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深入西南地区大巴山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采集标本和分类鉴定,并进行植物分类学统计.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大巴山主要有药用植物资源4514种,分属于275科.本次调查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巴山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基本的资料和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胡靖 《绿叶》2010,(5):44-48
自然危机有时会折射出制度危机。西南地区农村旱灾扩大化、深刻化的原因,表面上是小水客的低效、无用,以及对于村庄防洪、防旱非常关键的陂塘的瘫痪、半瘫痪状况。深层暴露出的是”大包干”制度后地块产权细碎化、集体组织能力和统筹能力空洞化这一中国农村的“公共悲剧”。30年前,农村产权之变开中国改革序幕:今天的西南旱灾,是农村制度创新乃至中国制度创新的契机吗?  相似文献   
83.
西南地区不同地形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西南地区不同地形对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以及各个水汽团在地理上的分界线,选取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及横断山脉3个地区共10个研究点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了西南地区大气降水中δD、δ18O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初步建立了3个地区大气降水线,探讨了降水稳定同位素与温度、降水量及水汽来源之间的关系,并利用HYSPLIT4.9模型分析追踪冬夏半年降水事件的水汽来源及运移路径。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高程效应;δ18O=-0.0028H-3.93,R=0.89,降水中δ18O和δD值表现出由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东部与横断山脉地区逐渐贫化的趋势,季节变化规律特征为冬半年整体偏重,而夏半年整体偏轻。同时西南地区除昆明与成都地区外,d值整体上表现出夏低冬高的特征,符合我国季风降水影响区域的特点。3处地区大气降水线(LMWL)与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相比,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东部及横断山脉地区斜率与截距明显偏小,而云贵高原斜率与截距偏大,其主要与水汽凝结时温度、蒸发条件、水汽来源以及输送方式有关。温度效应和降水量效应在不同地区主导性存在差异,四川盆地地区、云贵高原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以及横断山脉地区整体上不存在温度效应,存在显著降水量效应。西南各地区主导型水汽团也存在差异性,通过对不同地区冬夏季风期间主导型水汽团初步分析,受单一性水汽团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与东北部,而受多种水汽团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北部与东南部;贵阳-安顺一线处于西太平洋水汽团与孟加拉湾水汽团交界处,成都-卧龙-黄龙一线处于西太平洋水汽团与西风带水汽团的交界处。 关键词: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水汽来源;不同地形;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84.
中国是山地大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基于我国西南地区三省一市(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的31个地级市2004—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①西南地区综合城镇化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呈稳步增长趋势,二者差距逐渐缩小,但由于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 ②在空间格局上,都市圈内城市属于高承载、高发展、中度耦合协调度地区,但重庆市、昆明市以及一些工业型城市由于人口和财富在城市高度集聚,其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低于西南地区平均值;以高山大川为界的省际交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上的“分割”,城镇化发育不足,属于高承载、低发展、低度耦合协调度地区. 研究显示,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日趋紧密,应推进以人为本的绿色城镇化道路,使两大系统处于良好的耦合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85.
环球扫描     
近5年来,美国太阳能及风力发电价格不断下降,在某些地区甚至比煤炭或天然气发电更便宜。电力行业人士称,今年可再生能源呈快速降价趋势,尤其是在风能和日照充裕的美国大平原和西南地区,一些公司以低于天然气的价格签订了太阳能或风能购电协议。在过去,需要大额的补贴才能实现低价,而补贴正逐渐减少或即将取消,但最新分析表明,无补贴的可再生能源仍能够与传统能源竞争。  相似文献   
86.
1962~2012年西南地区极端温度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西南地区88站1962~2012年日气温数据,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定义极端温度事件,结合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温度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暖日指数、暖夜指数、冷夜指数和年内日最低气温整体上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霜冻天指数则由东南向西北部逐渐升高,西北部梯度变化明显;冷日指数和年内日最高气温呈马鞍状分布,较高值均在西南和东北部;因多数地区高温天数极少,故没有明显的梯度变化。霜冻天指数、冷夜指数和冷日指数减少趋势明显,分别为2.7、4.6和3.5d/10a;暖日指数和暖夜指数、年内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分别为3.6、4.9、0.4和0.1℃/10a;高温天指数变化不显著。整体上来看,西南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低温事件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但有部分区域呈相反变化趋势,体现出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3):F0002-F0002
为促进中国西南地区实施《京都议定书》下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能力建设.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技术部(MOST)和法国开发署(AFD)共同签署了中法清洁发展机制能力建设合作项目协议。  相似文献   
88.
5年前,一场里氏8级的地震——汶川地震改变了西南地区几十万人的生活轨迹,有人伤、有人亡。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普通的居民。每一次灾难都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从此,5月12日成了全国的防灾减灾日,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应急避险能力成了居民自保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89.
环球     
《环境工作通讯》2012,(1):15-15
美国2011年因自然灾害损失超500亿美元 2011年,美国天灾不断,从西南地区的野火,刮中南部地区的龙卷风,以及美国多个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东海岸的飓风等等,造成的损失一直住增长,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统计,共计损失超过500亿美元。一个天气网站的创始人杰弗·马斯特表示,当气象学家30年来,第一次遇到像2011年这样极端天气事件集中的年份。2011年美国异常气候现象频频发生:达到华氏一百多度以上高温天气破历来纪录。  相似文献   
90.
西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深入调查和了解西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