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区药用蕨类植物共有30科53属76种,优势科有水龙骨科(13种)、凤尾蕨科(5种)、铁角蕨科(5种)、卷柏科(5种),优势属有卷柏属(5种)、铁角蕨属(5种)、凤尾蕨属(5种),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的种类有蛇足石杉、金毛狗、福建莲座蕨、阔鳞鳞毛蕨、紫萁、江南星蕨、剑叶凤尾蕨、海金沙、乌蕨等.列出了每种药用蕨类植物的中文名、科名、学名、药用部位、药用功效、采收时期与采后处理方法,并对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蕨类植物的性质和用途,从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出发,对金佛山蕨类植物的价值从食用、药用、绿化观赏和工业用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金佛山蕨类植物的深入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This research includes two investigations. The first one is a market basket survey of the levels of arsenic (As) and trace elements in bracken fern (Pteridium aquilinum) originated from three countries: South Korea, China and North Ko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As concentrations in stems of sampl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leaves. As concentrations in all samples did not exceed food safety limits for vegetables. Generally, concentrations of Fe, Mn, Cu and Zn in leav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tems. The second investigation is a survey on the levels of As and other heavy metals in veget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Myoungbong mine tailing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s, Pb and Cu concentrations and bioaccumulation factors (BCF) in seedlings of the fern(A splenium achilleifolium) were the highest, whereas Marsh horsetail(Equisetum polustre) accumulat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Zn. Concentrations of As, Pb, Zn and Cu in vegetable-cress (Lepidium sativum) and the edible herb-aromatic madder (Elasholtzia splendens) were higher than food safety limits. Therefore, a risk assessment of As and other heavy metals in vegetables and herbs on local human health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四川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论叙了四川的蕨类植物资源赋存状况及其开发现状、方向和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5.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2):270-270
蕨类植物常常被描绘为活化石,是植物世界的古迹。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在白垩纪期间(距今1亿年前)迅速分异,过去人们认为,随着开花植物的增加,包括蕨类植物在内的没有种子的植物品系被迫逐渐走向灭绝。但新的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相反,蕨类演化模式表明,为回应开花植物的演化分异,蕨类出现了新一轮物种形成过程,而且全靠它们自己,利用开花植物演化所提供的新的生态机会。(肖辉林摘自Nature, 2004, 428: 553) 蕨类植物的演化:自力更生@肖辉林  相似文献   
16.
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砷污染是全球环境热点问题之一,土壤砷污染治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不同砷超富集植物的发现,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和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深入理解超富集植物体内砷代谢和富集机制是有效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砷污染土壤的关键.近年来,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蜈蚣草(P.vittata)对砷的吸收和转运能力显著高于非超富集植物,转运到地上部的砷主要储存在羽叶细胞的液胞中;蜈蚣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和五价砷(As(Ⅴ))还原能力;菌根共生有利于蜈蚣草的生长和砷的富集.有关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砷酸盐还原酶基因(PvACR2)和植络素合成酶基因(PvPCS1)都被克隆并表征,cTPI同源基因(PV4-8)也被证明具有将As(Ⅴ)还原成三价砷(As(Ⅲ))的功能.尽管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迅速进展,但至今学术界仍没有全面理解为什么这些蕨类植物具有超富集砷的功能,相关功能基因、酶和转运蛋白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鼎湖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鼎湖山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40科78属134种,本文调查了鼎湖山境内现有分布的可药用蕨类植物有34科59属90种,并对其生境分布,药用功效,化学成分作了阐述,它们在鼎湖山植物被的种类成分上占有一定地位,许多常用的民间单,验方中有新用途的药物未开发在科学系统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开发利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