热脱附反应动力学模型为Avrami-Erofeev方程,反应级数为1.5,脱附活化能(E)均值为63.38kJ/mol, lnA均值为11.75;苊在AC上的热脱附反应动力学模型亦为Avrami-Erofeev方程,反应级数为2, E均值为95.49kJ/mol, lnA均值为16.80.  相似文献   
87.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HTCC与PAM复配除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以高岭土悬浊液的浊度去除率确定了HTCC的最佳投加量,研究了壳聚糖季铵盐与不同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的复配除浊效果,确定出其最佳复配比为mHTCC∶mPAM=16.67∶1,以该复配比在最佳投加量( 1.875 mg/L HTCC+0.112 mg/L ...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NAP()对金鱼藻的毒性及其机理,采用1/10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ρ(NAP)分别为1.25、2.5、5、10、20和40mg/L下金鱼藻中w(叶绿素)、w(可溶性蛋白)、w(GSH)(GSH为还原型谷胱甘肽)、MDA(丙二醛)含量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在ρ(NAP)为1.25和2.5mg/L时,金鱼藻的各项生理活动与对照组基本没有显著差异(P>0.05). ρ(NAP)越高,对金鱼藻的毒性越大,当ρ(NAP)达40mg/L时,金鱼藻的生理活动受到显著影响(P<0.05). 在胁迫后期(第5、7天),随着ρ(NAP)的增加,w(叶绿素)、w(可溶性蛋白)以及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w(GSH)和MDA含量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剧. 说明w(叶绿素)、MDA含量和SOD活性等是金鱼藻对胁迫较为敏感的参数,能表征胁迫的毒性.   相似文献   
89.
菲和萘在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菲和在黄土上的吸附行为,比较分析了Linea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菲和在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Freundlich方程最符合其吸附行为.菲和在天然黄土上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吸附热分别为0.017 74 kJ·mol-1和-0.061 25 kJ·mol-1; 吸附的标准自由能改变量分别为-9.939 kJ·mol-1和-7.333 kJ·mol-1.标准自由能的变小是菲和在黄土上吸附的推动力.经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黄土对菲和的吸附能力,随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占原土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的百分数增大明显增强,能更加有效地去除水环境中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90.
硝酸盐还原条件下不同碳源对萘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模型化合物,研究硝酸盐还原条件下的反硝化降解特性,考察了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戊酸盐、乳酸盐及葡萄糖作为补充碳源对反硝化降解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补充碳源及初始ρ()对反硝化过程硝酸盐还原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初始ρ()为20 mg/L时,乙酸盐、丙酸盐、葡萄糖和丁酸盐的存在对的反硝化降解具有促进作用,而戊酸盐和乳酸盐的存在对其具有抑制作用. 补充碳源存在下,的反硝化降解速率顺序为乙酸盐>丙酸盐>葡萄糖>丁酸盐>无补充碳源>戊酸盐>乳酸盐,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补充碳源与共基质系统中,随着初始ρ()的升高,的去除率和硝酸盐的还原活性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