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4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2062篇
安全科学   1847篇
废物处理   128篇
环保管理   934篇
综合类   6948篇
基础理论   1070篇
污染及防治   459篇
评价与监测   858篇
社会与环境   361篇
灾害及防治   346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936篇
  2013年   648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掌握澜沧江下游流域过饱和总溶解气体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基于2018年澜沧江下游10个断面TDG过饱和度监测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统计方法和IDW插值法探究该流域过饱和总溶解气体时空分布规律,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TDG过饱和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澜沧江下游干、支流水体TDG过饱和度均呈枯水期略大于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季节分布规律。(2)从空间看,干流TDG过饱和度从大朝山到允景洪水电站整体呈沿程下降趋势,但糯扎渡坝上明显高于临近的上游、下游河段;3条主要支流从上游到下游同呈下降趋势。(3)澜沧江流域下游水体TDG过饱和度与pH和溶解氧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氧化还原电位、总溶解固体、盐度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影响TDG过饱和度的主要因素为固体溶解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蚯蚓群落结构与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6.
57.
58.
掌握污染源排放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是在流域尺度提升水污染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分别从污染源的活动水平(简称“活动水平”)、污染物产生、污染物去除和污染物排放4个方面选取了28个指标,对黄河流域60个市州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开展了现状评价和聚类分析.采用污染分布的地理集中度指数表征各市州污染集聚格局,并利用空间分析模型Global Moran's I和Gi*指数判断污染排放的空间集聚趋势与冷热点地区.结果表明:按照水污染排放特征的差异,黄河流域不同地区在水污染格局上可划分为高排放强度区、高排放绩效区、污染集聚区和低排放绩效区;水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格局分布一致,上游、中游到下游地区呈现明显的阶梯型分布,上游地区单位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排放绩效低,下游地区区域性污染集聚效应明显;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沿黄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区域性连片污染集聚,集中分布在晋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针对当前黄河流域水污染排放特征和空间集聚格局,建议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加强中下游城市群的污染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